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來乍到,黃久生很難找到活干。于是,他買了一輛舊自行車,賣起了大米,一個工地一個工地地推銷,一個家屬院一個家屬陸軍地轉悠。磨破了腳,跑疼了腿,喊啞了嗓。可是,為了心中的夢想,他從不氣餒,從不退縮。他在通過這個方式,鍛煉自己的生存能力,發掘自己的創業的潛能。
1983年7月,在鄭州大街小巷為生計而奔波的黃久生,來到了河南航天建筑公司打零工,提灰,搬磚,推車,打雜。一個月下來,也掙不了幾個錢,離自己心中的夢想相差得實在太遠了。
1984年8月,黃久生投身到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第一建筑公司,想在這棵大樹的庇護下,尋找一點兒自己的發展空間。
一個農家的孩子,要在這樣一個建筑公司站住腳,談何容易?于是,黃久生又從小工干起。
黃久生是一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人。他干小工干得眼明手快:搬磚,總是隨著師父砌墻前進而前移;提灰,總是放在師父順手的地方。
黃久生說:“我干得這么用心,還是為了心中的夢想:能博得師你的喜歡,討教一些知識和經驗,也邁向師你的行列。”
黃久生想到了,做到了。也收獲到了。只要他問到的,師父的毫不保留地教給他,從支模、砌磚到看圖紙、擺線,他一一嘗試著,熟記著。慢慢地,師父的實踐經驗,已不能滿足黃久生對知識的渴望,對技術精益求精的追求。
于是,他省吃儉用,買來一本本建筑方面的書籍。
談起打工期間的學習,黃久行說,有一件事特別使他難忘,那是一天深夜,在石棉瓦搭成的工棚里,勞累了一天的工友們已熟睡,他卻借著微弱的燈光,啃讀那厚厚的建筑書籍。由于過于疲勞,他迷迷糊糊地睡著了。蠟燭著完了,燒著了下面的膠合板,火苗轟地一聲躥起,他被驚醒了。這時,他的頭發已經被燒焦了。
就這樣,黃久生懷著改變自己人生命運的理想,抱著感恩的希望,在艱苦的打工歲月里,孜孜追求著知識,提高著自己。
隨后,他又系統地學習了大學工民建專業的全部課程,并取得了大專文憑。2001年9月~2004年7月,他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指揮學院建筑工程系學習,取得了本科文憑。
創業的執著,他收獲著喜悅與成功
黃久生,對建筑知識的學習,對技術的熟練掌握,使他在民工隊伍中特別出類拔萃。他通過奮斗與拼搏,一路堅強走來,一步步被提拔為班長、工長、隊長,被中建七局第一建筑公司聘為工程師、項目部經理。
胸懷遠大理想的黃久生,憑著不懈的追求,在80年代末,組建了自己的民工隊伍。建隊之初,黃久生就提出了“創優質工程,奪國家最高建筑質量獎——魯班獎”的宏偉目標。
經過風雨的洗禮,歲月的磨練,黃久生帶領著這支隊伍迅速由幾十人發展到幾百人,成為一支技術過硬,干精品工程的團隊,被業界稱為“河南建筑業的鐵鳥”。在中建七局的帶領下,黃久生細心經營著這支團隊,鑄造自己的品牌,使施工水平呈階梯狀步上升,他們的工程兩項奪得魯班獎。
1997年,黃久生帶領400多人的勞務隊參與中建七局承建的新鄭卷煙廠聯中廠房(技術二期)主體部分工程施工,他精心組織施工,提出的許多合理建議被采納,為工程贏得了時間,節約了寶貴的人力、物力資源。為了提高工程質量,他對每道工序都嚴格控制,嚴格按照工藝標準和施工規范執行,稍有不合格者,要求工人重做,他的嚴謹的工作作風贏得了業主的尊重,更滌蕩教育了全體員工,經過大家的晝夜奮戰,不辭辛苦,他們終于快速完成了施工任務。該工程榮獲1999年度國家最高建筑質量獎——魯班獎。
1999年,中建七局二公司承接了合肥市王小郢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為保證國家優質工程,二公司領導特意向局里求援,要抽調一支技術可靠的木工隊伍參與施工,有了一次良好的經歷,局里研究在20多支精英中選擇了“要求嚴格”著稱的黃久生。接到任務后,他立即從正在別處施工的隊伍中精心挑選了200名木工骨干連夜趕往合肥參戰,經過4個月的艱苦奮戰,他終于高質量高速度完成氧化溝厭氧池的施工任務。這項工程被讕為2000年度國家優質工程——魯班獎。
黃久生打造的這支團隊,不但技術過得硬,而且思想跟得上。為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中共潢川縣
委的批復下,黃久生在他的建筑隊建起了流動黨支部,他擔任黨支部書記,中共黨員由當初的幾名已發展到了今天的20多名,為黨組織增添了新鮮血液和生機。2004年,黃久生被中共潢川縣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從農民工成長起來的黃久生,深深了解農民工兄弟對父母的牽掛,對妻兒的思念這份重要的情感以及他們對文化生活的渴望。于是,2007年春節,他抱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的農民工兄弟的父母妻兒接到了工地,為他們準備年夜飯,讓他們全家團圓。2007年的母親節,黃久生又自費把43位農民工的母親從大山里接到鄭州,讓她們登二七紀念塔,看她們的孩子們建起的大樓;讓她們游覽黃河,親眼看看母親河。還為他們免費休檢身體。黃久生用這種充滿感情的方式感謝著這些父母對他工作的支持,他的這種行業也深深地感動著和他一起拼搏的兄弟們和這些從未出過遠門的父母們。就是這種情,使黃久生的隊伍凝聚得像鋼鐵般一樣堅固。黃久生說,農民工在農民工的思想,也有他們的追求。于是,經常請他們看戲、看電影,讓他們從中汲取文化的營養,陶冶高尚的情操。
黃久生正是憑著這份執著和毅力,勇往直前地奮進著,在接手的工程中,戰功卓絕,信譽頗佳,創造出30多項省、市優良工程。他堅持著自己的信念,總能嚼得菜根香。2002年,獲得鄭州市第二屆“十佳”外來務工青年榮譽稱號;2004年,被評為河南省工程建設優秀項目經理;2005年,獲得河南省“實現中原崛起有突出貢獻新聞人物”稱號;2006年榮獲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2007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作為農民工代表,他站在了中國人民大會堂領獎臺上,與國家領導人握手、合影、留念,表達農民工的心愿。
他的事跡被中央電視臺、河南電視臺、《河南日報》、《鄭州晚報》、鄭州電視臺、《中國財經新聞報》、《中國建筑報》等媒體報道。
公民的責任,他不斷回報社會
黃久生在外漂泊,拼得事業的成功,不僅僅是為了自己出人頭地,他對家鄉還有一個難忘的情結,對社會還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因為,那里有幫他打水的叔叔伯伯,那里有他送菜的鄰居大娘,那里有經他送衣送鞋的鄉親們,那里里還有他難忘的童年,還有激勵他永無止境奮發創業的歷歷情景,還有給他動力的源泉。
1996年,黃久生靠著自己的智慧和勤奮,終于賺到了一點兒錢。望著來之不易的錢,黃久生腦海里首先親現的不是在鄭州買個窗明幾凈的房子,安個舒舒適適的家,而是家鄉的親人們。
1996年冬天,黃久生抽出時間,回到了他闊別已久的家鄉。他想看看家鄉的親人生活的咋樣,看看那些鰥寡孤獨老人的處境沒有改觀…&h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