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金屬鎖最早出現在漢代,是簧片結構。唐代鎖具已十分普及,明清是古鎖發展的鼎盛時期,以銅質和鐵質為主。上世紀50年代,成本較低的低焊鉤鎖、葉片鎖、彈子鎖陸續進入我國,中華古鎖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目前,市面上中華古鎖的影子愈加難尋,會修中古鎖的人在全國已不足5人。
10月的一個上午,記者見到了我市、也是我省唯一一個修中華古鎖的人——任元興。
因為喜愛 所以堅持
修古鎖,主要是因為自己喜歡這個。小時候,家里用的鎖里就有幾把古鎖,時間久了,鑰匙不是丟了就是斷了,我就自己搗鼓,憑借記憶中鑰匙的樣子,用銅片打磨出一把鑰匙。你還別說,用著還行,那幾把古鎖又派上用場了。從那時起,我就對中華古鎖產生了興趣,留意鎖的結構和鑰匙的形狀。1958年大煉鋼鐵時,每家每戶的銅鐵都必須上交,此后,見到的古鎖就少了。
1985年以后,我從事古玩行業,漸漸地接觸到的古鎖多了起來。因為自己感興趣,有時候,我就從市場上買,或者直接從廢品公司回收一部分;厥諄淼墓沛i一般都很完整,但帶鑰匙的少,我就先將古鎖整修一番,再給它配上鑰匙,這樣,本是一塊沒用的廢銅,經過我一搗鼓,就變成了一把實用的古鎖了。
中華古鎖的歷史可上溯到秦漢時期。因為古鎖不像錢幣、玉器可以作為陪葬品保存下來,所以存世的古鎖非常少,現在我們看到的大多是宋、明、清時代的鎖。中華古鎖分為南鎖和北鎖,南鎖一般都有刻花,北鎖則用料大、粗獷。按材質分有金鎖、銀鎖、銅鎖、鐵鎖,按形狀分,有普通百姓用的枕頭鎖,造型各異的圓帽鎖、琵琶鎖、十二生肖鎖,還有佛教用的螺絲鎖等。其實,中華古鎖有很多種,我見到的有限,市面上關于中華古鎖的書籍很少,我只能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去搗鼓,這一搗鼓就是五六十年。
修舊如舊 保持古韻
修中華古鎖,我有一個原則,那就是修舊如舊,但使用起來和新鎖一樣。你看這些銅條、銅片,都是我幾十年前買的,上面這些包漿和銹跡都很自然,這些是專門用來配鑰匙的。用這些銅條做出來的鑰匙和原鎖一配,不失中華古鎖那種古老的韻味,這就是修舊如舊,有很多人要的就是中華古鎖的這個味兒。對于修鎖,我是靠悟性自學成才的,但在開封市和河南省收藏圈兒里還是有一些名氣,不少人都找到我這兒來修古鎖。
2009年,我一個朋友的女兒認識臺灣的一名搞收藏的女士,這位女士手里有一把銀質的中華古鎖,十分精巧,很有收藏價值,但這把鎖沒有鑰匙。聽說我會修古鎖后,這位女士就從臺灣把這把銀質古鎖寄給我。我先把銀鎖修好,又配了把銀鑰匙寄過去,這位女士很滿意。還有一次,一位鄭州的先生家里有一個有百年歷史的樟木箱,箱子上有一把古鎖,但是沒有鑰匙,打不開。這位先生想用這個箱子裝書畫,又不想破壞鎖和箱子。打聽到我這里能修古鎖后,開車從鄭州把箱子運過來。我用了不到10分鐘就給他配好了鑰匙,打開了箱子,這位先生非常感激。
每當我為別人修復一把古鎖、配好一把鑰匙時,心里都非常高興,因為通過我的手,一把死鎖不僅有了使用價值,還具有收藏價值和藝術價值。
我的古鎖在開封景區里也有了大用處,開封府的囚車、囚樁、柜子、監獄門,以前用的都是現代鎖,這不符合歷史。我就建議景區換成古鎖,那樣更有時代韻味。他們采納了我的意見,都換成了古鎖,游客反映很不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人裝修買的都是紅木家具,專門找這種古鎖配家具,就找到了我這里。以前我收集了四五千把古鎖,經過10來年,現在剩下的古鎖不到1000把了。
漸行漸遠 頗感遺憾
現在市面上見到的古鎖已經越來越少了,古鎖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從事中華古鎖修復的人在全國也寥寥無幾,而且也沒有人愿意主動學習這門手藝。我這門修古鎖、配鑰匙的手藝遲早會失傳的,雖然令人遺憾,但也沒辦法。一些有收藏意識的人卻發現了中華古鎖的收藏價值,長葛、許昌、鄭州還有外省的人都找過我修古鎖、配鑰匙。
現在市面上也有人仿造中華古鎖,主要用于家具的搭配。但現在制造的古鎖用料不如中華古鎖多,掂起來很輕,沒啥分量,而且,現在造出來的古鎖锃亮锃亮的,沒有中華古鎖那種厚重和滄桑的韻味。
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現代社會,中華古鎖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隨著社會的發展,中華古鎖逐漸退出了老百姓的生活,今后也會慢慢地從歷史的舞臺上消失!驹瓨祟}:中華古鎖 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