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風雨中誕生的河南省第一個黨組織(2)

2013/9/6 10:30:15 點擊數: 【字體:

  白眉珊本名白南薰,眉珊是他的字,于清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生于洛陽,與陳獨秀、何叔衡、董必武等同為清末秀才生員,同屬年齡較大的黨員。白眉珊少年時便有大志,敢于冒險,曾經辭親遠游,步行經年,西探黃河源頭。實地考察后,他認為黃河源頭在西寧南邊1000多公里的瑪多縣,那里高山湖泊錯列,人煙稀少,白云飄在天上,藏人居住其間。白眉珊看到如此壯觀的景象,頓覺眼界高遠。

  西探黃河源頭的行動,更堅定了他拓荒前行的勇氣。1921年冬,羅章龍為組織隴海鐵路工人罷工之事來到洛陽。白眉珊主動請纓,要求參加罷工行動。他對隴海鐵路沿線各站非常熟悉,于是親自擔任向導,和羅章龍一起,沿著隴海鐵路前行,到工人中間進行宣傳發動。慢慢地,大家都喜歡上了這位來自洛陽的工人老大哥,推選他為隴海鐵路全路常委兼工會秘書長。

  隴海鐵路是隴秦豫海鐵路的簡稱,當時,鐵路工人們難以養家糊口,沒有絲毫的人權和人格,使隴海鐵路工人心中積聚著仇恨,大家的反抗情緒日趨強烈。白眉珊看到工人隊伍中蘊藏著巨大的革命力量,便在1921年11月5日,和他的同事游天洋等先進分子一起,在洛陽成立了鐵路工人的第一個群眾組織——洛陽隴海鐵路同人俱樂部。

  該俱樂部的成立,為工人運動提供

  了很好的活動平臺。白眉珊擔任俱樂部負責人,他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傳播革命思想,提高工人覺悟。工人們逐漸認識到受苦受罪的根源在于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勢力的壓迫,大家暗中準備罷工,等待合適的時機。

  1921年11月17日拉開了“隴海風暴”的序幕。斗爭開始后,白眉珊走在罷工隊伍的最前面,他義正詞嚴地向路方提出:必須趕走狄孟,限3日內答復,否則,將于本月20日起實行全路大罷工。20日,震驚中外的隴海鐵路工人大罷工爆發了。

  “隴海鐵路工人大罷工,是中國工運史上第一次由中國共產黨參與領導的大罷工,而白眉珊也在這次大罷工后,成為洛陽最早的一位中共黨員之一。令人痛惜的是,1927年初,軍閥張治公進駐洛陽,3月4日率部突襲中共洛陽負責人活動地點,白眉珊同志壯烈犧牲,年僅48歲。”段德文說。

  羅章龍與洛陽黨組的誕生

  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現代史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從此,在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里,出現了嶄新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行動指南的、以共產主義為奮斗目標的無產階級政黨。”段德文在接受采訪時說,“在中國共產黨創建過程中,上海、北京、長沙、武漢、廣州、濟南等地最早建立了地方組織。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把積極發展黨員、建立地方黨組織作為中心工作之一,于是,石破天驚春雷響,洛陽來了共產黨。” 

  1921年秋,中共北京區委在洛陽建立《工人周刊》發行站,時任隴海鐵路洛陽車站(今洛陽東站)員司(工程師)的游天洋,被聘為特約發行員和特約通訊員,該刊物在洛陽工人、知識界中廣泛傳閱。隨著馬克思主義在洛陽的傳播和工人運動的興起,中國共產黨在洛陽發展黨員、建立地方黨組織的條件已經成熟。

  當年11月20日,隴海鐵路東起連云港,西至觀音堂(今陜縣境內)全線工人大罷工開始,中共北方區委負責人李大釗立即派文虎(羅章龍)來洛陽指導工作。文虎是受黨組織派遣來洛陽開展工作的第一個共產黨員。他是湖南瀏陽人,1918年4月與毛澤東等發起組織新民學會,同年8月考入北京大學文學院。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1920年初參與組織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同年參加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11月加入北京大學社會主義青年團。后任中共北京大學支部書記、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分部主任、中共北方區委委員,參與創辦中共北方區委機關刊物《工人周刊》。文虎來到洛陽,與游天洋等人一起領導隴海鐵路工人大罷工,并取得了勝利。這為中國共產黨洛陽地方黨組的建立和不斷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罷工勝利后,由李大釗、文虎介紹,經中共北方區委批準,游天洋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洛陽第一個共產黨員。接著,白眉珊、王福順也相繼入黨。白眉珊是洛陽老城西關人,時任隴海鐵路洛陽勞動補習學校主任。王福順是洛陽鐵路同仁俱樂部的負責人之一,兩人都在洛陽隴海鐵路大罷工的宣傳、組織中起了重要作用。

  12月,由中共北方區委建立中國共產黨洛陽組,由洛陽三名共產黨員游天洋、白眉珊、王福順三人組成,游天洋任組長。這是河南省也是隴海鐵路沿線最早建立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地方組織。“中共洛陽組的成立是洛陽歷史上破天荒的大事,雖然當時只是一個有數名成員的組織,但它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中共洛陽組的辦公地點位于今洛鐵分局洛陽機務段院內。目前,這里已開辟為中共洛陽組誕生地紀念館。”段德文說。

  黨組織像雨后春筍迅速發展

  河南工人運動的蓬勃發展,充分說明中國共產黨對河南工運的有力領導和黨在河南力量的加強。

  當時,共產黨員包惠僧利用京漢路密查員的身份在京漢路上活動;李震瀛負責隴海路工作;趙子健在鄭州;游天洋、白南薰在洛陽。他們在工人中積極活動,發展黨員。隨著中共洛陽組的成立,河南各地黨的組織如雨后春筍迅速發展。1922年6月,鄭州已有8名黨員,并成立了黨小組。9月,全國鐵路負責人之一張昆弟在龍海路開封車頭廠先后發展馮萬祥、凌必應、楊生發加入共產黨,不久并成立了黨支部,書記是凌必應。支部建立后,又發展了20多名黨員。12月,彰德也成立了黨小組。

  “到1922年底,在河南的京漢、隴海兩鐵路上的主要城鎮基本上都建立了黨的基層組織或有了黨員在開展工作。”段德文說,“1922年,在黨的領導下,河南工人運動向廣度和深度發展,作為交通樞紐的鄭州已成為全國工人運動的中心之一。”【原標題:風雨中誕生的河南省第一個黨組織】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法制報 2007年12月17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