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樸實善良、樂于助人,雖然沒有什么豐功偉績,但她做的每一件事,都傳遞著道德的力量。她被譽為“中國好人”。
好人張喜鳳:把做善事當成事業
□晚報記者 李玉榮
在泌陽縣,提起張喜鳳,許多人都會豎起大拇指稱贊:她是天底下最好的人,她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母親。
義務贍養三個舅舅
今年36歲的張喜鳳是泌陽縣花園鄉曹莊村王莊人。張喜鳳自幼養成了助人為樂、吃苦耐勞的性格,六七歲時就開始幫村里的孤寡老人拾柴 、洗衣。1990年,張喜鳳和王和平結婚,丈夫家境貧窮,公婆身體不好,丈夫的3個舅舅都年過七旬,體弱多病,無人照管。結婚當年,為了方便照顧,張喜鳳把3個舅舅接到了自己家。 多年來,張喜鳳為3位老人洗衣做飯,看病抓藥,倒屎倒尿,從沒嫌棄過。老人逢人就夸:“有喜鳳這樣的好外甥媳婦,是俺這輩子的福氣。 ”
仨孤兒有了溫暖的家
廖海娜、廖海賀、廖海斌三兄妹家住泌陽縣付莊鄉李崗村老廖莊村民組。13年前,父母患病去世,她們靠鄉政府、鄰居接濟生活。張喜鳳得知她們的不幸遭遇后, 逢年過節,就會把三兄妹接到自己家,給她們買新衣服,做好吃的,讓她們感受到家的溫暖。三兄妹親切地稱張喜鳳為“大姐”,把張喜鳳的家當成自己的家。
2006年,廖海娜、廖海賀以優異的成績分別被華中師范大學、西安聯合大學錄取。面對高昂的學費,姐妹倆決定放棄上學的機會,外出打工。張喜鳳知道后,東奔西跑借了11000元錢。當她把學費送到姐妹倆手中時,姐妹倆激動得淚水奪眶而出。去年,廖海斌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學。幾年來,張喜鳳資助3個孤兒上學,共花了4萬多元錢。
舉債救治重病棄嬰
2006年的一天,張喜鳳兩個月大的女兒感冒發燒。張喜鳳在嫂子的陪同下,來到泌陽縣人民醫院看病。取藥時,張喜鳳看見門診大廳西藥房處圍了一大群人,只聽見有人說:“是個殘疾棄嬰,還沒滿月呢!”她撥開人群,見地上一個濕漉漉的小毛毯里裹著一個女嬰,女嬰脊背上有個鵝蛋大的軟包。“這個孩子生命垂危,俺要想法救活她!”她將懷中的女兒塞給嫂子,抱起女嬰直奔4樓兒科。 醫生得知她抱的是個棄嬰時,告訴她:“這個孩子得的是先天性脊椎裂,病情十分嚴重,需要到大醫院做手術,弄不好還會落下后遺癥,導致下肢癱瘓。你要好好考慮。” “這孩子太可憐了,我總不能扔下不管啊!”張喜鳳說。
張喜鳳把兩個月大的親生女兒交給母親照看。 當天下午,就抱著這個重病的孩子來到了鄭州。在鄭州的一家醫院,醫生給孩子做了檢查后告訴她,嬰兒身體太虛弱,暫不能做手術。3個月后, 張喜鳳懷揣貸來的兩萬多元錢,再次來到鄭州,為孩子做了手術。醫生告訴張喜鳳,等一兩年后,孩子如果出現大小便失禁癥狀,就要做第二次手術。到了18歲,孩子骨骼成形后,得做第三次手術,才能完全根治。
同年9月的一天深夜,睡夢中的張喜鳳突然被一陣嬰兒的啼哭聲驚醒。她打開門看到門口有個包裹,包裹里有個女嬰,還有一張字條。字條上寫著:“俺知道你是個好人,希望你能救活她,我們全家人給你磕頭了。”張喜鳳想,既然人家把孩子放在自己家門口,那就是對自己的信任,再苦再難都要管下去。第二天一大早,張喜鳳就抱著嬰兒來到泌陽縣人民醫院。醫生說:“這個嬰兒我曾治療過,她患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和哮喘病。”在醫生連下3次病危通知書的情況下,張喜鳳不言棄,終于把嬰兒救活了。
前年的一天晚上,有人把一個剛出生一天的女嬰悄悄地放在了她家門口,當時孩子頭上沾滿血跡,凍得全身發紫,縮成一團。她把孩子抱到被窩里一直暖到后半夜,孩子才哭出聲來,那一刻,張喜鳳也忍不住失聲痛哭起來。
幾年來,張喜鳳為給3個毫無血緣關系的孩子治病,舉債20多萬元。她先后輾轉西安、太原、鄭州等地的各大醫院求醫問藥,許多醫生都認識這個抱著孩子、背著大包裹的河南農村婦女。
為災區捐款捐物
汶川發生地震后,張喜鳳從電視上看到災區需要食品的新聞后,便和丈夫王和平連夜趕到湖北拉回了20000只真空包裝的咸鴨蛋,又到鄰縣米廠買了5噸上等精米準備捐給災區。他們的義舉感動了身邊所有的人,賑災物資裝車出發那天,泌陽縣的100余輛出租車鳴笛開道,為張喜鳳送行,場面頗為壯觀。
青海玉樹發生地震后,張喜鳳又拿出2萬元錢捐給了災區。
其實,張喜鳳家境并不富裕,雖然做著大米生意,但上有60多歲的公爹和古稀母親,下有兩個年幼的孩子。贍養3個舅舅,又收養了3個重病棄嬰,還要貸款為這3個孩子治病。
張喜鳳的事跡被鄉鄰們傳頌,也因此先后榮獲“中國好人”、“助人為樂好人”等榮譽稱號,受到中央文明辦表彰,榮獲“河南省優秀母親”、“河南省道德模范提名獎”等榮譽稱號。【原標題:好人張喜鳳:把做善事當成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