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符三年(1100),沒有子嗣的宋哲宗去世,由皇太后向氏主持,立哲宗之弟、神宗第十一子端王趙佶繼位。
議立之初,大臣章惇建言:“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但向太后說:“先帝嘗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當立。”(《續資治通鑒·宋紀》)是為徽宗。
昏君與“六賊”
徽宗即位不久,就開始顯露出他的“輕佻”本性,重用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李彥、朱勔等人,當時人稱他們為“六賊”。
在政治上,趙佶重新挑起黨爭,定已死或未死的大臣司馬光、文彥博等三百零九人為“元祜奸黨”、“元符黨人”,由徽宗親自書寫刻在石碑上,昭示全國,稱“黨人碑”。并規定黨人的父兄子弟一律不得在京任職,更不得擅入京師,宗室不得與黨人子孫或親戚聯姻等等。蔡京則借此打擊異己,形成六賊當道的一統天下。
在生活上,趙佶窮奢極侈,濫增捐稅,大興土木,營造宮殿園林,以創建“豐亨豫大”(即豐盛、通達、安樂、闊氣)的太平盛世。
崇寧元年(1102),趙佶派童貫在蘇杭設造作局,專門為他打造象牙珠寶、金銀藤竹、雕刻織繡等高級工藝品。崇寧四年(1105),他又派在蘇州設立應奉局,專門搜奪江南民間的奇花異石。
運送花石的船只,每十條編為一綱,總稱“花石綱”。一塊四丈高的太湖石運到汴京,幾千民伕搖櫓拉纖。橋梁低了,拆掉;水門窄了,鑿開;河道淺了,挖掘:一切都在所不惜。花石綱船隊在運河、淮河、汴河舳艫相接,江南民眾常因此而傾家蕩產。
有文獻云,安徽靈璧產一巨石,用大船運往京師,需拆毀城門方能進入,上千人都搬不動,入城之后,徽宗大喜之余,御筆賜名“卿云萬態奇峰”,并懸金帶于其上。更有甚者,宣和五年(1123),太湖所產一石,高六仞,百人不能合抱,徽宗得石喜極,竟封石為侯——“盤固侯”。
趙佶還崇信道教,大建宮觀,寵信王老志、林靈素等道士,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并設道官二十六階,發給道士俸祿。史載,道士林靈素可隨時出入宮禁,其徒錦衣玉食者近兩萬人。
趙佶在淫樂上也別出心裁。開始,在宮掖內設立市肆,讓宮女當壚賣酒,他裝成叫花子行乞其間。后來干脆微服出宮,游走于妓院酒樓之間,追逐聲色,尋花問柳。為此,他設置了行幸局,專門為他打點出行游樂之事。野史記載他同李師師之間的那段風流韻事,想必當然,一點也不夸張。
除了吃喝玩樂之外,趙佶還好大喜功,在蔡京、童貫等人慫恿下,他想收復燕云十六州,以完成列祖列宗的未竟之業。
政和元年(1111)九月,童貫受徽宗派遣出使,以窺探其虛實,返程途中,結識了自稱有滅遼良策的馬植。在童貫的舉薦下,馬植向徽宗介紹了遼國危機和金國的崛起,建議宋朝聯金滅遼,以收復中原王朝以前喪失的疆土。徽宗大喜,當即賜他姓趙,改名良嗣,并授以官職。
重和元年(1118)春天,徽宗派遣馬政等人自登州渡海至金,幾經往返交涉,最后宋金簽訂了共同滅遼的“海上之盟”。
宣和四年(1122),金人約宋攻遼,并以摧枯拉朽之勢接連攻下遼國的中京、西京,遼末帝天祚帝逃入夾山,敗亡已成定局。直到這時,徽宗才匆忙命童貫帶領十五萬大軍以巡邊為名向燕京進發,打算坐收漁人之利。但這批人馬一到燕京,便遭到遼將耶律大石所部的襲擊,大敗而歸。
宣和七年(1125),金兵在俘虜了遼天祚帝后,兵分兩路南下進攻汴京。趙佶嚇得慌忙傳位于長子趙桓,讓兒子出來收拾殘局。他自稱“太上皇”,帶著蔡京、蔡攸父子南逃。
趙桓改年號為靖康,是為欽宗。
靖康之變
欽宗即位后,主戰派一度占了上風,李綱臨危受命,僅用了三四天時間就完成了城防部署。
金人開始攻城,死傷累累卻無法得手,加上勤王部隊陸續抵京,金人便提出議和。欽宗迫不及待地全盤接受金人提出的議和條件:宋帝尊金太宗為伯父;燕云漢人悉歸金朝;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納黃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錦緞一百萬匹……
二月十日,金人帶著勒索到的金銀及三鎮的割讓詔書北去,京師解圍。
四月,太上皇徽宗返京。
欽宗以為和議可恃,不再考慮北方的威脅,首先是遣返勤王軍,把李綱排擠出朝;隨后又以“專主戰議,喪師費財”的罪名,將李綱一再貶官,安置夔州。
朝中,在欽宗擬立太子的問題上,新、老皇帝明爭暗斗,坐失備戰良機。
八月,金人再度入侵,欽宗除了割地、賠款、求和之外,別無良策。主戰的武將要求出戰,欽宗怕惹惱敵人而制止。有個叫郭京的無賴,自稱能作“六甲法”,招來天兵天將,只需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破敵擒帥,欽宗深信不疑,把守城克敵的全責交給了郭京。首戰不利,出城的“神兵”全數被殺。
“看來還得由我親自出城作法。”郭京說著,率殘兵縋城而下,一溜煙向南逃走了。金軍乘大雪攻城,發現城上竟沒有守軍,開封外城由此陷落。
但開封軍民不愿做亡國奴,抗敵情緒很高,要求參戰的人達三十萬之多。金軍見此,不敢貿然進占全城,于是故伎重施,放出“和議”空氣。
十二月二日,宋欽宗親自同宰相何栗到金營求和,送上降表,并屈辱地下跪。金人索要金一千萬錠,銀兩千萬錠,帛一千萬匹,宋欽宗一律接受。按照金軍旨意,他一面下令權貴、富室、商民出資犒軍,搜括民間金銀;一面分遣朝臣到河北、河東各地,命令開城降金。金人又索要少女一千五百人,宋欽宗于是派人四處搜捕年輕女子,不夠數目就用自己的妃嬪抵數。不少女子不甘受辱,自殺而死。
靖康二年(1127)正月十日,宋欽宗第二次到金營談判時被扣留。金兵揚言等金銀交足后再放人。欽宗無奈,下詔增派大員二十四人,進行徹底搜括。前后兩次,達一月之久,共得金二十七萬八千兩,銀七百一十四萬兩,帛一百零四萬匹。隨后,金人又搶走皇帝玉璽、儀仗、天下州府圖、樂器、祭器及各種珍寶玩物,擄走百工、技藝、宮女、內侍、僧道、醫卜、娼優不計其數。
二月,金太宗下詔廢徽、欽二帝為庶人,北宋滅亡。
四月,金將完顏宗翰、完顏宗望帶著被俘獲的宋徽宗、宋欽宗和皇子、皇孫、后妃、帝姬、宮女、大臣三千余人,以及掠奪的大量金銀財寶回歸金國。
徽宗的三十二個兒子、三十四個女兒,除九子趙構在外勤王外,都做了俘虜。
俘虜的宋朝君臣中,只有張叔夜、何栗半路絕食而死。
因為事發靖康年間,史稱“靖康之變”。
當時正是農歷四月,北方還很寒冷,徽、欽二帝和鄭氏、朱氏二皇后衣服都很單薄,晚上經常凍得睡不著覺,只得找些茅草、柴枝燃燒取暖。欽宗的朱皇后當時二十六歲,艷麗多姿,還經常受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