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巖畫,古老遺產今日煥發光彩

2016/8/8 10:10:22 點擊數: 【字體:

    7月15日,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爾舉行的第40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中國廣西左江的花山巖畫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巖畫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也再次引發關注。
 
    “截至花山巖畫申遺成功之前,中國巖畫在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里是空白。而在1007項世界文化遺產里,有40項是巖畫類遺產。這種局面甚至讓國外的巖畫專家、文化人類學專家、史學專家認為中國不重視史前文明,不重視自己族群的文化溯源,我們的民族自信也因此蒙塵。”獲悉花山巖畫申遺成功,中國巖畫學會會長王建平激動地說。
 
    中國巖畫遺產的生存狀態如何?這一典型的原始藝術在今天能煥發青春嗎?巖畫對今天的藝術創作有何裨益?帶著一系列問題,我們走近巖畫。
 
    “畫有圖畫的大山”
 
    廣西是我國巖畫地點最多、分布最密集的地區之一,也是西南系列巖畫典型代表之一。上世紀50年代初期至今,已在廣西左江流域的沿江崖壁上發現巖畫79個地點共178處計280組,內容包括人物、動物、器物圖像,綿延200多公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寧明花山崖畫,亦稱花山巖畫。
 
    花山是位于寧明縣城北面15公里處明江畔的一座海拔345米的石山,巖畫就繪制在臨江一面巨大而陡峭的懸崖絕壁上,山因此被稱為“岜來”(壯語),意為“畫有圖畫大山”。巖畫高40至50米、寬210米,面積約1萬平方米左右,現存圖像1900多個,是目前為止我國發現的單體最大、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一處巖畫。巖畫呈赭紅色,畫法采用單一色塊平涂法,只表現所畫對象的外部輪廓,沒有細部描繪。
 
    花山巖畫風格古樸、線條粗獷有力、形象原始,整幅氣勢恢弘、內容豐富且帶有神秘色彩。現在公認是壯族先民駱越人所繪,繪制年代早期可追溯到距今2500多年的春秋戰國時期,后歷經了戰國、西漢、東漢等多個歷史時期不斷完善,最終形成了震撼人心的鴻篇巨制。
 
    中國是巖畫大國,除了廣西的花山巖畫,廣為人知的還有云南滄源巖畫、江蘇將軍崖巖畫、臺灣萬山巖畫、內蒙古陰山巖畫、寧夏賀蘭山巖畫、河南具茨山巖畫、新疆哈巴河縣多尕特洞穴彩繪巖畫等。“中國巖畫有北方巖畫、中原巖畫、西南巖畫和東南巖畫四大系統。這四大系統的劃分有地理原因,但更多是從巖畫文化的角度進行區劃的。”王建平說。
 
    寧夏巖畫研究中心副主任左長纓也表示,我國的巖畫分布不是簡單的絕對對立,而是體現出豐富多彩的交叉與混雜的局面,但是在總體風格與藝術樣式上有趨同傾向,“相對而言,北方巖畫的內容多為動物,南方巖畫中‘人’成了重要的主題。”
 
    中國的巖畫有著什么樣的特點?王建平介紹,中國的巖畫不僅分布廣泛,28個省區市和港澳臺地區都有所發現,而且蘊藏量多、分布面廣、密集度高;中國巖畫發現時期比較早,2000多年前的《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就有所描述,這比世界上最早發現巖畫的國家早了2000年,在1600多年前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里,也有很多關于巖畫的記載;中國巖畫創作延續的時間也特別長,從舊石器時代晚期直到清末都有原創巖畫被發現;中國巖畫的樣式既龐雜又齊全,既有彩繪巖畫,也有鑿刻研磨的巖刻;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講,是眾多部落族群創作的典型的原始藝術,并能與世界巖畫的原始語言完全相通;從圖像學的角度,巖畫內容包含的內容非常巨大,幾乎包括了已發現的世界各地巖畫的信息和語言。
 
    75%的巖畫處于失保狀態
 
    數量眾多、分布廣泛的巖畫是歷史遺存的瑰寶,也是一份沉重的責任。雖然各級政府和有關方面在巖畫保護上做了大量工作,如文物保護法將巖畫納入保護范圍,各地保護的法規條例也陸續實施;巖畫的普查登記、研究修復,巖畫遺存地的監控管理,巖畫保護隊伍的配備等不斷加強;國家對重點的巖畫遺產也給予了重點立項保護規劃和項目扶持,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也投入巨資保護巖畫遺存地的狀態。但整體而言,這些巖畫的生存狀態并不樂觀。
 
    對此,王建平分析說,由于巖畫是不可移動文物,且暴露于山野之中,非常難實現進館、進場的保護,使得保護工作不好進行,資金投入的需求量也非常巨大。再加上巖畫被認知的程度很低,各級政府和文物保護部門,特別是遺產地的群眾不了解巖畫的歷史文化價值所在,這就形成了巖畫保護不受重視的局面。此外,改革開放至今,一些地方為了經濟發展急功近利,不重視文物保護導致巖畫破壞的情況也比較突出,如開山炸石、筑壩修路、毀林造地等,給巖畫遺存帶來非常巨大的災難,特別是大氣環境被破壞使得巖畫的生存環境更加嚴峻。“雖然各級政府和文物單位,以及社會各個方面進行了很大的努力,但目前只有25%的巖畫進入到國家、省和縣市區的文物保護名錄中,還有75%的巖畫仍然游離在這些保護措施之外,甚至都不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所以現在巖畫特別是珍稀的巖畫遺存,處于瀕危的境地,這其中有環境問題,更多的是人為因素。”
 
    確實,近30年里中國巖畫從鮮為人知到為少許民眾了解,在知識傳播方面得到了極大進步。但在巖畫被廣泛認知的同時,左長纓也憂慮地看到,巖畫毀壞的速度和程度也達到空前的地步。“在很多地區,巖畫保護的宣傳力度越大,巖畫被破壞和毀壞的數量就會越多。巖畫的文化保護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在巖畫保存中,人,這個巖畫的創作者,似乎越來越成為毀滅者。左長纓介紹,越是分布在離人類居住較近的巖畫點,其破壞就越嚴重,甚至列入了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巖畫點也不能逃脫被毀壞和加速損壞的命運。相反,那些遠離人類、偏遠且不易被人發現的巖畫,除了無法避免的自然毀壞之外,基本上保存著原來面貌。“人類活動已成為巖畫毀滅的最大威脅。”他說。
 
    昔日荒野巖畫登堂入室
 
    然而我們也看到,曾經荒野中的巖畫,今天已經逐步走入各大博物館。曾經鮮有人問津的這種原始藝術,也開始吸引更多的文化學者和藝術家的關注。
 
    2013年6月29日,由文化部主管的中國巖畫學會在京成立,彌補了中國沒有巖畫專門組織的空白,集中研究保護人才以形成合力,也使得中國巖畫界能更好地與國際對接,在巖畫申遺和對外交流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國巖畫學會還為全國巖畫遺產地進行認證命名,發放“身份證”。這一活動引發了全國1228個遺存點上的各級政府、文保單位和民眾對當代巖畫遺產的重視,從而推進巖畫進入專項保護的序列。此外,中國巖畫數據庫建立,為推動中國巖畫研究保護與國際接軌打下了基礎。
 
    為紀念中國巖畫現代研究保護100周年,由中國巖畫學會主辦的“亙古天書——2015中國巖畫展” 2015年7月5日在首都博物館開展,這是中國巖畫首次大型全國性展覽。在展覽中,即將代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到花山評估的代表受邀參觀展覽、參與活動,充分了解中國巖畫以及中國政府和巖畫界珍視巖畫遺產的態度和舉措,為花山巖畫順利取得申遺資格乃至最終申遺成功奠定了基礎。該展已在內蒙古、甘肅等地進行了巡展,在國家專項資金的支持下,今后還將用幾年的時間陸續在國內外巡展。
 
    記者在寧夏博物館的一層展廳,還參觀了“石刻史書——寧夏巖畫專題陳列”。寧夏博物館館長李進增介紹:“這個專題陳列以寧夏巖畫的內容題材為主線,在1300平方米展陳面積內,共展出巖畫實物80多件、巖畫拓片100余幅,重點突出寧夏巖畫的藝術風格、地域特色。同時在設計形式上,結合場景、造型、燈光、音效,營造一種自然原始、身臨其境的空間氛圍,引發觀眾的想象、感悟與思考。”據了解,該館收藏有征集來的巖畫實物430多塊、巖畫拓片240多幅。這些拓片幾乎涵蓋了寧夏各巖畫地點,且大多屬上世紀80年代以來保存的舊拓,十分難得。
 
    一方面是曾經的荒野巖畫越來越多地走進博物館、美術館,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從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中獲取了靈感。上世紀80年代,著名藝術家韓美林第一次踏足寧夏銀川,就被古老神秘的賀蘭山巖畫深深打動。此后,他先后7次來到這里,觀摩巖畫藝術,汲取創作靈感,賀蘭山巖畫也因此被韓美林視為自己藝術創作的重要轉折。去年12月,第三家韓美林藝術館開在賀蘭山下,韓美林向銀川捐贈了與巖畫相關的藝術精品1000件。
 
    原名周少立、周少寧的旅美華裔藝術家周氏兄弟,家鄉就在廣西。在上世紀80年代初,他們借鑒遠古的花山巖畫,并創作出一系列以花山巖畫為背景、帶有濃郁民族風格的藝術作品,1985年,這兩個當時籍籍無名的青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花山壁畫藝術展覽”,以其強烈震撼力而引起轟動,并從此逐漸走上國際舞臺。
 
    藝術家倪培堅,出生在新疆哈密東天山腳下的巴里坤史前人類大月氏遺址區,從小看著巖畫長大。他的水墨畫創作也是受巖畫形式和符號語言的啟發,具有獨特的當代審美特征。一直處于探索中的他對記者說,無論自己的藝術之路如何發展,巖畫藝術始終是前進道路上待發掘的富礦。
 
    古老巖畫在今天如何煥發出更多光彩?除了作為遺產加以保護,加強學術研究,并將相關成果應用到藝術創作中,也是弘揚巖畫文化的內涵之一吧。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扎實推進良渚遺址保護和申遺工作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