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大家趙九章(2)
2013/9/6 17:02:3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全世界為之矚目,這是中華民族的創造智慧和拼搏精神所凝結而成的一顆‘明星’。為了它,多少人精心構思和嘔心瀝血,原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趙九章,以他淵博才學和遠見卓識為之所創的業績,使他成為我國衛星事業和空間科學的一位先驅者和創始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巢紀平研究員說。
巢紀平院士回憶到,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趙九章就以其敏銳的洞察力,意識到人造地球衛星上天,將為地球物理科學的發展、氣象科學研究和天氣預報開辟新的局面。當蘇聯于1957年10月4日成功地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后,趙九章多次應邀發表講話、作報告、寫文章,積極宣傳人造衛星在地球科學發展中的意義、重要性和能解決的科學問題。同時,他開始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和前期準備工作。
1959年,趙九章在錢驥的協助下,著手落實火箭探空的實施計劃。組織了箭頭總體、遙測、雷達跟蹤、天線、電源和環境模擬設備等探空技術的研制隊伍;同時開展了中層大氣、微流星、磁場、電離層、太陽輻射以及宇宙線等的空間探測器的研制。經過一年多努力,研制成功探空火箭箭頭。1960年9月13日,由上海機電設計院楊南生、王希季領導下研制成功的T-7型火箭發射升空。隨后進行了多次探測實驗,探測項目不斷增加,探空高度不斷增高,探空技術逐步成熟。
在火箭探空成功后,趙九章、錢驥等及時組織隊伍開展人造衛星的預研工作,密切注意蘇、美人造衛星發展動態,結合我國實情,提出應著重發展各類應用衛星。自1959年到1961年底,中國科學院581組先后組成和完善了火箭、衛星探測總體室等6個研究室。在火箭探空、衛星總體、衛星空間環境試驗技術等方面的預研究取得了進展,并開始醞釀第一顆衛星的技術方案。中國科學院領導高度贊揚了這一白手起家的工作,認為這是為我國衛星上天做了實實在在的準備。
趙九章于1964年12月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期間呈書周恩來總理。趙九章在信中說,“在探空技術上,取得了一點初步成績。但這僅是我國空間研究的開始,我們還必須再接再厲,努力取得更多的成績。我國亟須進一步準備發射偵察衛星、通訊衛星、氣象衛星等工作。這是我國科學上繼原子彈之后的一個重大任務。”趙九章的這封信,高瞻遠矚,結合實際,論據充分、清晰,體現了一位愛國科學家的真知灼見,受到周恩來總理的高度重視。1965年,中國科學院受周總理委托,組織各方面專家進行了一系列研究論證。
1965年5月,在張勁夫領導和趙九章的配合下,中國科學院各有關所全面行動起來。581組、力學研究所、自動化研究所、電子學研究所等均派出專家,定期集中開會,共同商討我國衛星型號發展規劃。1965年5月31日,中國科學院新技術局提出我國第一顆衛星在1970年發射,衛星系列按試驗衛星和應用衛星分列,并把第一顆衛星定名為“東方紅一號”。中國科學院對此組織了多次方案研討,并向上提出建議報告。經12次、13次中央專委會原則上同意后,于1965年10月22日正式舉行全國651會議。趙九章、錢驥在會上報告了我國研制衛星的總體方案,著重是第一顆衛星方案。我國研制衛星從此步入了一個新時期。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
我國現代地球物理科學的開拓者
趙九章曾引用一句古詩“上窮碧落下黃泉”,形象地描述地球物理學的研究范疇,這個領域涉及到宇宙空間、地球大氣、海洋、陸地直到地球內部。
新中國成立后,趙九章力促把分散在各機構的一部分地震、地磁和地球物理探礦組織,以及從事這方面研究的重要科學家團結在一起,組建了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該所在趙九章主持下很快發展成為一個人才濟濟的科研機構。后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蘭州高原大氣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空間物理研究所,以及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相當程度上都是以原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室、組為基礎組建的,其中不少科學家都曾在原地球物理研究所學習和工作過,有的還直接受過趙九章的指導。趙九章無愧是我國現代地球物理科學的開拓者。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曲克信研究員說,趙九章先生1948年10月至1963年9月擔任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長,1950年4月~1967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他能將科技社團和研究所各自的優勢有效結合起來。他恰當地運用自己的威望和知名科學家的社會影響,通過辦所、辦學會將建設現代化國家、將地球物理事業一步一步向前推進。他的治所、辦會思想至今仍有鮮明的現實意義。
20世紀60年代,時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的趙九章,對地球物理研究所如何發展提出了“物理化、工程化、新技術化”的口號。物理化就是大力發展動力學研究,使地球物理學建立在堅實的數學物理基礎上;工程化則一方面反映現代化科學研究“大科學”的特點,另一方面反映將科研成果轉化成生產力的需要;新技術化就是用新技術武裝地球物理學觀測。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葉篤正研究員回憶說,對于趙九章所長提出的“三化”口號,當時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甚至在所領導中也有爭議。這不只是一個辦所方針問題,它實際上關系到整個地球科學的發展方向。是把目光停留在當時的科學發展水平,延續沿著“觀測-分析”的描述性學科的軌道緩慢前進,還是迎頭趕上國際科技已經出現和即將出現的高速發展的勢頭,因勢利導,推動地球科學加速向現代科學邁進?趙九章所長提出的“三化”口號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衛一清書記的大力支持。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科學新聞雜志 2007-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