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姓得姓始祖——車千秋,馮翊長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西漢大臣,戰(zhàn)國時田齊后裔。初為高寢郎。“巫蠱之禍”中,戾太子為江充譖陷,他上書為死去的太子伸冤,武帝感悟,越九級提拔為大鴻臚,故史有“千秋九遷”之佳話。不久,官拜丞相,封富民侯。為相期間,勸帝施恩惠,緩刑法,又受遺詔與霍光等共佐少主(即昭帝)。他為相十余年,謹慎自守,篤厚有智,聲望超過前后數(shù)任。年老時皇帝特許他乘小車出入宮殿,稱“車丞相”,子孫后代遂以“車”為姓,并尊奉車千秋為車姓得姓始祖。
現(xiàn)今,車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九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較多,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四川、山東、甘肅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車姓約占全國漢族車姓人口的55%。
車姓主源兩支,一立為車丞相的后裔,另一支為鮮卑后裔。若車姓源自黃帝臣車區(qū)的話,那車姓的歷史就更加久遠了。成語“囊螢照讀”的主人翁車胤,成為后人教育子女發(fā)奮讀書的最佳楷模。
車姓起源:
1、遠古黃帝時,有個為黃帝占卜星象的大臣名叫車區(qū),是個受人尊重的巫卜,地位很高。他的子孫便以祖先名字為姓,世代相傳以車為姓。
2、來源于復(fù)姓子車改為單姓。春秋時,秦穆公有個著名的大夫叫千車奄息!对娊(jīng)》中就有“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的詩句。此后,子車這個復(fù)姓的后代,有的就改成單姓車字了。
3、由田姓改姓而來。據(jù)《元和姓纂》所載,漢武帝駕崩,戾太子繼位為昭帝。當時,由于丞相田千秋的年事事已高,每天步行朝見很不方便,所以,漢昭帝才特許這位大恩人坐著小車出入宮殿,以此贏得了“車丞相”這一稱號,后來叫得慣了,也就不常有人喊其田丞相了。久而久之,田氏后人竟有改為車氏的了。
4、出自鮮卑族復(fù)姓改姓而來。據(jù)《魏書·官氏志》記載,南北朝時鮮卑族有由“車裩氏,車非氏”,入遷中原后改為單姓車氏。
車姓主源發(fā)源于今陜西咸陽,由于為官、求學(xué)等諸多原因,逐漸在當時的國都——今陜西西安定居并發(fā)展起來,此地在漢代稱為京兆郡,故后世車姓有以京兆為其郡望堂號的。此期見諸史冊的車姓除車千秋,車順父子外,還有同時代的壯士車忠等,這表明車姓決非車千秋這一支系,《張騫傳》中的車忠只是一名兵士,而當時車千秋家族勢力龐大,故車忠決非出自該支系。歷新莽而至東漢,車姓后代子孫很快在北方的山西、河北、山東、河南、甘肅等地,南方的安徽、湖南等地散居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