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張喜鳳,女,38歲,駐馬店泌陽縣花園鄉曹莊村農民。她先后收養了3個重病棄嬰,多年如一日伺候3個孤寡老人,同時是10多個孤兒的“愛心媽媽”,她多次為災區捐款捐物,帶領農民共同致富,先后獲得“2008年度中國好人”、“河南省優秀母親”、“感動駐馬店十大人物”、“河南省道德模范”、“河南省扶貧開發先進人物”和2011年“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
社會的“好媽媽” 家里的好媳婦
2006年3月的一天,張喜鳳帶著兩歲的兒子和剛滿月的女兒到泌陽縣醫院看病時,看到有很多人圍著地上的一個孩子,她就是張喜鳳收養的“小安夢”。
孩子患有先天性脊椎炎,醫生建議用母乳喂養,張喜鳳為此狠心給自己剛滿月的女兒斷了奶,小安夢身體稍微好轉一些,為給她做手術,家里先后舉債幾十萬元。
這也為她帶來了不少“麻煩”。2006年初秋和2008年冬天,又分別有兩個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和哮喘病、先天性鼻塌陷和唇裂的嬰兒被放在她家門口,張喜鳳都義無反顧地收養了她們,并給她們治病。這兩個孩子,她分別取名“安雅”和“安焉”。
幾年來,西安、太原、鄭州等地醫院,許多專家都記住了這個抱著孩子、背著大包執著的河南農婦。
張喜鳳在家里也是乖女兒、孝媳婦。在母親和婆婆過世后,張喜鳳不僅精心照護著公公,還照顧著丈夫的3位舅舅宋廣卿、宋廣榮、宋廣義。3位老人均年逾八旬,年邁體弱多病,無兒無女。張喜鳳結婚后一直將3位老人當做自己的親人。
捐物助孤 義無反顧
“你像一段美妙的旋律,滋潤著我們的日出日落。”這是泌陽縣付莊鄉李崗村老廖莊組的廖海娜姐弟寫給張喜鳳的信中的一句話。
廖海娜的父親11年前因患胃癌病故,第二年母親又撒手人寰。2006年春節,張喜鳳得知情況后,就主動和他們結親,資助他們讀書。逢年過節和雙休日,張喜鳳就把他們仨接回家中吃住,給他們添置新衣服。在張喜鳳的支持和幫助下,廖海娜姐弟三個均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華中師范大學、西安聯合大學和北京民政干部學院。
2008年汶川地震,張喜鳳和丈夫連夜開車到湖北拉了2萬個新鮮真空包裝咸鴨蛋,又去鄰縣米廠購買5噸上等的大米,通過河南省紅十字會捐給災區。
2010年,青海玉樹發生地震,張喜鳳又租了一輛大卡車,裝載了90袋大米、60件雜糧、4000枚真空咸鴨蛋,運往省紅十字會。除此之外,每逢春節,張喜鳳還把自己腌制的1萬多個咸鴨蛋,分發給附近敬老院的近千名老人,并為村里的特困戶和殘疾人送米、送油……
退去光環,米行里的張喜鳳為了生意,經常到機關、學校、工廠和農村去銷售大米。
帶領鄉鄰共同致富
2010年6月的一天,泌陽縣馬谷田鎮農民李金才到張喜鳳的米行賣米時告訴她,自己種大米引的是銅山湖活水,大米質量非常好,由于沒有包裝和牌子,只賣兩元錢一斤。
張喜鳳由此萌生了組織一個農民合作社,利用自己米行這個平臺,帶領農民共同致富的念頭。
2010年9月,喜鳳農民合作社成立了。以李金才為代表的群眾負責種植銅山湖香米、小雜糧等,張喜鳳加工成精裝米、雜糧面等銷往鄭州及周邊市縣市場。
張喜鳳的農民合作社不僅解決了種糧農戶糧價低、賣糧難等問題,還為社會創造了不少就業崗位。泌陽籍大學生賀永幸、楊華尊畢業后在外地就業困難,加上不想離家太遠,就到張喜鳳的農民合作社上班。張喜鳳給他們開出了高于平均工資的薪水,并為他們解決了不少困難。“我就看中喜鳳姐的人品了,跟著這樣的好心人干活,有發展,有奔頭。”楊華尊說。
張喜鳳說,她的理想是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驹瓨祟}:感動中原年度人物“愛心媽媽”張喜鳳 鄉間灑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