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記者在河南省豫劇二團采訪時,祁秋娥已投入到了緊張的排練之中。
《程嬰救孤》四年來公開演出將近200場,其中絕大多數是祁秋娥主演的公主,對于這樣一個熟角色,還需要如此“如臨大敵”?排練的間隙,祁秋娥告訴記者:“公主的唱段參加七藝節前進行了修改,音域高、花腔多,我的嗓子唱起來比較吃力。上就要演好,不能讓觀眾說‘演的啥,白吃饃’。”
從1977年開始當演員,祁秋娥先后在幾十部戲里演主角,但大多是臨時補上的角色,抓著啥演啥,人稱“戲補丁”,還是“金絲絨的”。比如《淚灑相思地》有7個女角她從主角王憐娟到丫環演了5個,《秦雪梅》中5個女角她演過4個。她本來應工花旦、閨門旦,有一次《三哭殿》中的秦英沒人演,臨時抓差讓她演,頭天說戲第二天就上臺,反映還很好,老演員夸她“沒想到你還會娃娃生”,以后她又兼演娃娃生了。
《程嬰救孤》平常演出時自己都是“正牌公主”,憑此角色她得過河南省第九屆戲劇大賽表演一等獎,也使這個劇目獲得了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但到節骨眼時自己又屢屢“讓位”去演孤兒、沒一句臺詞的群眾甚至幕后的合唱。作為一個老“公主”難道會沒一點想法?祁秋娥認真地說:“想法當然會有,但我會排解自己的情緒。團里安排誰上,那是有統籌安排的,讓我干啥我干啥,干還要愉快地去干。人生這一輩子,能看得開是最大的幸福。”本報首席記者 張體義/文【原標題:上上下下的“公主”祁秋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