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夢想,要把虢州石硯推向全國,乃至世界”
2014/7/9 17:56:3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本報訊 (記者 艾會宗) 27歲的澠池青年張謙,有一個夢想,就是把沉寂已久的虢州石硯,推向全國,乃至世界。目前,他與朋友正積極著手運作此事。 張謙出生于澠池南村鄉。1996年,從洛陽工藝美術學校學習雕刻畢業后,他獨自一人來到焦作,在那里開了一家刻章店。工作之余,他師從河南裝裱名家馬獻軍、吳天放等學習裝裱藝術。他裝裱的字畫工藝平展、古樸大方,一些國內書畫名家也請他裝裱作品,他還為王鐸書畫藝術館、千塘志齋等館進行過書畫(拓片)裝裱。 今年6月,張謙和朋友一道來到三門峽,在這里他看到了慕名已久的虢州石硯,并到靈寶被當地人稱為“虢州硯大峽谷”的虢州硯石產地進行了考察。之后,他和朋友就商定了開發虢州石硯的計劃。 資料顯示,虢州石硯又名稠桑硯、鐘馗硯,它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硯臺之一,曾與廣東端硯、安徽歙硯、甘肅洮硯、山東青絲硯齊名,始制于唐朝中葉,宋代仍名聞天下,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在中、晚唐時曾為皇室貢品。然而自民國始,由于戰亂、自然災害等種種原因,曾經盛極一時的虢州石硯繁華落盡,被人遺忘在高山深澗之中,只到近年來才被重新發掘。但與遍地開花的澄泥硯相比,虢州石硯的開發仍處于低級階段。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張謙分析說,與澄泥硯相比,石硯在開發、制作過程中,要根據硯石的不同材質、造型、顏色等來單個地設計硯臺,這種“不可復制性”的工藝流程使得石硯在開發中明顯劣于以模具灌泥制作、可以批量生產的澄泥硯。但他說,這種“不可復制性”雖然在生產上造成難度,但在藝術上卻有更高的價值。他將從靈寶當地采回的硯石,送交國內知名雕硯專家洪緒龍、張玉平進行雕刻,硯成后被一些書畫界人士驚為神品。目前,張謙正與朋友一道,四處宣傳、推廣虢州石硯。 張謙說,他想利用自己與國內書畫名家的友誼,把虢州石硯這一曾經輝煌的珍品推向全國,乃至世界。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三門峽日報(2006-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