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澳門4月13日電 (記者劉暢)為鼓勵澳門地區的民間藝人傳承民族文化技藝,文化部13日特向3位澳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頒發傳習經費。
當日,簡樸而熱鬧的頒發儀式在澳門世界文化遺產鄭家大屋舉行。木雕—澳門神像雕刻傳承人曾德衡、澳門道教科儀音樂傳承人吳炳志及南音說唱傳承人吳詠梅的代表,分別從文化部副部長丁偉手中接過傳習經費證明書。據了解,這3位人士已于早前被文化部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此次獲頒的傳習經費為1萬元人民幣。
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局長吳衛鳴在傳習經費頒發儀式上表示,這不但是對他們傳承工作的鼓勵,也體現了國家對澳門非遺保護的有力支持。
吳炳志告訴記者,澳門地區的道教科儀音樂曲目繁多、體裁多樣。他本人是其家族的第四代傳承人,而他的兒子作為第五代傳承人也開始了傳承工作。去年,吳炳志以其父親的名字成立了澳門道教科儀音樂傳承基金,這次獲得的資助將投入其中。
澳門作為東西方文化共融之地,不同的民風習俗異彩紛呈。澳門有6項非遺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分別為粵、港、澳三地聯合申報的粵劇和涼茶配制,以及澳門單獨申報的木雕—澳門神像雕刻、澳門道教科儀音樂、南音說唱、魚行醉龍節。
當日,丁偉和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還共同簽署了《內地與澳門特區2016—2018年文化交流與合作執行計劃》。該計劃在2006年簽訂的《內地與澳門特區更緊密文化關系安排協議書》框架下,通過內地與澳門共同舉辦多項文化節慶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研修、文藝人才培訓等,讓澳門文藝活動走進內地,將中華文化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