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至孝原新河(2)
2013/9/12 17:20:15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面寫著“營耳村老年人活動中心”,這就是100多位老人的家。
說起這個活動中心,還要追溯到1999年。
那年冬天,原新河突然發現村里的老人太可憐了。在寒風瑟瑟的臘月里,老人們只能聚成一伙兒在街頭圍著火堆聊天,或者就是在柴草堆里曬太陽。此情此景刺激了原新河,也讓他暗自下定決心,為老人們辦一個活動中心,讓村里的老年人有一個溫暖舒適的活動場所。
活動中心正在籌劃的時候,原新河的岳父找上了門,指著這個讓他最為看重的女婿說:“才過幾天好日子,就不知道姓啥了!你是民政局干部還是辦了慈善機構?”而原新河卻執拗地說:“我什么都不是,但我覺得不管到啥時候,尊老敬老、孝敬老人總沒有錯。別人怎么說我不管,但這事兒我說啥也不能不管。”
就這樣,原新河在自家新蓋的房子里,專門騰出兩間正房,辦起了老年人活動中心。當時原新河的事業剛剛起步,正處于資金短缺的狀態。即便如此,他還是拿出 1 萬多元,買來了象棋、撲克、麻將牌、電視機、 VCD 和 200 多盤影碟,并且安裝了電話和暖氣設備,為村中的老人營建了一個舒適的娛樂場所。
活動中心開張之前,原新河專門把妻子和女兒召集到一起,手把手教她們使用 VCD 等家電設備,以便自己不在家時她們能為老人播放。新河特意囑咐妻子和女兒,只要有一位老人來,就打開電視,滿足他的需要。為防止老人們在新鋪的地板磚上走動時滑倒,原新河還專門在屋子里灑上了煤渣,一切都盡可能為老人們著想。
1999年11月16日,原新河清楚地記著這個日子,活動中心正式開張。當天,原新河找來熱心的鄉親幫忙,備下200余人的飯菜,通過廣播或親自登門告知,邀請本村和鄰村 60 歲以上的老人前來活動中心休閑娛樂。從此之后,原新河的家里每天都很熱鬧,看戲的、下棋的、打牌的,三五成群,來來往往,絡繹不絕,從早上8時一直熱鬧到晚上9時。
一段時間之后,原新河家的熱鬧場面突然不見了,老人們即使從他家門前走過,也只是向他和他的妻子報以善意的微笑。這使原新河很納悶,為弄清原委,他和妻子商議,分頭去尋訪老人們。
經過尋訪那些經常來的老人,原新河才知道老人們是在心疼他這個好心人。是啊,剛蓋好的新房,裝修得干干凈凈,漂漂亮亮,自己都不舍得糟蹋,卻讓不相干的人在里邊玩樂。況且農村的老人們還有一些不文明的生活習慣,痰隨口就吐到了地上,擤完鼻涕的手挨著哪兒就抹到哪兒。一天下來,屋里又臟又亂,簡直慘不忍睹。不僅僅是新房被糟蹋,新河一家人的生活也被活動中心打亂了,老人們實在是不忍心去打擾這么善良的一家人!
知道了老人們的心思,原新河哭了,他噙著淚對老人們說:“ 我花錢辦這個活動中心,就是想讓你們過來看個戲呀、玩個牌呀,感覺舒舒坦坦的,你們都不去,我心里反而更難受了。” 老人們明白了原新河的用意,才又開始到他家去活動,原新河的家又變得熱鬧如初。
從1999年活動中心開張迄今,原新河堅持每天都敞開大門,歡迎老人們前來活動,遇到自己和家人有事不在家,就讓親戚來家里幫忙頂一陣兒。
2006年,原新河特意買回來一個鐵皮書柜,把幾年來買的影碟整整齊齊擺在里面,以方便老人們挑選。
快10年了,這個活動中心讓原新河操足了心,也憑空多了一份支出,僅影碟就買了1000余盤,VCD更換了4臺。去年,電視機的聲音不太好了,有些愛聽戲的老人告訴了原新河,隔天再去,電視機已經變成了一臺更大更好的。諸如桌椅板凳更是不知換過多少次了。
原新河所在的營耳村屬湯陰縣,而相鄰的沈柏村卻屬于鶴壁市,兩個村子雖然相距并不遠,卻分屬不同的地區,而且歷史上兩村還因水源問題發生過武斗,關系相當緊張?勺詮脑潞娱_辦了活動中心,邀請鄰村的老人來此休閑娛樂之后,兩個村子的關系越來越好。沈柏村村民陳秀英老人說:“人家原新河可真是個少見的好孩子!這幾年沒少給俺村的老年人辦好事,原來聽說新河辦老年人活動中心,給老人發東西,就覺得俺村也有這樣的人該多好哩,誰知道人家原新河一點兒也沒外看咱,俺村的老年人也經常去他家,逢年過節發東西一樣也沒少俺的!”
有困難只管來找原新河
其實,何止是老人們,村里老老少少哪一個沒有享受過原新河帶來的恩惠呢!
村民賈國只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母親的智力有些低下。當年賈國只因為要訂婚,而家里卻沒錢招待客人,一家人愁得寢食不安。這事讓原新河知道了,當即來到賈國只家中,拿出了400元錢遞給他說:“這錢是送給你的,趕快張羅婚事吧,沒錢就不用還了。”
此后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賈國只的父親摔傷住院,母親去世辦喪事,原新河又先后借給了這個貧困家庭4000多元。時至如今,原新河也從沒有向賈國只討要過這些錢。
村民鄧群的母親病逝了,可是卻沒有錢辦喪事,一家人急得不知所措。恰好新河從外地回來,聽說此事后,顧不上休息,拿起剛剛收回的貨款就送到了鄧群家,幫他解了燃眉之急。
本村人有了困難會找原新河幫忙,外村人有困難照樣來找原新河。沈柏村 80 多歲的老人馬春潮在路上碰到了原新河,向他打聽小賣部里有沒有毛巾、燈泡和電線等物品。老人的聲音聽起來有些沙啞,細心的新河當即就問老人是不是感冒了,馬春潮點了點頭。原新河連忙勸老人趕緊回家,靜心養病,自己返回家中取來老人所需的物品和一些感冒藥,親自送到老人家中。當老人要給新河錢時,新河婉言拒絕了,說這是自己的一點兒心意,請老人不必放在心上。
湯陰縣韓莊鄉中云村有一個孤寡老人,因為無人照管,每天身上都是臭乎乎的,大家都叫他董臭香。過去他以討飯為生,流浪外地時被遣送回家。原新河在一次回家的路上碰見了他,當時他把原新河拉到一個墻角后哭著說:“我家的房子漏了,沒法兒住了……” 原新河從身上掏出僅有的400元遞到他的手中,董臭香連忙跪下磕頭表示感謝,原新河急忙攙起他說:“馬上到雨季了,你趕緊修房子吧,不夠再說!”此后,董臭香又多次來找新河。每一次,新河都要先讓他吃飽飯,再給他一些零用錢,叮囑他有事只管來找自己。
1997年,營耳村小學要改造教室,原新河除了拿出自己應交的280元,又捐給學校2000元。“孩子是未來的希望,現在他們有這個學習的機會,我就應該給他們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盡量培養他們成才。”樸實的原新河說。
一年之后,村里要開辦一家工廠,原新河又拿出1萬元,資助村里發展經濟。“村里富了,大家就都富了。只要大家能過上好日子,我受點兒損失不算什么。”
2001年5月,正值小麥澆灌的關鍵時期,村里因為欠繳電費被斷了電,無法抽水澆地,急壞了鄉親們。原新河馬上取出5000元錢,送到了供電公司,及時恢復了供電。
2005年,為了方便老人們晚上回家,原新河又自掏腰包在村里安裝了上百盞路燈,鄰村的老人聽說了此事,不禁紛紛感嘆自己村里沒有這樣的好人。原新河聽說后,馬上聯系相關人員,用最快速度為兩個相鄰的村莊也安裝了路燈,并把路燈的電線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安陽日報 2009-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