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詩歌獎”由聞一多基金會和《中國詩歌》雜志社共同設立,每年評選一位杰出詩人,當年評出,隔年頒獎,經過一年的公示期。聞一多詩歌獎旨在“倡導詩意健康人生,為詩的純粹而努力,鼓勵真正有成就、有學養的詩人寫作”,被譽為“中國詩歌界最高年度獎”。此次獲獎是馬新朝繼《幻河》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之后的又一次重要收獲。馬新朝毫不掩飾自己對聞一多先生的崇敬,他說,聞一多先生是一座用詞語和精神構成的山峰,他的詩歌既有對形式美的追求又有精神的強力,激勵后學者不要忘記詩歌的承擔精神。
馬新朝懷著直面現實的勇氣,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情懷。組詩《黃土高天》就是馬新朝在2010年冬天回到故鄉后,看到故土的凋敝后有感而發寫成的,也正是憑著這部有精神強力的作品,馬新朝從眾多詩人中脫穎而出。評委會在頒獎詞中寫道:“組詩《黃土高天》凸顯了一個詩人歷久彌堅的詩歌氣象,在同類題材中具有精神啟示錄般的意義。不僅去除了浮泛的倫理化傾向,更重要的在于詩人能夠從細小的事物出發重新發現了‘中國鄉土’這一場域的縫隙與隱秘地帶。詩人沉穩、幽深、悲憫的情懷閃現出知識分子應有的憂患意識與擔當精神,同時也完成了對思想與修辭的雙重照亮。”
“不僅詩歌需要承擔精神,詩人也要敢于說真話!”馬新朝認為,中國有太多的問題,中華民族有太多的苦難,詩人沒有資格躲進小樓成一統,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詩人要繼承“文以載道”的精神,為大多數人說話,不能為了追求藝術的技巧而犧牲了詩歌的擔當,失去對現實說話的能力。當前詩人寫作的最大問題就是因為詩壇和文壇缺少精神力量,沒有擔當意識,導致詩歌變成了一些純私人化的情感宣泄,造成詩壇的“貧血”。
不過,視詩歌為“生命的燈盞”的馬新朝對詩歌的未來充滿希望。他說,詩歌是一切藝術的母體和靈魂,詩人則是懸浮在人類頭頂之上的一頂美麗的桂冠。中國又是一個詩意的民族,《詩經》就是中國人的《圣經》。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詩人用詩歌這盞燈照看這個蒼茫的人世,尋找詩歌中隱藏的真相、真理和拯救的力量。□本報記者 劉 洋【原標題:詩人馬新朝:詩歌要對得起民族和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