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雕藝術產生于西周,具有悠久的歷史,是勞動人民為適應生活需要、信仰需要和審美要求用磚雕刻的藝術品。磚雕的實際運用除了古典式園林的屋面的門樓,門罩,迥廊的窗、景門上的門楣、漏窗間的嵌畫,都可根據適當的位置,靈活設計,收到裝飾美的藝術效果。隨著社會文明建設的文明發展,磚雕藝術將以它"取材簡易,雕制便捷,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群眾喜愛,雅俗共賞"等優點,更廣泛地進入人民的生活,它將會與其他傳統工藝美術一樣,通過藝術實踐的革新,創造出更完善的風格來。
許氏磚雕是自明朝洪武年間隨人口流動傳到蘭考縣許河鄉的。自清末以來,研習發展,到許家強已經傳承到第六代。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現代水泥結構的建筑很少使用磚雕,故,許氏磚雕生產逐年冷淡。目前,許家強將磚雕作為一種藝術愛好時常進行雕刻,他在繼承前人技藝及風格的基礎上,創作更新,精益求精,雕刻技術日臻完善。他的磚雕藝術風格古拙樸素,雄渾有力,用刀鋼勁洗練,線條豪放,注重整體效果。手法一般為浮雕或一層的淺圓雕。景物前后緊貼,多借助于線刻造型,富于裝飾趣味。
許氏彩塑屬于民俗彩塑,產生于明朝洪武年間。它是以黏土加上纖維物、水揉合成的膠泥為材質,以手工進行人體或動物的形體塑造,陰干后再進行打磨、著色描繪的藝術作品。
許氏彩塑閃凝結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第四代傳人許家強以純熟的技巧、高度的概括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把泥塑和彩繪巧妙地結合起來,塑造了許多造型優美、神態生動、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為研究我國的雕塑藝術和繼承民族藝術遺產,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許氏彩塑對人世生活的描寫,擴大了雕塑藝術的題材范圍。其作品表現出對現實生活的關心和對民俗文化的張揚,為民俗文化注入了生機勃勃的民俗人情。他的彩塑藝術以民眾喜聞樂見的彩塑為媒體,充分發揮物質的媒介功能,色彩豐富,刻畫細膩,集多種風格技法于一身,雅中帶俗,因而其作品具有現實性、世俗性和藝術性。
許氏彩塑一是具有較高的美術觀賞價值,可供人們審美觀賞,可美化環境。二是具有一定的民俗文化價值,作品反映的人物故事、思想感情、審美意識,蘊含著豐富的民俗、風土人情,傳播著我國優秀的民俗文化思想。三是具有社會教育價值,其作品表現的主題思想主要是贊揚真善美、鞭韃假丑惡、崇尚禮儀孝敬。
2011年12月,許氏磚雕與彩塑技藝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