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記者 朱金中 通訊員 馬學慶 文圖
家中書籍頗多,或可分為兩種,一類是自己的文史書籍,另一類是媳婦的經濟商業書籍——因為她在企業工作。閑暇之余,她會翻翻我的文史圖書,但由于我對商業不感興趣,很少看她的圖書。
某日晚飯,媳婦突然問,呂新吾何許人?為什么在日本商界很有名氣,而國內鮮有人知道他呢?
對此問題,我瞠目結舌,只好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說:不知道也!
晚飯后,我從書架上拿了本稻盛和夫的書看。這位日本牛人,因創辦京瓷和KDDI兩家世界五百強公司被譽為日本四大“經營之圣”(另三位分別是松下公司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創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創始人本田宗一郎)。
呂新吾何許人也?
我翻了翻《明史》,很快找到答案:呂坤,明代思想家、文學家,字叔簡,又字心吾、新吾,自號抱獨居士,公元1536年生于河南寧陵。呂坤一生,為民愛民,是一位海瑞式的清官;同時,他還是位中原名儒,所著《呻吟語》已被翻譯成20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發行。
呂坤一生經歷了嘉靖、隆慶、萬歷三朝,他三十八歲才進入仕途,六十二歲歸隱鄉,著書立作、收徒講學,八十三歲卒于故里。他與沈鯉、郭正域被譽為明萬歷年間“天下三大賢”,主要作品有《呻吟語》、《實政錄》、《去偽齋錄》、《招良心詩》等,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刑法、軍事、水利、教育、音韻、醫學等方面。
雖是明代大儒,但呂坤在國內知名度并不高,人們對他的知曉僅限于學術圈,而在日本、韓國,呂坤思想不僅有著很高的學術地位——一些日本學者為此不辭勞苦奔赴呂坤的老家寧陵拜訪呂坤墓;在商界,呂坤在經濟、教育、人才方面的一些真知灼見,也頻頻被商業精英和經濟學者推崇。
非常慚愧的是,對于這樣一位學術大儒,我知之甚少。為彌補這個遺憾,2012年10月,我趕赴寧陵,特意去拜訪呂坤墓。
明代大儒,重修墳墓樸實無華
呂坤墓在寧陵縣陽驛鄉呂墳村。
呂墳村原名鞋城村,因呂坤葬于此而改名為呂墳村。陪同記者采訪的當地村民、呂坤后人呂益江說,幾年前呂坤墓十分破落,除了一塊石碑、一抔黃土,周圍是亂七八糟的民房。
據當地地方志記載,明代呂坤墓北依大沙河,周圍柏樹有數百畝,墓前有石碑、石條幾、石桌、石凳、神道,神道長200多米,神道旁有石人、石馬、石羊、大小兩對石獅子、石牌坊等。這些石雕大部分在1959年被毀壞。
2001年,呂坤墓被公布為“商丘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后,經過當地政府和呂氏后人的大力修繕和復建,呂坤墓基本上恢復了原貌。
在呂坤墓園前,有一塊高大的石碑,上書“重修呂坤墓碑記”,記錄了近幾年呂坤墓園重修的過程。
過石碑數十步,一道重修的高大石牌坊巍然聳立。71歲的呂益江說,呂坤生前官至刑部右侍郎和左侍郎,卒后贈刑部尚書,皇帝下詔為其修建墓園。
過了牌坊,是長長的神道,神道兩側為重修的石人、石馬、石羊等。
走過神道,正中央是一座高大的墓冢,墓冢前一座石碑,上書“明誥贈刑部尚書新吾公暨于夫人合葬墓”。
一代大儒呂坤就葬于此地。
據呂益江說,呂坤墓從未被盜過。“呂坤是講究薄葬的,據說呂坤生前就要求過,他死后就一口薄木棺材,不得搞什么陪葬品,所以盡管他官職不低,但當地人都知道他墓里沒什么值錢東西,估計盜墓賊也瞧不上眼,所以墓冢一直完好無損。”呂益江如是說。
據史料記載,明代呂坤墓占地5公頃左右,墓區面積大約36公頃。墓為青磚筑砌,上覆圓形土丘,周長30米,高3米多。整個陵園呈長方形,南北向。經過這幾年的修繕,如今的呂坤墓園占地3.3公頃,文物保護界內有413株柏樹,保護界外柏樹有5000余株,蒼翠森然。
據《寧陵縣志》記載,呂坤死后,寧陵縣城北關路西還建有呂夫子祠,但在崇禎年間遭到毀壞。清朝初期,呂夫子祠移建于縣城北街路東,廟貌宏敞,規模壯麗,鄉人和騷士墨客多有吊祭。1938年,日軍侵占寧陵縣城時被毀。
2007年,呂坤墓修繕完畢后,呂氏后人每年都在此舉行祭拜儀式,以紀念這位偉大的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