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王夢奎:新階段的可持續發展

2013/11/14 16:02:03 點擊數: 【字體:

 
    我國21世紀初進入新的階段,從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轉到實施第三步戰略部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確立,實現了第三步與第二步的有機銜接,為第三步戰略部署規劃了一個務實而又有很大發展空間的開端。

    社會經濟發展具有漸進性,階段的劃分在時間上是大跨度的,轉折初始的觀察往往是不清晰的,以致人們進入了新的階段而并不自覺。經過幾年來的發展變化,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確實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許多問題需要從發展階段的變化來觀察和處置。 

    進入新階段以來,中國經濟保持旺盛的發展勢頭。同時,在溫飽階段尚未出現或者并不突出的、不是那么緊迫或者來不及解決的問題,諸如資源和環境的制約、發展不平衡、社會轉型期的矛盾,以及國內體制和外部環境中的新問題,開始集中地顯露出來。由此產生了這樣的問題:中國的發展是可持續的嗎?中國能夠克服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的重重困難和矛盾,比較順利地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嗎?英國《金融時報》一篇文章:《中國經濟:不可阻擋,卻難以持續》,代表國際上相當一部分人的看法,國內也有這樣的疑慮。這是我們應該研究和回答的問題!

    我就新階段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個題目,講些看法,提些需要研究的問題。

  一、以轉變增長方式和優化結構減輕資源和環境的壓力

    中國經濟發展受到資源和環境的制約。國際輿論關注中國能否持續發展,焦點大多也是資源和環境問題。 

    改革開放近30年來,我國單位GDP的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是下降的,經濟效益是提高的。資源和環境問題之所以成為當前的突出矛盾,是因為:    

    第一,發展階段的變化。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推進,城鄉建設大規模開展,消費結構的重點由衣、食轉向住、行,加之增長方式粗放,資源需求總量急劇增長,供給缺口越來越大。進口可以緩解國內供求矛盾,但當今全球資源供應體系主要服務于發達國家,大部分被跨國公司控制,我國作為新進入者受到排擠和遏制。至于水資源短缺,是不能通過直接貿易解決的。 

    第二,環境承載能力的限制。隨著經濟規模擴張和資源消耗總量增長,污染物排放也在增長。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的環境問題,在我國高速增長短時期內集中暴露出來。一方面,要繼續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增長;另一方面,改善環境是新階段提高生活質量的需要,其重要性不亞于衣、食、住、行的滿足,這是尖銳矛盾。許多國際條約對環境有嚴格要求,所謂綠色壁壘和企業社會責任等新貿易壁壘日益增加,國際壓力加大。環境不再是軟約束,靠拼環境求增長的路不能再走。        第三,競爭優勢的變化。土地和勞動力低成本優勢在減弱。土地價格上漲速度超過GDP增長速度,極低地價甚至零地價的階段過去了。制造業仍然具有低成本優勢,但并不像工資差距所反映的那么大,因為低工資往往是和低生產率伴生的。城市熟練工人普遍供不應求,局部地區普通勞動力短缺,工資水平上漲。人民幣升值也會削弱勞動力便宜的比較優勢。隨著老齡化加快,“人口紅利”將逐步消失。一些地方的“民工荒”,是由于農村收益相對提高,還是結構性問題,或者是表明勞動力開始由無限供給轉向相對短缺?這個問題有重要的政策意義,值得研究。我國土地和勞動力低成本的優勢還能維持一段時間,但優勢減弱是必然趨勢,需要培育新的競爭優勢!

    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的矛盾將長期存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推進階段尤其突出。這是經濟高速增長的產物,也是經濟還不夠發展的表現,也有些與發展不當有關。資源和環境問題不能用停止發展的辦法解決,而只能在發展中解決。資源和環境并不是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障礙。一些國家資源稟賦遠不如我國,并沒有妨礙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而一些資源富集國家卻至今貧困。未來幾十年包括石油在內的戰略性資源有供應潛力,關鍵在于我們如何應對。

    如果說,在快速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階段,資源的大量消耗和環境的壓力很難避免,那么:第一,我們更應該把推進增長方式轉變放在突出位置,更加注重技術進步。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單位GDP能源消耗的變化大體呈倒“U”型,工業化中期達到頂峰后下降,越晚近峰值越低,持續時間越短。我們完全可能通過采用新技術而發揮后發優勢,降低資源消耗峰值,縮短消耗增長持續的時間,用比較少的投入完成工業化進程。發展循環經濟對資源利用和環境改善有重要意義。    

    第二,我們更應該把優化產業結構放在突出位置,更加注重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這可以抑制產業結構過度重型化的趨勢,也有利于提高整體經濟效率。比較發達的省、市已經提供了一些好的經驗。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擴大消費需求,也有助于抑制結構過度重型化的趨勢。 

    第三,我們更應該合理規劃工業發展,注重分析國內外市場長期供求趨勢,避免重化工業盲目擴張。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要合理規劃,避免過分超前和鋪張。承接國際產業轉移要認真選擇,防止發達國家把高耗能、高污染產業轉移到我國,同時減少高耗能、高污染產品的生產和出口。 

    第四,我們更應該注意協調經濟增長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關系,把握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適當進度,改變增長速度繃得太緊而加劇增長方式粗放、削弱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狀況,F在的主要任務,不是繼續加快增長速度,而是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培育可持續發展能力。    

    第五,我們更應該注重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在規劃、建設、生產、流通和消費各個領域杜絕浪費,厲行節約。這方面的潛力是很大的。        

    在體制和政策方面要采取更積極主動的措施。健全價格形成機制,要著重解決價格不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關系、不反映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環境污染等外部成本的問題,使外部成本和收益都內部化。政績考核要淡化GDP,建立綜合反映經濟增長、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生活質量和社會進步的綜合評價考核制度。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發展觀察 2007年03月12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