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古時候,朱仙鎮到處是黃沙,老百姓只靠畫些神像免強度日,正常年景還好,遇到荒旱年就要出外討生活,苦的很。到了北宋,太祖趙匡胤在陳橋黃袍加身做了皇帝,盤龍棍掃平后漢,心中還想要平來南唐后蜀,統一天下,于是他派大將石守信率兵征南,此時正是春天本來是打仗的好時機,怎耐春雨綿綿下個沒完沒了,從汴京運輸的軍糧遲遲到不了軍營,這一下當誤了不少事,士兵吃不飽也就無心攻打,催糧的加急軍報送來,太祖憂心如焚,急忙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當時的首相趙普聞聲趕緊進宮,太祖將軍報讓他看了,問他有什么主意,趙普奏道:“這些天運輸軍糧累死了不知多少馬匹,民工苦不堪言,如此下去怎么得了,現如今前方將士急需軍糧,陸路難行,不如走水路罷”。太祖道:“走水路行是行,可是大運河不能通到軍營,我們總不能給敵人送糧食罷”。趙普說:“萬歲,從這汴京向東南不過一二百里就通到渦河,咱們現在只要將黃河水引入渦河,便可行船運糧,這水上行舟一日千里,今后征南將士再不愁糧響”。太祖聞言大喜,命二王趙光義親自監工,修通運糧河。這河一路修來倒也順利,可是到了朱仙鎮一帶,卻寸步難行,春天多風沙,每天白天大風狂飆,沙石滿天,吹得人睜不天眼睛,民工們免強挖沙石,抬到岸上,到夜晚大風過后就又坑滿壕平。為此事太祖急得火上房,卻也無計可施。
這幾天,天氣變好,大風息了民工們加班加點疏挖河道,天黑后,一輪明月升上天邊,寧靜的夜色里一條青龍從皇宮飛出,它到了運糧河邊躍入河內,五爪并用,飛快地把泥沙拋向岸邊,河水隨著龍身子的擺動向前流淌,二三個時辰過去了,青龍想這數里之路,我如此用力也該打通了,怎么還有這么多泥沙,而且好象還越來越多不免抬頭望去,只這一看,不由得怒從心生,飛身上岸。
諸位要問何故,卻原來岸上有一人正用獨輪小車推沙填河,那小車堆著整座沙丘,傾入河內,一座連著一座,一刻不停,這青龍原是太祖元神,只因太祖憂郁軍兵無糧,元神出竅來挖這運為糧河,如今成功在即,此時看到有人作對,怎不大怒,當即化作人形指著那推車道:“爾是何人,前方前士急需軍糧,朕親來挖河,爾竟來填,豈不可惡。”
那人頭也不抬,破口罵道:“紅臉賊,背信棄義,竟敢在孤家面前妄稱朕,爾奪朕之江山,欺朕的孤兒寡母,還不滿足如今妄興不義之師,意圖掃平諸侯,獨霸天下,朕豈容得。”
太祖聞言大驚:“您是柴皇兄嗎?”,那人抬頭喝道:“誰與你稱兄道弟,紅臉賊,還我江山來。”言畢奮力將一車沙土推入河中,趙匡胤一見大驚,雙手推住車頭,二人一時之間各使真力,相持不下,兩條巨龍,一青一黃,飛入云天,相互打頭,不肯干休。
正在這時,一只彩鳳從西邊飛來,哀鳴不已,二人聽得鳳鳴即住手仰望,只見一只彩鳳飛來,落在獨輪車上,轉眼化成了一個亭亭玉立的姑娘。
“大哥一向可好,小妹這廂有禮了。”太祖定睛一看,卻原來是京娘。“京娘,大哥對不住你,你如今仙居那里,一向可好?”
京娘說:“小妹蒙大哥千里相送,回至故里,是感激得很,因家父許婚未成,實是無顏留在人世,小妹仙游蒙關帝收留,適聽關帝講二位大哥在此打斗,小妹來化解,自家弟兄和為貴,莫要動氣傷身。”
京娘轉身向柴榮說:“柴大哥,小妹這廂有禮了。”
京娘轉身向柴榮說:“柴大哥,小妹這廂有禮了。”柴王說:“姑娘莫多禮,這紅臉賊奪我江山,負心薄義,朕決不容他,姑娘莫費口舌,回山修行去吧。”“唉”,京娘嘆了一口氣,哭著道:“柴大哥,想當初,我為強人所掠,蒙趙兄相救,結為義兄妹,柴大哥是趙兄的義兄,也是小妹的義兄,怎么不容我說話,二位大哥當年結拜,打天下安黎庻何等的豪邁,趙大哥重義氣誰人不知,只可嘆柴大哥英年仙游,您的幼子難立大業,眾將不服才擁立趙兄,并非他蓄意謀劃更何況,他并不曾虧待您好的妻兒,您想一想秦漢隋唐,被謀奪江山的那個舊主能夠存話,柴大哥,這難道不算義氣么?如今江南割據,戰火連綿,百姓苦不堪言,難道這統一國家不是您的心愿嗎?
柴榮聽了沉吟不語,趙匡胤聽了京娘的話,一時間羞愧難當,心想自已七尺男兒,見識還不如京娘,自已的江山得自柴王史,既便是他再打也不應當還手,想到此折取一棍,雙手舉過頭頂,跪在柴榮面前說道:“柴王兄,小弟對不住您,枉了義氣二字,如今只求皇兄開恩,莫再阻這運糧河通水,每天不知有多少人因挖河而傷,又有多少饑民軍兵因無糧而餓死,實在可憐,王兄放心這江山永遠是柴趙兩家的,趙氏子孫決不敢慢待柴家后人,皇兄若不解氣您就打小弟罷,既便打死也絕無怨言,皇兄隨小弟同到京城,享受香火可好”。
柴榮接棍在手,舉起棍來,那棍兒在空中突突地顫動,過了良久,也末落下來,他猛地把棍放下,長嘆一聲:“唉,朕當年算瞎了眼,結交了你這背信棄義之人,想當初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不求同生但愿同死,關羽不幸為吳王所殺劉備發傾國之兵為他報仇,那義字當先無人可比,你、我、鄭恩也是三人結拜,共取天下,有福同享,有禍同當,你得朕天下尚能原諒,好不該酒醉斬了鄭賢弟,而今又花言巧語,是可忍熟不能忍也,罷、罷、罷,小妹苦勸,為了百姓朕且容饒于你,但于你恩斷義絕,就是化作沙丘也不入你的皇城“”。言訖舉手向左目刺去,騰空而起化著一條黃龍,臥于河岸。太祖一見痛哭不已:“柴王兄不回宋都,小弟當于皇兄同在,為皇兄擋些風沙,隨化著青龍臥于黃龍右側。須臾之間狂風大作,傾盆大雨飄落下來,這大雨下了一天一夜雨停風住,眾人帶著挖河家伙趕緊上工,可是到了工地,卻見一條大河,波濤翻滾,兩條大崗一青一黃,青龍崗上草皮發了芽,青綠一片,眾人一見,齊聲歡呼天成此河,速報京師
且說運糧河挖通以后,縣官趕緊具本上奏,報入京城。此時在京城皇宮里,二王趙光義正憂心如焚,在御書房里踱來踱去,氶相趙普說:“王爺,前方急需糧草,運輸糧食困難重重,這幾天風大雨急,軍糧不得不停運,將士們更苦了”趙普道,“真愁苦孤王啦,如今戰事緊,王兄又昏睡不醒,現在不知如是何".趙光義憂郁地說。
趙普說:“那御醫咋不快些調治,”御醫說:“脈向正常,可能是皇上精神勞累過度,昏昏沉沉,服藥也不見好”。正在這時,一宮人勿勿跑來稟道:“千歲,萬歲醒了,宣您前去”。
趙光義和趙普聽說,慌忙趕到太祖寢宮,上前行禮畢說:“皇兄,您好些了嗎,小弟這幾日惦念念皇兄”說著不禁流下淚來,趙普跑上前跪拜:“萬歲,老臣參見萬歲,愿吾皇萬壽無疆”。
“好了,你們起來吧,二弟前方戰事如何,現在運糧河通了,你速調船只運送軍糧,向前沿方增援吧”太祖道。
“是小弟這就去辦只是這幾日風大雨急,運糧河工地已停了多日,怎就開通了呢”?二王半信半疑地說。
太祖道:“你速去辦吧,船隊派出去后快些回來朕還有話說”。
且說二王趙光義奉了太祖之命剛要出宮,只見一內侍捧著奏報,匆匆忙忙地走來,二王問:“何方奏報”,內侍說:“回稟千歲,是運糧河修通,祥符縣的喜報”,“噢,果真是運糧河修通了嗎拿來我看,”趙光義取過奏報,仔細看來,果然不錯,于是大喜高聲道:“皇兄,喜報,運糧河挖通了,臣弟這就去調船工運糧。”
數日后太祖召趙光義,趙普等大臣進宮議事,二人進宮施禮畢,太祖賜二人坐下。
太祖問道:‘“前方戰事如何”。“啟奏萬歲,這運糧河一開通,水上行舟一日千里,傾刻而至,將士們飽餐戰飯,無不用命,也已連克數城,如今已兵困南陳都城,不日即可大獲全勝。
“好,朕今得此喜訊,非常高興。”太祖雙臂伸展,興奮地說:“丞相,朕昨日作了一個夢,夢見一只鳳凰在朱仙鎮上空盤旋,哀鳴不已,不肯離去,朕問何固,鳳言她恩兄在此,有意在此相伴,無奈無立足之地,因此哀鳴,你說這夢是吉是兇。”
趙普稟道:“萬歲,這是吉兆,想昔日鳳鳴岐山,成就周朝八百年基業,而今萬歲夢見鳳鳴于朱仙鎮,正可仳右我大宋江山永固,繁榮興旺,只是這鳳凰不落無寶之地,這該如何是好呢?“趙光義說:”皇兄,不如立一旗桿鳳棲其上可好”。太祖略一思忖便道:“好,二弟說的是,盤龍棍隨朕數十年,打下這萬里河山,可謂一寶,就把它鑄造于旗桿之內,丞相,明日命人鑄造鐵旗桿一對,立于運糧河岸。這旗桿要高高入云天,而且還要粗,只有這樣大風才撼它不動,”“萬歲,不知這旗桿要多粗才合適”。趙普說。太祖道:“要兩個人抱不住才行,另外還要造一座關帝廟,以彰劉關張結義之情”。
“是,老臣領旨,馬上去辦。趙普回到相府,命人去請工部,戶部,傳達了皇上的旨意,著落工部督辦,工部侍郎說:“相爺,這鑄造鐵旗桿要兩個人抱不住而且還要高入云天,這得多少鐵呀,如今連年征戰,兵器用鐵尚且不足,這可如何是好,咋說也得有個尺寸那”,戶部侍郎也道:“大人,這旗桿高入云天怎么立呀,連年征戰,修路挖河征夫已鬧得民怨不少,莫不是立這旗桿也要征夫吧”。
趙普聽了也著實為難但是皇帝旨意誰敢違抗,他想了想:這, 這個,鐵不夠使,就用銅,錫什么的摻和摻和,至于這長短著實是個事,這樣吧,回頭對童兒道:“你去叫家人傳爐匠來回話。”
不多一會,這爐匠師傅便來了,卻原來這師傅姓陳,以冶煉為生,善于鑄造各種器械,此時他走進廳堂 向上行禮道:“不知相爺傳喚那廂使用”。
“陳師傅,是這樣的,皇上命造一對鐵旗桿要高入云天,兩人抱不住的粗,而今庫存鐵少該咋辦呢?”趙普和氣地說。陳師傅思慮再三小心亦亦地說:“相爺,這鐵少可以摻些銅錫鉛銀等,這混合鑄成的更結實些,皇上要高入云龍天也不難辦,俗話說:三丈三,接云天,旗桿鑄造三丈三,再高修底座,從一旁看也算得是高入云天了,這兩人抱不住也難也不難,何不在旗桿上鑄造兩個小人合抱,讓他們抱不住旗桿呢?”
趙普聞言大喜言道:“行,陳師傅所言極是,這鑄造旗桿的任務就交給你了。”
數月后,旗桿鑄造完成,眾大臣陪著太祖泛舟運糧河上,行至朱仙鎮,遠遠望見一對高入云天的旗桿立在河岸高崗上,桿上一條巨龍盤繞,鳳凰棲于旗桿之上,鳳冠在日光下耀耀生輝,旗桿下兩人合抱尚且抱不住那旗桿,太祖望見龍心大悅,忽而又見一青一黃二崗,不禁悲由心生,不忍心再看,回宮去了。
鐵旗棲鳳是朱仙鎮八景之一,只可惜這兩人抱不住,一個人不難抱的鐵旗已人為地破壞,而今的運糧河也今非昔比,流沙淤塞,漕路久已不通了。正是:繁華耗盡日蕭條,不見昔日光耀,只留下千古傳說,何日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歸巢,續寫篇章輝煌。
據說,現在的西大街便是當年的黃龍崗,而青龍背上郁郁蔥蔥的槐樹林不僅為運糧河擋住風沙,更是岳飛當年沙場秋點兵的所在,從西大街南行越走越低為龍尾,龍頭則是鎮中之關岳二廟,廟內各有一眼古井,為龍眼,右邊井水苦,左邊井水甜,只因為黃龍瞎了一只眼,固而井水一苦一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