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晚報牡丹文化節特刊封面截圖,其中的剪紙作品就是李笑白先生的絕筆
昨日下午,著名剪紙藝術大師李笑白先生簡樸的遺體告別儀式在他的家鄉舉行,大師在享年90歲時,魂歸故鄉的青山綠水。
笑白先生生于1925年,洛寧縣上戈鎮中村人。他生前系中國剪紙學會副會長,河南剪紙學會會長。笑白先生幼年就愛上民間剪紙,村里的巧手媳婦是他的啟蒙老師。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社會結構的變化,使傳統剪紙這一民間藝術樣式在新時期煥發青春。正是在這一時期,笑白先生通過不斷的探索和積極的實踐,使剪紙走出依附民俗的狹小范疇,成為與時俱進直接表現現實生活、贊美新時代的藝術創作形式,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內圓外方,氣韻貫通”的剪紙藝術風格,成為新舊剪紙的傳承人,著名的剪紙藝術家。
20世紀80年代,是笑白先生剪紙創作的鼎盛時期,他的剪紙作品不僅屢獲各種大賽金獎,而且多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紫氣東來》《山旮旯媳婦走娘家》《水滸一百單八將人物》等代表作均出自這一時期。
笑白先生也是晚報的老朋友,多次為晚報讀者創作精美的剪紙作品。今年牡丹文化節前,編輯部想請他為晚報的廣大讀者再創作一幅作品。然而我們并不知道,當時笑白先生已重病在身。在接到本報的邀請之后,笑白先生拖著羸弱的身體,和他的小兒子——洛陽師院美術學院副教授李滔,聯手完成他的最后一幅作品——《牡丹情·中國夢》。就在這幅作品發表后不到一個月,5月7日深夜,笑白先生因病不治,永遠離開了他深愛著的這個世界。
笑白先生,您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