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鄭州

符號解讀易經的智慧

2013/4/2 17:03:06 點擊數: 【字體:


符號解讀易經的智慧
   
    本期主講:林忠軍,中國周易學會秘書長、國際易學聯合會理事、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學術委員會委員、博士生導師。

    凝聚著中國古圣先賢智慧的《易經》,曾長久地被誤解為一本算命的書。隨著科技的發展,東西方文化的交融,《易經》越來越受到中外科學界、文化界的重視,西方學者稱之為“一部奇妙的未來學著作”。

    那么,《易經》究竟是一部什么樣的書呢?它是一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測又簡單易懂的書。面對這一組互相矛盾的詞語,我們不禁要問,《易經》究竟是什么?我們又如何才能夠讀懂古老而神秘的《易經》?而懂了《易經》的道理,對于我們的人生會有什么意義呢?

    六十四卦代表了什么?是我們的祖先把宇宙所有的事情歸納起來,概括成的六十四種代表情境。六十四卦對我們的人生究竟有什么作用?是當我們遇到事情的時候,能夠按圖索驥,明白自己的處境,知道自己應把握的基本原則,清楚怎么應對。《周易》中運用八卦預測信息的方法的發明,正是我國人民具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真實寫照,他們在實踐中很好地認識社會、改造社會、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所以,易卦及《周易》,是個儲存量很大的信息庫。

    其實,每個人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每個人的卦也都是由自己畫的。

    應廣大讀者的要求,我們從本期開始,就從讀懂《易經》的符號開始解讀《易經》的智慧。

    《周易》最基本的陰陽符號

    《周易》文本區別于其他儒家經典的重要標志是有一套與卜筮話語系統相關的、極為整齊的、自成體系的符號系統,其最基本構成是具有對待意義的陽爻—符號和陰爻--符號。卜筮意義下的陰陽符號,是筮占活動中的記號或標識,其意義通過附在這些符號之后的文辭而表現出來。

    對于這一套符號體系的形成及其意蘊,《系辭傳》作了如下的解釋:“《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

    “材”字,通“才”,“三材之道”,又稱“三極之道”,說的是天地人。此本來是就《周易》符號構成而言的。六十四卦符號本之于陰陽兩個最基本的符號,陰陽這兩個符號,重疊構成了三畫的八卦,再由三畫八卦相重,構成的六十四卦。八卦符號取三畫,寓意是天地人,上爻為天,中爻為人,下爻為地。即所謂“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內涵天地人三材的八卦符號相重,仍然內涵天地人三才之道。每一卦六爻,上兩爻為天,中兩爻為人,下兩爻為地。即所謂“兼三材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說卦傳》講的更為清楚:“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章”。《周易》符號形成理論,反映出先民的精深奧妙的哲學智慧。

    【注評】

    三才之道,是先民對于宇宙的宏觀理解和直觀認識。在古人眼里,天高遠在上,地廣博在下,上者尊貴,下者卑下,而人居天地之間,與天地共存。對于以農耕文明為主的先民來說,天地是他們衣食父母,他們依靠天地生活和生產,若風調雨順,則衣食無憂;反之,則會因為生活所困而流離失所。因而他們的命運總是與天地聯系在一起,從而形成天地人一體思想。而天地人所處位置,司空見慣,無須思考,人人皆知。先賢效法觀天地人位置畫三畫為卦,以顯現三才之道。其實,三畫之符號反映的是先民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

    陰陽、剛柔、仁義本質上都是一回事

    三畫之八卦,每一卦是一個整體,由三畫相重而成的六畫也是一個整體。按照《易傳》對于《周易》的解釋,天地產生萬物和人,人產生之后居天地之中,與天地共處于一體,《序卦傳》:“有天地,然后有萬物。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天地與萬物關系不僅僅是邏輯上的先后關系,也是天地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因為在《易傳》看來,天是最大的陽,地是最大的陰,天地德性也是生生不息。

    如同男女交媾繁衍后代一樣,天地交感而生萬物,“天地感而萬物化生,天地絪缊,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萬物和人,由于本之于天地,故形成不同的兩類:陰類和陽類。人和萬物在生成過程中,凡是得陽氣多者為陽性,得陰氣多者為陰性。因此,人作為自然界的一分子,與世間的萬物一樣,由天地交媾而化生,立于天地之間,與天地平等相處,內涵天地陰陽之道和生生之德。

    所謂陰陽之道,表現在君臣、夫婦、父子以及以仁義為核心的倫理道德,“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說卦》)天地之道即陰陽、剛柔,表示自然界的結構與功能;人之道即仁義,則表示社會的人倫道德,仁義不等于陰陽,剛柔。這在性質顯然是有區別的,但人是自然界的產物,有一種以類相從的同構關系:仁是仁愛則為陰柔,義是公正,則為陽剛,他們是一致的,在這個意義說,陰陽、剛柔、仁義,本質上又是相同的。只是不同稱呼而已。所以,八卦三畫或陰或陽,三才除了位置區別,其符號及性質完全一致。

    【注評】

    在《易經》的陰陽學說中,天是陽,地是陰,男人是陽,女人是陰。在八卦圖中,純陽卦在上,純陰卦在下,于是就有人說,這標志著男尊女卑。其實這是對陰陽學說的錯誤理解。陰陽是一體兩面,如影隨形,合一的意思就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這樣才有生命力,完全是陽也沒有用。一個人脾氣很硬,硬到底,只會被氣死。

    只有一個人的時候,不會有什么矛盾,因為沒有人可罵,只好去工作,只好自謀生活。有了兩個人的時候,問題就出來了,就開始計較,就開始爭吵了。人與人能否處得好,能否和諧,我們把它歸根到夫婦的相處上。大家可以好好去想一想:為什么不是從父子開始,而是從夫婦開始呢?

    因為夫婦關系處不好,其他關系都很難處好。一家人彼此之間大都有血緣關系,不是父子、父女,就是母子、母女,要不就是兄弟姐妹,但是睡在自己身邊的,卻是唯一一個沒有血緣關系的人——配偶。說起來有血緣關系的應該比較放心才對,但是我們專挑一個沒有血緣關系的住在一起,這就告訴我們,你如果能跟這個沒有血緣關系的人相處好的話,整個家就好了。

    《周易》符號是宇宙的密碼

    不僅每一卦反映出天人合一思想,而且“兼三才而兩之”的六十四卦所顯現的也是天人合一的整體思維。依《易傳》的理解和解釋,今本六十四卦排列體現了自然界產生和創化的過程,當人與萬物產生之后,人與自然密不可分,共生共存,生生不息,大化流行,渾然一體。《周易》以乾坤兩卦為首,乾為天,坤為地,象征世界開始于天地。以坎離兩卦為上經末,坎為水,為月,離為日,為明,象征天地生萬物日月陰陽貫穿其中,而萬物生機勃勃達到顯明完善的地步。以咸恒兩卦為下經之始,咸,為男女交感,恒為家庭恒久,象征萬物生成后又產生了人類男女、夫婦家庭、君臣社會及與此相關的社會制度。以既濟未濟為整個六十四卦之尾,象征整個世界形成后其發展以至無窮。

    從上面分析看,《周易》的符號是對天地人宇宙的模擬和效法。構成《周易》六十四卦陰陽符號是宇宙最基本元素,三畫之八卦則是宇宙八種自然物質,六畫之六十四卦則囊括天下所有事物。《周易》符號是宇宙的密碼,其思維是天人合一的整體性思維,有著抽象性、模糊性、系統性、有序性、開放性等特點。基于此,當今有的學者稱《周易》六十四卦為內涵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宇宙圖式或宇宙代數學。

    【注評】

    最古老的仁字是一豎兩橫,就是一陽一陰,左邊是陽,右邊是陰。其實很多字,都跟陰陽是有相關的。把陰(女)寫到左邊來,把陽(子)寫到右邊去,就是個“好”字,代表男女好合。兩性和合就叫仁,所以仁是做人的基礎。

    天地萬物都有“仁”

    《周易》符號所顯現的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宇宙模式是理論模式,而在現實中,并非如此。就人而言,人與天地萬物最大的區別,在于有思維、意識、欲望,這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但由于欲望利益的驅使與支配,超越自然、以人為中心的觀念開始形成,人的自然本性逐漸喪失,其行為慢慢偏離了自然。

    為了找回人失落的自然本性,《易傳》提出種種恢復人性的方法。首先,學問思辨的知識積累,進德修業,以提高素養,減損私欲,抑制邪惡,最大限度恢復人的自然屬性。其次,人應以效法自然行動,如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說的是乾卦象代表天,天道剛健運行不止,人應當效法之,有進取心,積極向上,尤其在遇到困難時,不為困難所嚇倒,以驚人的毅力克服之。坤卦象代表地,地道溫柔順從,寬厚仁慈,養載萬物。人當效法之,以博大胸懷和仁慈之心接人待物。再次,遵從天地之道。只要順從天地之道可以得到天地之道的佑助。《周易·大有》上說:“自天佑之,吉無不利。”《易傳》把這段話賦予了更深的含義。認為人道是天道的體現,就某個人而言,不僅要順從天道,也要順從人道。孔子解釋說:“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

    【注評】

    孔子的一貫之道就是中,就是仁,就是太極。發散出去,可以講忠恕等一大堆東西,收回來就是一個“仁”字。其實仁就是陰陽,左邊的單人旁是陽,右邊的兩橫是陰。一陽一陰就叫仁,就叫中,就叫太極。一個果仁,埋進土里以后,它會發芽,會長出一棵茂盛的樹來,就靠那個“仁”而已。仁是最核心的東西,天地萬物都有“仁”。

    凡事不可以自己為中心不能脫離和違背自然

    《周易》三才之道所展現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的意義在于內涵了當今是生態文明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就生態文明而言,告誡人們,人與自然一體,共生共存,當以善待萬物,厚愛萬物。不可以自己為中心脫離和違背自然。就管理而言,易學管理不僅包括人類社會,也包括宇宙萬物。在人管理社會中,其進程和效果受到天地萬物規律的制約,故在管理人的同時,必須考慮天地萬物對人管理的作用。

    在這個意義上說,天地萬物成為《易傳》管理重要的對象。要求管理者應當本著“天人合一”精神,做到在不破壞人與自然和諧基礎上認識自然,順從自然,效法自然,駕馭自然,不能片面追求物質利益,要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在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發生矛盾時,處理好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提高環保意識,保護生態平衡。同時,管理不是被動順從自然的,而是積極的參與管理天地萬物。“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保證萬物生長發展,滿足人們生活的需求。否則,人就會受到自然的嚴厲懲罰。

    【注評】

    人類一味向大自然索取,盲目開發,從而違背了自然規律自食其果而受到了自然的懲罰。《周易》提出的三才之道及其所蘊含的天人合一理論是化解當今社會出現這一危機的最有效的原則。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新華網 2010-11-29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