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不舍齋”里的衰邁與勇進(2)

2013/9/16 15:00:33 點擊數: 【字體:

  可惜好景不長,1958年初,他被打成“右派”,被迫離開講臺,天天被責令寫個人檢查,根本不可能讀書做研究了。這年國慶節,他在中文系第一個被摘掉“右派”帽子,但作為“摘帽右派”,他仍不得不忍受各種歧視,北京《新建設》曾擬采用他的一篇論文,清樣都寄到了,但大概知道了“摘帽右派”的身份,竟將文章放棄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任訪秋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遭受批斗之后,先后到靈寶、杞縣、尉氏勞動,直到1972年,招收工農兵學員前夕,才回到了學校。那段蹉跎歲月,他很少能夠發表作品,僅在60年代初,環境稍有寬松的時候,發表過幾篇文章,其中一篇散文用了“霜楓”的筆名。霜后之楓,經歷霜寒苦凍之后,墜葉猶爭片刻紅,那是一種生命力的宣泄,一種壯麗的生命形式。

  改革開放之后,任訪秋的右派問題得到徹底糾正,他先后擔任全國政協委員,河南政協副主席、開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最重要的是,他重獲學術研究的自由。當災難過去,他更加珍惜時光,在年近七十的時候,開啟了學術生涯的新航程。

  歲月易逝,韶華易老,但人到老年也自有優勢,站在歲月的峰巔,能瞭望到更遼闊的境界。七十歲的任先生,研究方向發生了變化,由現代文學轉向近代文學,再由近代文學上溯到晚明,下推至五四。這些問題他以前也曾論及,但尚顯單薄,這一次,在以前研究的基礎上,他透過繁茂蕪雜的現象,對近300年的中國文學與學術思想的發展脈絡,加以系統考察和研讀,進一步理清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淵源。他認為,清代樸學家上承晚明的文化革新思潮,加上西學輸入,從而有了晚清維新派的文學改良,最后終于導致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爆發。

  沿著這一研究方向,任先生七十歲后的學術成果十分豐碩,陸續在國內刊物上,發表了關于龔自珍、魏源、康有為、梁啟超、王國維、吳沃堯、曾仆、錢玄同、胡適等人的論述,后集為《中國近代文學作家論》,是第一個近代文學個人論文集。他還發表論文集《中國新文學淵源》,被認為是具有開創性的著作。此外,他出版了《聊齋志異選講》、《中國古代文學論文集》、《魯迅散論》等著作,還主編了《近代文學史》、《近代文學大系·散文卷》等。

  在生命的最后幾年,因過度用眼,早已高度近視的任訪秋雙目失明,再也不能看書、寫作。對于這位終生勤奮、愛書如命的老人來說,那是一種難以言說的痛苦。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用失去光明的代價,為中國近代文學研究,為中原學壇,帶來了思想的光輝。

  播綠中原學壇

  他與遭際坎坷的葉鵬先生的故事,曾在學術界傳為佳話

  任訪秋一生堅守中原故土,但堅守不是固步自封,他與國內著名學者多有交往,河大學子乃至河南學界因此受益。

  任訪秋的成就和資歷,足以比肩國內一流教授,他與不少名家,如馮友蘭、王瑤、吳組緗、錢谷融等都有舊交,與白壽彝、姚雪垠、蘇金傘、魏巍等更是交情深厚;后來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河南文學學會會長、中國現代文學學會副會長、民盟河南副主委,他利用各種會議平臺,與國內學界名流交往頻繁。

  他曾獨自訪學,在北京等地尋訪舊識,結交新友,曾先后帶研究生游學江南、陜西、四川,讓他的研究生與諸多一流專家學者面對面交流、討教。他穿針引線,為河大請來不少名家,或為學生舉辦講座,或與教師座談,王瑤、馮其庸、王季思、錢谷融、陳則光、吳奔星等先生,都曾將思想的活水導入河大校園。

  在河南學術界,任先生的人緣也是相當好。他與葉鵬先生的故事,曾在學術界傳為佳話。“文化大革命”后河南第一次職稱評審,任先生是高教系統評委,在審閱材料時,看到洛陽師專(今洛陽師院)葉鵬的兩篇論文時,感慨萬千。當時葉鵬連講師的名分還沒有,但任先生極力推薦,使他成為“文化大革命”后高校第一批副教授。

  那兩篇論文,是葉鵬20多年前讀大學時發表的。葉鵬曾是復旦大學著名才子,1956年10月,上海《文藝月報》紀念魯迅逝世20周年專號上,刊發了他的萬字論文《論〈阿Q正傳〉》,那時候刊物少,審稿極嚴,高規格的《文藝月報》的這期專號更是擠掉了不少名家文章,與葉鵬文章并列的,是茅盾、巴金、唐弢、許廣平等前輩學者的大作。葉鵬的才情,在復旦得到諸多名家的賞識,但1957年,葉鵬被打成右派,輾轉到河南孟津擔任鄉村小學教師,隨后教初中、教高中,1978年調入洛陽師專。當被通知參加副教授評審時,因多年筆墨凍結,他只好拿出學生時代的論文,以及上世紀60年代環境稍寬松時發表的文章“湊數”。

  任先生看了他的論文,不由大生惺惺相惜之情,甚為葉鵬惋惜:此人在大學時已具有如此水平,如果不受到打擊,當前成就肯定大有可觀!一種深入骨髓的惋惜,令他潸然淚下。原本陌生的任先生和葉鵬先生,從此相知相重,成為知己。

  作為學者,任訪秋成就卓然;作為教育家,他從教60多年,說弟子三千并不為過。在中原學術界,他自渡渡人,營造出一片蔥蘢的綠洲。

  美國教育家愛默生說,教育的全部秘訣在于尊重學生。任訪秋曾經在自己的老師胡適、周作人那里感受過尊重的力量,在他的任教生涯中,他對其他學者、對學生、對諸多慕名前來求教的陌生人,都謙和平易,充分地尊重。

  據葉鵬先生說,他所接觸的任先生的學生,眾口一詞,都說先生從來沒有苛責過學生,哪怕是輕微的批評。可學生在他的輕言細語中,總能感受到一種人格的力量,催人自責自律,不敢稍存懈怠取巧之心。《韓詩外傳》說:“不言而信,不怒而威,師之謂也。”真正的教師是不必依仗威嚴,不必擁有權力的;而理想的魅力,人格的魅力,知識的魅力,這才是教師感召力量的所在,是教師尊嚴的所在。任訪秋先生就是這樣的教師。(全文完)【原標題:“不舍齋”里的衰邁與勇進】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河報 2010年8月4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