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民教授1968年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教授級高工、全國勞動模范,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當代著名發明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因發明“五筆字型”,獲得美、英、中三國專利,從根本上解決了漢字輸入電腦“速度和效率”的世界性難題,并奮力推廣成為在我國占主導地位的漢字輸入技術,被新華社譽為中國文化史上“其意義不亞于活字印刷術”的重大發明。
王永民教授共獲得50項國內外專利,其中的“數字王碼”,一舉突破了在數字鍵上“簡易、高效、靈巧”輸入漢字的難題,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國手機輸入法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被國內外專家和媒體評價為“漢字輸入技術的第二次革命”,并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國際上微軟、IBM、CASIO等20多家公司購買其專利使用權;20多年來,王永民教授一直是我國漢字信息處理技術領域成就斐然、德才兼備的學科帶頭人。鑒于他對祖國的科學事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李長春、羅干、李克強等曾多次接見,國家郵政總局發行了紀念郵票“當代畢昇—王永民”,中科院院長路甬祥院士還稱王永民是“把中國帶入信息時代的人”。
五筆字型輸入法和漢語言編程、漢字激光照排系統,都被業內稱之為“計算機應用領域的三大里程碑”。其中兩大里程碑的領軍人坐在一起,自然有話要說。
北京國之經典漢語編程科技公司董事長蘇清杰和公司技術人員向王永民教授介紹說:漢語言編程是北京國之經典科技公司研發的,完全以漢語為描述語言的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該語言絕非曾經流行過的任何一種計算機語言的簡單漢化,或是為某種軟件制造一個中文環境。這是一個完全由國之經典自行開發,由國之經典掌握全部源代碼,從形式到內容全面符合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使用漢文字表達的面向對象、面向問題的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 漢語言編程作為一種成熟的計算機編程語言,已通過國家級鑒定。它不僅獲得國家和國際發明專利,同時還列入國家火炬計劃和信息產業部科技發展基金。13年來,這項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編程語言,已為國家有關部門、軍隊等開發出近200套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保密性強,技術可靠的高質量軟件。大到航天技術,小到少兒益智游戲,凡是用英語能編程的軟件,均可用漢語編程去開發。其中第15屆和16屆和即將舉辦的第17屆全國少年兒童計算機表演賽比賽軟件,全部用漢語編程完成,僅此就為國家節省資金上億元。用國家信息產業部官員的話說:“漢語編程” 是“中國第五大發明”,是繼五筆字型輸入法、漢字激光照排系統之后,計算機應用領域的笫三大里程碑,同時也是5000年中國傳統文化與21世紀信息革命的一次完美結合,其先進性、保密性、可靠性、民族性等諸多方面,都順應了歷史與時代發展的需要,具有良好的成長性和生命力。
王永民這位至今仍自稱是“一介書生、半個農民”的全球名人和發明家,始終關注信息時代的漢字命運,。特別是作為一個嚴謹的科學家,同時又是一位有抱負的企業家,王永民本人對漢語言的未來看得更遠更遠。聽取完有關漢語言編程的介紹后,王教授有著頗多的感慨:我一直研究漢字的輸入,不可能不關注漢語言編程。20多年來,盡管中國有不少愛國之士熱衷于用漢語言編寫計算編程序,但大多都是玩概念或編程語言的漢化,根本算不上漢語言編程或中文編程。而真正象漢語言編程這樣既有編譯器又有數據庫且同時又開發出那么多相關產品來的并不多?茖W是一件很嚴肅的事,僅僅靠一個概念或一個小制作而作為一種編程語言要延伸下去,只能是天方夜譚。
比其他人,作為中國發明家協會副會長的王永民,對編程的認識自然也就更深:因為計算是域外的發明,其源代碼都掌握外國人手里,每年支付高昂的版費不說,最重要的是整個國家已處在無密可保的狀態。從這個角度來說,也必須要開發真正屬于自己的計算機編程語言。盡管微軟等已經發展到難以抗衡的地步,我們的研究有可能只是取之九牛一毛,但這一毛也一定要取。正因為如此,我很為投身漢語言編程事業的人而感動。但漢語言編程絕不僅僅是個人的事,而是全中國人的事,僅僅靠個人的努力想取得最終的成功很難很難,這就必須要爭取國家的長期的大力支持,只有這樣,才能走出一條更加行之有效的路子來。
盡管王永民自稱自己是“一介書生、半個農民”,他那50多項發明早已奠定了他在中國科技界的泰斗地位。他的詩歌、他的繪畫、他的書法,也都令人嘆為觀止。特別是他對漢字的研究,更是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他一慣倡導:“愛漢字就是愛祖國。”他一再呼吁:漢字文明的血脈長河,絕不能在我們這代中國人身上斷流!特別是人類進入信息化之后,如何更好地把漢語言文化傳承和發揚光大,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正如王永民教授所言:難道中國的漢字還要等外國人來拯救嗎?當然,中國的編程也不能等外國人來拯救!
在中國,很少有人能像王永民一樣把自己的名字和漢字和計算機如此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也許正因為如此,他才有著更多的憂慮:其實,我國“漢字的問題”,還遠遠沒有完全解決,漢字產業還沒有真正形成。目前市場上除一些應用軟件之外,軟件中的操作系統,硬件中的PDA產品及其他可處理漢字的數字產品,大多數都是進口產品。一個10多億人的日常電腦產品,主要靠進口,一年得花多少錢?隨著中國國力的迅速增強,以漢字輸入技術為核心的漢字工程,其軟件和硬件產品,包括漢字芯片技術,不但必須在國內普及,還要盡快走向世界,造福更多的海外華人。
風趣、幽默、健談,是王永民教授的一慣特點。本來一個小時的約談,一下子談了兩個半小時。在送漢語言編程董事長蘇清杰等到電梯間時,王永民教授依然熱情不減:“我會把你們帶給我的《漢語編程教程》進一步進行研究,看能否從中理出更多的思路來。”
兩個河南漢子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作為原中常委、全國政法委書記羅干當年共同的朋友,作為漢字輸入法和漢語言編程兩大里程碑的兩個領軍人,這緊握在一起的手,究競意為著什么?【原標題:五筆之父王永民談漢語言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