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胡錦濤總書記今年1月在安徽調研時指出,勞動模范是國家建設的功臣。我們搞改革開放,搞現代化建設,必須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
為在全社會廣泛宣傳和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努力營造尊重勞模、崇尚勞模、愛護勞模、學習勞模、爭當勞模的良好氛圍,推動洛陽經濟又好有快發展,構建和諧洛陽,從今日起,洛陽市總工會和本報聯合推出《勞模風采》專欄,對我市歷年來獲得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的先進人物進行報道。
簡歷 蘇建萍生于1963年,高中畢業后,她女承父業,進入洛玻集團晶緯玻璃化纖有限公司當上了一名擋車工人,從進廠至今,她一直在平凡而艱辛的生產第一線默默耕耘。她于1994年當選省勞動模范,2005年當選全國勞動模范。
格言 干一件事情就要把它干好,什么樣的工作崗位都能體現價值。
興趣與愛好 旅游
個人小傳 2005年,她成了洛玻集團第一名以工人身份當選的全國勞模。當勞?3年了,蘇建萍沒怎么變,言談一如往日的樸實,“咱還是個干活的普通工人”。
18日10時許,當記者剛踏進洛玻集團晶緯玻璃化纖有限公司布機車間,撲面而來的是那“轟隆轟隆”的布機聲。對于不熟悉這種環境的人,呆上幾分鐘就會耳鳴,頭暈目眩。而頭戴白帽子,身穿藍工裝的蘇建萍,在機器噪聲中穿梭于幾臺箭桿織機前處理斷頭、把關掐次……顯得極其干練(如圖)。
1983年,20歲的蘇建萍高中畢業進入洛玻集團,走上了織布擋車工工作崗位。剛到公司時,因為整天要與機器噪音和扎人的玻璃絲打交道,一個班下來,常常是累得腰酸腿疼,眼看許多同來的姐妹都紛紛找門路調離了,她也哭著求父親給她換個工作,可父親卻教導她:“越是艱苦的崗位越能磨煉人的意志。”
她留了下來,個性要強的她心中有個信念: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于是她借來技術書籍學習,把膠水和紗管帶回家反復練習。沒過多久,她便成為了同時進廠工友中的技術尖子,一個人能同時看8臺車,最多的時候能看12臺車。織出來的貨品質量也好,這在眾多擋車工中屈指可數,令人刮目相看。
“看車臺”是個精細活,為了提高技術,她反復試驗,總結出一套先進操作法:接頭短、速度快、布面凈、后車齊,這大幅度降低了次品率。她先后兩次參加全國玻纖技術比武獲“優秀選手”稱號,多次被洛波集團評為“生產能手”、“技術標兵”等。
擋車工一干就是25年,她上班巡回跑,一個班相當于跑了25公里,一年就是6370公里,20多年來她上班巡回跑的路程可以繞地球4圈。然而憑著她的執著與勤奮,從上班以來至今,她每個月都能超計劃完成任務,且生產量都名列前茅。20多年來她共織玻璃布192萬米,創造價值633.2萬元。本報見習記者 戈曉芳 文/圖【原標題:蘇建萍:起舞在布機車間的彩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