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繡繼承和發展了宋代閨繡特色,以繡工精致,針法細密,色彩明快,格調高雅而著稱。繡品多以國畫為體裁,圖案逼真。代表作為“清明上河圖”。明代大學者屠隆在他所著的《畫箋》一書中贊曰:“宋之閨繡畫,山水人物,樓臺花鳥,針線細密,不露邊縫,其用絨一、二絲,用針職發細者為之,故眉目畢具,絨彩奪目,而豐神宛然,設色開染,較畫更佳,女紅之巧,十指春風,回不可及。”[3]明代董其昌《筠清軒秘錄》亦載:“宋人之繡,針線細密,用絨止一二絲,用針如發細者,為之設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遠近之趣,樓閣待深邃之體,人物具瞻眺生動之情,花鳥極綽約讒唼之態。佳者較畫更勝,望之三趣悉備,十指春風,蓋至此乎”。兩人的描述都大致描述了宋繡之特色。
汴繡近年來在刺繡西方名畫佳作、裝飾畫、壁畫,以及人物肖像方面亦得到進一步創新,為文萊國王丹陛下刺繡肖像,為馬來西亞馬哈迪爾夫人刺繡肖像,為臺灣政界要人陳重光先生繡制肖像,為劉少奇誕辰95周年繡制了劉少奇主席肖像,在鄧小平九十誕辰之際又精工繡制了鄧小平同志肖像。做到了形象逼真,形神兼備,色彩豐富,渾厚持重,層次分明,立體感強,物象質感強,其工藝做到平、細、光、順,并獲得了政治影響、社會作用、經濟效益、工藝創新等各個方面的長足發展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