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生,1958年赴美,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后到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工作。1982年起任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1998年,崔琦與另外兩位科學家一起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2000年,崔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4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2005年被聘為中科院榮譽教授。
本報北京訊“崔先生,您去年捐資援建的寶豐崔琦希望小學已經落成使用,現在有5個年級近300學生,配備了鋼琴、電腦,是全縣最好的學校。很多孩子都慕名前往讀書。”昨日中午,寶豐縣委副書記王淑敏在北京京海大廈向崔琦先生報喜。“太好了,孩子愛讀書就好啊!”崔琦喜上眉梢。
親情鄉情祖國情,月圓景美人團圓——這是著名美籍華裔物理學家、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69歲的河南寶豐人崔琦先生56年來第一次在祖國首都度過美好中秋的深切感受。
崔琦先生是我國中科院外籍院士,本月中旬應邀回國講學。
一直熱切關注著崔琦先生的寶豐縣委、縣政府立即委派王淑敏和縣委常委、統戰部長付克云,縣僑聯主席劉丙午等人進京,代表家鄉父老鄉親看望和問候崔琦先生及其美籍挪威裔夫人琳達女士。
大家圍坐一團,同操寶豐鄉音,毫無拘束地懷舊戀故,暢談鄉情。
“我記得,家里以前屬隍廟鎮,有條大河是沙河,小河是石河。從石河到高隍廟是三里路。下邊還有幾條嶺,開過渠……”12歲就離開家鄉的崔先生努力尋憶著家鄉情景。
“您早點回來看看吧,我們來時,鄉親們,特別是您小時候的伙伴都要跟過來看望您呢!您的家鄉隍廟現屬肖旗鎮,高速公路直通北京,非常方便。”劉丙午殷切相邀。
聽到家鄉的親人們敘說著30年改革開放給農民帶來的富足、興旺,崔琦先生非常興奮。談起發掘出來的汝官窯清涼寺遺址保護、農耕作物、飲食習俗,以及農民種糧補貼、新農合醫療制度、土地流轉等農桑話題,崔琦先生興趣頗濃。
王淑敏副書記向崔琦先生求證了一件有趣的事兒:“您的兒時伙伴回憶說,當年量地,大家都不會丈量,不會算。結果您去了,很快把每塊兒地的面積都算出來了,又快又準。是這樣嗎?”
聞此,崔先生開懷笑了:“那時我就會打算盤,所以會干那活兒。現在我還會打呢!”他邊念叨著珠算口訣,邊四處尋覓,頗想當場打一盤。大家都被他的童心逗樂了——現場一派“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農家鄉情,陶醉在濃情中的崔先生允諾下次一定回到家鄉,到家鄉政府為自己修葺的舊居尋找往昔時光,感受祖國的繁榮。
談起河南的教育事業,記者向崔琦先生轉達了鄭州大學校長申長雨、河南大學校長關愛和的問候和訪學邀請。崔先生鄭重表示:“再有機會,我一定到鄭州、開封這兩所大學走走看看。我知道近年來國內的物理學發展很快!”
左:崔琦先生為崔琦希望小學題詞右:崔琦先生給本報的題詞 □首席記者杜超文通訊員杜一格圖【原標題:最是鄉情意趣濃——諾貝爾獎得主崔琦先生關注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