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駐馬店 >> 走進駐馬店 >> 印象駐馬店 >> 瀏覽駐馬店

豫地密碼·千年古縣系列之上蔡(三) 【上蔡】孔門六賢與秦漢兩相

2014/9/5 15:53:21 點擊數: 【字體:

豫地密碼·千年古縣系列之上蔡(三) 【上蔡】孔門六賢與秦漢兩相

李斯墓
 
豫地密碼·千年古縣系列之上蔡(三) 【上蔡】孔門六賢與秦漢兩相

策劃文體新聞中心執行記者游曉鵬文圖




  引子

  河南省新聞名專欄

  蔡國歷史厚重,蔡地歷史悠久,汝水與蔡河之畔不僅誕生了很多杰出人才,也是不少外來圣賢大儒曾經的活動地。比如,孔子跟上蔡的淵源就很深,那句被作為考究“蔡”字含義演變的“臧文仲居蔡”就出自夫子之口,春秋末期,他為推行自己的學說,帶著弟子周游列國,曾斷斷續續居蔡三年。

  這三年里,發生了兩件非常著名的事。

  一是孔子自葉(今葉縣)返蔡時,走到汝水南岸,派子路尋找渡口,反被兩位在此務農的隱者出語譏諷:你們老師孔子居然還有不知道的事情?壞人壞事像洪水一樣泛濫,你與其跟隨孔丘那種逃避壞人的人,為什么不跟隨我們這些逃避整個社會的人呢?別瞎折騰要改變天下了。

  面對這種不幫忙還要拆臺的人,孔子隨后發出那句著名的感慨來穩定軍心:“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意思是,人不能和鳥獸同群,我們不和天下人同群,又和誰同群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用不著同你們一道來改革了。

  第二件事是“陳蔡絕糧”,發生在公元前489年(周敬王三十一年),孔子行至陳蔡之間(今上蔡縣蔡溝北厄臺舊址)時,楚國派人禮聘孔子,陳、蔡兩國大夫認為如果孔子為楚所用,將不利于陳蔡,于是派人將師徒圍困在荒郊曠野,絕糧七日,孔子弟子們屢遭挫折,餓的餓病的病。

  不過,蔡地給孔子留下的印象一定不都是負面的,因為,孔子在蔡地得了六個高徒,分別是漆雕開、漆雕從、漆雕憑、漆雕侈、曹恤、秦冉,后世有“孔門七十二賢上蔡居六”之說。其中,漆雕開最有名氣,曾著《漆雕子》。孔子死后,弟子散居各國,依照各自理解發揚儒學,至戰國時,韓非把他們歸結為八個派別,其中就有漆雕氏。漆雕開也受到歷代帝王的加封,唐朝封為滕伯,宋朝真宗年間加封平輿侯,明嘉靖又改封為“先賢漆雕子”。

  今天,上蔡縣華陂鎮存有漆雕開墓,而當地還有很多漆雕氏的傳說,比如,漆雕開就是因為在師徒絕糧期間,冒雨到鴻隙湖(華陂鎮)邊采蓮藕,失足落水而死。這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周潤發主演的電影《孔子》里有弟子為救書而被淹死的情節,不知導演是不是受了漆雕開的啟發。

  秦相死前仍念上蔡東門逐狡兔

  若論上蔡古今哪個人名氣最大,非李斯莫屬。李斯,一代名相,師從荀子學習帝王之術,后輔佐秦王嬴政統一天下,力排眾議廢除分封,推行郡縣,輔助秦王統一車軌,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秦始皇對李斯也極為看重,李斯之子皆娶始皇之女,李斯之女皆嫁始皇之子,可謂中國歷史上一大奇觀。

  除了政治、軍事,李斯在文學、書法方面也有很大造詣。他的文章被魯迅譽為“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書法被唐人張懷瓘在書法專著《書斷》中贊為“小篆入神,大篆入妙,畫如鐵石,字若飛動”。在秦代,名山碑璽銅人上的書法,大都出自李斯之手。

  不過,秦始皇暴病而死后,李斯因為畏禍貪權,協助趙高立胡亥殺扶蘇,最后自己仍不免被趙高誣陷“謀反”,被處以割鼻、斷舌等五種酷刑后腰斬于咸陽,并夷滅三族。堂堂法家之集大成、有如此功業者,最后竟然落得這般下場,太史公司馬遷為其作傳時,筆下亦不免無限感慨。

  作為“楚上蔡人”(《史記·李斯列傳》),李斯在上蔡至今仍留有諸多遺跡,他在歷史舞臺上的最后一句臺詞,臨刑前對兒子說的那句“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既是一句對政客生涯成敗的徹悟,也讓人記住了他的家鄉—那里不僅出產元龜,狡兔也很肥。

  李斯在上蔡的住址有兩處,一是在縣城西南的李斯樓村,或為出生地;一是上蔡東門里,至今地下還保留有李斯井,為古蔡八景之一,相傳是李斯為澆菜所挖。根據史料,李斯生于公元前280年,當時楚國敗給了秦國,遷都淮陽,以上蔡為別都,置上蔡郡,此后二十多年沒發生過大戰亂。李斯就在這個短暫的安定局面中讀書、娶妻、出上蔡東門逐狡兔,在上蔡郡做小吏,并在廁所中看見老鼠擔驚受怕地偷食污穢的食物,感慨倉庫里的老鼠不僅吃得好,也不怕人犬來擾,是所謂“賢與不肖在所自處”,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李斯后來的成就,與他這種“在所自處”的考量激勵有關,后來受到趙高的逼迫,其患得患失,也是受此之累。正如唐代胡曾《題李斯墓》詩中所寫:“功成不解謀身退,直待咸陽血染衣。”

  8月上旬,我和上蔡文史專家劉孔名、上蔡縣委宣傳部新聞科科長張海波等一同在李斯樓村東南探訪李斯墓。康熙版《上蔡縣志》中載“李斯故宅在縣西南”,李斯樓方位與記載一致,當地也傳李斯為李斯樓人。大墓并無圍墻,立在青紗帳中,四周松柏掩映,幾塊近代所立碑石,記錄了他的生平。墓西不遠處有跑馬崗和飲馬澗,據傳,李斯青年時期經常在此處縱馬馳騁,馬渴了就在此澗溝中飲馬。

  李斯被腰斬,夷三族,不過,多數人姓李的李斯樓村民世代相傳,李斯被殺時,有個小兒子就藏在李斯樓,活了下來。史記中說跟李斯同時被斬的是“中子”,說明可能確實還有小兒子,但史籍中卻沒提過,這個傳說給后人以遐想空間。李斯樓人說,李斯的尸骨便是其小兒子在親友幫助下運回上蔡的。

  秦漢兩朝上蔡連出兩位丞相

  李斯之后不過一二百年,上蔡又出了一位丞相,這就是與董仲舒齊名、號稱“通明相”的西漢丞相、高陵侯翟方進。

  《漢書·翟方進傳》載,翟方進,字子威,西漢汝南郡上蔡人。居官之前,翟方進家世微賤,幼年喪母,十二歲喪父,同繼母相依為命。家里實在困難,他便輟學到衙門里做了一名跑腿小吏。由于生性遲鈍,不會辦事的他,常被其他吏員欺辱,心灰意冷。他的繼母就帶他到一個叫蔡父的老人那里請教,這孩子到底干點兒什么合適,結果蔡父“大奇其形貌”,說:你有封侯骨,應當在經術、諸子學說方面多下功夫。

  這番話跟不靠譜的算命差不多,翟方進卻備受鼓舞,赴京城長安求學,繼母也前往陪讀。經過多年努力,翟方進果真在經學方面造詣頗深,精于《春秋》,成了京城名師,門徒日眾。他還通過了官員選拔考試,二十三歲就做了議郎。翟方進做事不怕繁瑣,凡事按條令執行,逐漸積累起威名,官階不斷提升,做到了丞相司直,輔佐丞相糾正不法。

  翟方進有個特點—少一事不如多一事,他遇到自認為有違朝綱的事便挺身而出,給皇帝打報告。他曾在一年里彈劾罷免了兩個官員,朝廷上下因此都害怕他。不過,根據《漢書》記載,翟方進有時候彈劾的對象并非大奸大惡,在今天看來甚至有點兒吹毛求疵。比如,他曾彈劾一名司隸校尉涓勛,僅僅是因為此人被提拔后沒有按例去拜會丞相、御史,十分傲慢,但遇到皇帝的舅舅卻格外謙恭。翟方進便上奏皇帝,說涓勛不遵禮儀,色厲內荏,屬于墮國體、亂朝序的行為。皇帝還真聽他的話,把這個涓勛降了職。

  翟方進后來被漢成帝提拔為丞相,封高陵侯,封地千戶。為相十年,翟方進既無大功,也無大過,不過他嚴格執法,崇尚清明,被稱為“通明相”。

  翟方進的死則有些莫名其妙。綏和二年仲春,天象有異,朝中有位占卜星象的能手,上奏說國運有厄,如果不移禍大臣,則國家危難。漢成帝怕了,大臣里面丞相首當其沖,他便決定讓翟方進來頂這個禍。史書記載,成帝當面斥責翟為相十年國家災禍連連,隨后把他放回家,派人賜毒酒逼他自殺了。

  翟方進的命運因“面相”轉折,因“天象”身死,可謂成也算卦敗也算卦。成帝后來裝模作樣多次前往翟家吊喪,并賜翟謚號恭侯。他的處心積慮似乎也沒給自己帶來好處,一年之后即因酒色侵骨中風而死,在他任上,外戚王氏坐大,后成王莽之患。只可憐后來與董仲舒一樣被尊為“儒宗”的翟方進就這樣以“祭牲”的方式不明不白地死去。十二年后,因為二兒子翟義起兵反對王莽失敗,翟家與李斯一樣遭夷滅三族,不僅宅地被毀,祖墳亦被破壞,這大概也是今天上蔡當地幾乎找不到翟方進遺跡的原因。

  翟方進雖未處亂世,最終與李斯一樣死于非命,令人慨嘆。然而,丞相可謂位極人臣,秦漢兩百年內能于布衣之中連出兩位,這不能不說是上蔡的驕傲。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報(2014-09-05)
0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