盧多遜與海南盧氏
2013/8/29 18:11:38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盧多遜(公元934—985年),北宋懷州河內(今河南省沁陽)人,祖籍范陽,為盧植第四十一代孫。先后輔佐宋太祖、宋太宗兩朝二十六年,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開國宰相。盧多遜出身中原盧氏大族。曾祖父盧得一、祖父盧真啟都曾任邑宰 。父親盧億,字子元,少年篤學,孝悌聞名,薦舉明經,歷官后晉、后漢、后周。入宋后,官升少尹,乾德二年(公元964年)以少府監(jiān)致仕。盧多遜自幼聰明,出類拔萃,后周顯德初年(公元954年),二十歲登進士第,始入仕即授秘書郎、集賢校理,遷左拾遺、集賢殿修撰。
北宋開國元老趙普因與盧多遜結怨不和,伺機報復,捏造了所謂“金匱之盟”偽證,騙取宋太宗信任,復用為宰相后,挑撥離間宋太宗趙光義與兄弟親王趙廷美的關系,并乘機羅織編造盧多遜與趙廷美勾結謀反、企圖篡位的罪名,上書請斬盧多遜并夷滅其族。宋太宗聽信謊言,于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四月,頒《盧多遜削奪官爵配隸崖州制》:“尚念嘗居重位,久事明廷,特寬盡室之誅,止用投荒之典”;“盧多遜在身官爵及三代封贈、妻子官封,并宜削奪追毀,一家親屬,并配隸崖州,充長流百姓”;“終身禁錮,縱更大赦,不在量移之限”。詔聞,朝野曰:多遜南遷,此皆趙普挾私報復所害。
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五月,盧多遜攜妻及盧雍、盧寬兩個兒子,并一家親屬,由沿途馳驛發(fā)遣,投荒到崖州配隸為百姓,落籍水南村。盧多遜到崖州后謝表曰:“流星已遠,拱北極而無由;海外懸空,望長安而不見。”表達了對經手開創(chuàng)的宋王朝的耿耿忠心。
盧多遜在崖州淡忘寵辱,結交士民,詩禮天涯,深情贊美崖州風物,寫下了久為傳誦的《水南村》詩篇,留下了宰相懿德和相門高風。雍熙二年(公元985年),盧多遜病逝水南村,終年五十二歲。
盧多遜逝后不久,宋太宗悔惜,下詔將其家屬自崖州遷返容州,后再遷移荊南安置。端拱年間(公元988—989年),朝廷歸還了在懷州籍沒的盧多遜先祖墳塋。宋真宗即位后,體恤盧多遜后代,錄用長子盧雍為公安主簿、次子盧寬為襄州司士參軍。三子盧察于景德年間(公元1004—1007年)中進士,宋真宗未經試便特詔授予官職,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盧察奉旨赴崖州護送多遜靈柩歸葬襄陽,真宗皇帝下詔賜錢三十萬厚葬。
盧多遜逝后,其妻、三個兒子(三子盧察出生于水南村)及一家親屬在崖州水南村安居樂業(yè),詔徙中原后,其孫又玄入籍水南村,傳下瓊崖一支脈,在瓊崖繁衍至今已有1025年。現(xiàn)在其后裔分布在海南三亞市、陵水縣、萬寧市、瓊海市等市縣,還有部分到海外發(fā)展,人口共兩萬多人,成為宗自盧多遜的海南省盧氏名門望族。
崖州盧氏家族自宋代始建盧氏宗祠,祀奉盧多遜為入瓊移崖始祖,歷代香火不絕。自古以來,水南村一直成為海南島上及海內外盧多遜后裔尋根問祖的家山和郡望。
注:1、此文摘自海南省三亞市盧家福編寫的崖城歷史文化叢書。
2、筆者曾于2008年參拜三亞市崖城鎮(zhèn)水南村盧多遜紀念館及瓊海市盧氏大宗祠,受到海南宗親的盛情款待,借此表示深切的感謝。作者:盧 岳【原標題:盧多遜與海南盧氏】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世界盧氏信息報 2012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