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許福卿:中國農民的驕傲(4)

2013/10/29 16:42:25 點擊數: 【字體:

。村西口的涵洞被積水堵塞,如果不及時排除險情,將會給全村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困難。這時,只聽到大喇叭中傳出了許福卿那洪亮的聲音:“全體村干部馬上到村西口集合,及時組織搶險!”7名村干部立即飛奔到村西口,只見許福卿把手一揮,堅定地說:“快,跟我上!”大家手持鐵锨,紛紛跳入水中,迅速挖出雜物和泥土,疏通了排水管道,將險情排除。這時,中州鋁廠一名干部正好到樓村談業務,他見到這種情景,驚異地說:“你們村的干部,還干這事?”

  他們不但干這事,凡是對群眾有利的事,他們都干。2000年年初,許福卿和村干部在電灌站組織抗旱澆地時,村委會主任張洪飛和許福卿一樣,連續在工地上工作了幾天幾夜,餐風宿露,踐冰臥雪,以致誘發了心臟病。他以手按胸,仍堅守崗位。許福卿得知情況后,決定盡快派人將他送往北京治療。臨行時,許福卿再三囑咐:一定要請最好的專家,以最好的方案,確保手術萬無一失。張洪飛做手術的第二天,已年過6旬的許福卿和領導班子其他成員千里迢迢風塵仆仆專程趕赴北京。他深情地望著攜手奮戰多年,如今被累倒在病床上的戰友,兩行老淚奪眶而出。兩雙為使樓村群眾走向共同富裕而力挽狂瀾的手緊緊地攥在一起,兩顆為改變樓村面貌而操碎了的心緊緊地貼在一起。他沒有太多的語言,只是頻頻祝福洪飛迅速康復,早日返鄉。

  群眾的眼光犀利得就像X光鏡,穿透力極強,能看清人的五臟六腑;群眾的心公正得就像天平,能稱得出每個干部為民辦事的分量。

  樓村的群眾對干部的信任是有根據的:1997年,獲嘉縣地稅局到樓村氫氧化鋁粉料廠查賬,發現廠里連應該提取的款都沒有提夠。不僅如此,最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外單位送給業務人員的6筆回扣款,也清清楚楚地擺在賬面上,變成了集體的收入。

  群眾對干部這樣放心也是有原因的:2003年,縣農業局審計事務所到樓村審計賬目。審計人員將賬本打開,敞開大門,幾天時間沒有一個干部、沒有一個村民來反映問題。審計人員有點納悶:他們在其他單位審計時,干部也來找,群眾也來找;干部來找是為了“捂”,群眾來找是為了“揭”。可在樓村查了幾天,不僅沒有發現一分錢的違紀支出,反而查出了一些蹊蹺賬:招待客人用過的舊瓶子,辦公剩下的廢紙和廢紙箱,甚至連村里歡慶元宵節放煙火時散落在地上的廢紙屑也被收起來當廢品賣成錢作為集體的現金收入。

  村兩委會規定,書記最高金額的審批權限只有500元。超過500元,要由兩委會全體人員集體研究決定。村里還專門成立了購物小組。要購買物品,先由購物小組到市場進行專項調查,貨比3家,哪家的貨物質量最高,價格最低,然后再決定買哪家的。這樣一來,既避免了工作中的失誤,又徹底鏟除了腐敗現象產生的土壤。村干部為群眾無形中樹立起了榜樣。因此,群眾也自覺遵守村里的各項規章制度,形成了良好的村風。

  有一名南方人,原來在中原地區一座城市辦企業,因四周環境惡劣,無法經營,后經人介紹,只好將企業移到樓村。許福卿為這個企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使企業辦得紅紅火火。為了表示對許福卿的感謝,到了春節,他提著禮品,帶上1000元現金,走進許福卿家想讓在業務上繼續給予關照,沒想到許福卿卻堅決不收。后來,這個人實在過意不去,又給村里拉來一車蘋果,誰知仍然遭到了許福卿的嚴詞拒絕:“凡是生活在樓村的人,誰都不能壞了樓村的規矩!”樓村的規矩是什么?就是:秉公辦事,拒收禮品。樓村人的這條規矩,像一座堅不可摧的城堡,誰都別想用“糖彈”打開。和樓村人共事,只需“真誠”兩個字就夠了,你千萬可別在“真城”之外再夾帶一些“小意思”。許福卿及樓村人從來不接收你的“小意思”。1994年,氫氧化鋁粉料廠產品走俏,南方一名客戶為了多要一些貨,把一條價值一兩千元的金項鏈送給廠長許壽利說:“這不是回扣,只不過是表示我的一點心意。”許壽利考慮到兩家多年的業務關系,盛情難卻,就只好暫時收下。等客戶將業務辦完,許壽利就將這條項鏈真誠地還給了對方。

  許福卿的人格魅力,孕育了樓村的文明新風,使村里充滿了一股昂揚正氣。請看,在村里傳誦著的一個個的動人故事:

  一次,村民許壽國一大早外出做生意,在公路上撿到一個6000元的存款折。這時,正巧從后邊跟上來一個外村人,說:“咱們把錢分了吧,你做生意啥時能賺這么多錢呀?”許壽國說:“不行,一定要找到失主。”他跑到電視臺和銀行多方聯系,終于將存款折送還失主。

  村民李躍中,一次去縣城賣菜,有一名縣教育局的干部將裝有1.4萬元現金和幾沓糧票的提包丟到了他的車上,他發現后,將錢和糧票如數送還。

  村民耿秀福,善于經營,自籌資金建了一個鑄造廠,業務開展得紅紅火火。他看到許福卿和村干部都整天為大家操勞,十分感動。1992年,他自愿將鑄造廠交給了村集體。他說:“人心都是肉長的。這些年,村干部時刻想著讓大家共同致富,為我們費盡了心。集體把我家的各種費用都免了,從種到收村里都給承包了。俺處處沾著集體的光,要是賺的錢全裝在自己的腰包,心里不是滋味,俺也想為集體作點貢獻。”目前,鑄造廠已發展成為擁有固定資產400萬元的集體企業。

  1998年,長江流域暴發特大洪水。為支援災區群眾,許福卿在廣播里動員群眾捐款,不分任務,不計多少,各家根據各家的經濟情況,自愿捐獻。倡議一出,不到一個小時,全村就捐了76588元,每戶平均近百元。最多一家捐了500元。有一位喪失了勞動能力的老太太將存放多日一直舍得不花的握得皺巴巴的10元錢也捐了出來。

  這就是樓村,這就是在許福卿精神感召下的樓村人!他們在快速發展集體經濟使大家共同富裕的同時,又筑起了一座精神文明的巍巍大廈。

  疏之以理 導之以情

  凡是大智慧的人,總善于運智慧于無形之中,而外人不見其智;凡是謀大利的人,總是分利于眾人,而外人不見其利。如今,樓村以其高度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通過各種媒介而馳名遐邇,在一般人心里可能會認為,負責樓村全面工作的許福卿肯定是一個十分威嚴、動輒大發雷霆之怒,使人望而生畏的人。你如果真是這樣想,那你肯定是錯了。許福卿是一位十分和藹、平易近人、善解人意、不怒而威的人。待眾人柔情似水,遇困難堅強如鋼。樓村村委會主任張洪飛說:“許書記當干部多年,從來沒有向群眾發過一次脾氣,從來沒有高聲批評過哪一位干部。他對人總是推心置腹,平等交流,從來不以教育人的口吻跟人談話,總是充分尊重別人的人格,以自己言行的魅力去影響別人,讓人口服心服。我們共事多年,從來沒有紅過臉。”人說“所有的男人,一旦自尊心受到傷害,都會鋌而走險”,但到許福卿這里,卻又是一個例外。一次,有一名性格古怪的青年因一時沖動正借機鬧事,恰巧碰到許福卿,緊追其后,破口大罵,臟話氣話,不絕于口。況且,在農村,這個青年又是小字輩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師范大學法學院 2012-04-1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