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至孝原新河(3)
2013/9/12 17:20:15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接到自己家的電表上,所有電費都由他來付。
原新河不僅在物質生活上極力照顧鄉親們,而且還很關心大家的精神生活。今年正月十六,原新河組織村里人辦了一臺晚會。租賃音響、搭建舞臺、購買服裝道具,前前后后花費了2萬多元。那一天,孩子們放煙花,大人們跑旱船、扭秧歌,鄉親們充分感受到了過年的氣氛。在晚會上,新河還親自表演了一個節目,告訴鄉親們有困難只管來找原新河。
原家都是好心人
原新河廣施恩惠,外人都以為他現在是個有錢人,不在乎那幾個小錢兒,其實新河并不是富甲一方的“大財主”。他有時為了生意需要,陪客人在飯店吃飯,但每次吃完飯,剩下的飯菜他總要打包回家,回鍋后同妻兒老小再吃掉。他說,糧食粒粒皆辛苦,浪費不得。
妻子姜運梅提起當年的艱辛,忍不住長吁短嘆,直說不容易。既然經受過如此大的困難才有了今天稍微富裕些的幸福生活,妻子又怎么會同意原新河毫無保留地向他人樂善好施呢?
“我3歲時母親就去世了,所以見到別人的娘,就像見到自己的娘一樣親。”簡單的話語透出姜運梅那一顆質樸、善良的心。確實如此,一些老人見到姜運梅比見到自己的閨女還要親,在她經營的小賣部中,經常能見到村中的老人,他們和運梅拉著家常,說著自己的心里話。
前幾年,原新河沒有去縣城發展時,家里的活動中心主要由他來照應。如今,設在縣城的公司離不了新河,活動中心全靠姜運梅來運作。安排活動時間,打掃房間衛生,甚至要為路遠的老人做飯,這些都是運梅的工作,而小賣部也離不了人,所以每天忙得姜運梅團團轉。
可是當有人提議讓姜運梅搬到縣城享幾天清福時,她卻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這里是自己的家,不僅有自己的房子,還有活動中心,搬走了老人們去哪兒活動呢?再說我也享不了那個清福。”
可以說,沒有妻子的支持,原新河不可能一門心思去敬老愛老,幫助他人,正是夫妻二人都有一顆孝敬老人、無私奉獻的心,才讓他們的所作所為顯得順理成章。
原新河從小就有一顆善良的心。原新河的父親告訴我:“新河十幾歲就開始照顧爺爺,為爺爺洗臉、端飯,伺候得比我還周到。現在,新河的母親也有病了,雖然他很忙,但每天總是要抽出一點兒時間來看看母親,陪她說說話。”
在新河的帶領下,原家人都盡己所能幫助他人。
弟弟原長河聽說湯陰縣一中有貧困學生,就主動找到學校,捐獻了1萬元,資助了20名學生。他家附近沒有設垃圾箱,鄰居們都不愿意把垃圾放在自己家門前,鄰里間還經常為這事兒鬧矛盾。看到這種情況,原長河找人在自家門前建了一個垃圾箱,讓鄰居們把垃圾都倒到這里,晚上自己再清理到垃圾場。
自從母親患病后,一直都是原新河的小妹原朋弟在照顧,其他兄弟姐妹過意不去,提出輪流照顧老人。原朋弟婉言拒絕:“照顧老人不分彼此,你們都挺忙的,我在家里也沒有其他事兒,咱媽我一個人可以照看得了。”
前年,新河的父親患病住院了,大姐原金鳳提出姐妹三個各拿出500元幫助父親看病。原新河馬上就阻止了大姐的想法:“給老人看病哪能用閨女的錢,我們弟兄三個來出這份錢。”
二姐原改鳳一直在縣城幫新河打理生意,很少有時間回家里看看,也難以照顧母親。為此,她每次想起老娘,就忍不住要流淚:“我也想在老娘身邊好好盡盡自己的孝心,可是你看這里一攤子事兒,我哪能離得開呀!”
這一大家子雖然各忙各的,可是都有一顆善良博愛的心,他們的心里總是想別人多,想自己少。正像原新河所說:“我就是想盡可能地多幫幫那些弱勢人群,讓大家都過得舒坦點兒!” (劉云鵬)【原標題:博愛至孝原新河】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安陽日報 2009-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