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動力來自農村生活
郭文安的玉雕獨辟蹊徑,他在微雕獨樹一幟,而張克釗注重鄉村題材,如今他已經是河南省玉雕圈里響當當的人物,并且在全國玉雕界內小有名氣。但是仍保持著質樸的農民本色,不善言談,每說一句話都要思考一陣子。說起自己的從藝初衷,他沒有像很多所謂的“名家”一樣,夸夸其談,大講自己是如何為了追求藝術而選擇玉雕創作,而是毫不避諱告訴記者,十幾年前走上玉雕之路,是由于家里生活拮據,不得不輟學外出打工養家。河南是玉雕大省,他也就同身邊很多的打工族一樣選擇了節衣縮食的干玉履學徒工。“在鄉下人眼中,學一門手藝才是能安身立命的根本。學徒4、 5年之后,張克釗可以獨立干活了,最開始他也和很多匠人一樣,按照師傅教的原樣照搬一些常見的玉雕題材創作,看著一塊塊原料在自己刀下變成各式各樣的雕刻成品,收入也足以過上小康生活,很有一種成就感。可日子久了,心里就滋生出了一絲異樣的東西,再看自己的作品,總覺得是老生常談,卻不知道如何去突破。直到有一天,他回到家中,看到自己的老父親,一道道深深的皺紋爬滿額頭,突然有種醒m灌頂的領悟。“故鄉才是我生存的根本,不可離棄。我是農民的兒子,從小在河南鎮平縣農村長大,最熟悉的就是身邊的一草一木,鄉親鄰居。所以心里一直有一個鄉土情結。”從此以后,張克釗的作品轉型了,不再是人云亦云。他專攻人物雕刻,尤其善于捕捉鄉村人物百態。“我做的人物原型,在我們鎮平隨處可見,我也是他們中的一員,直接咀嚼著他們的快樂、幸福、憂愁、悲傷,我像嬰兒一樣貪婪地吮吸著鄉村這種質樸的情感,并傾注于作品。我的作品所表達的故事,就是我身邊的真人真事。”
作品直接拉升原料價格
記者采訪過很多玉雕大師,他們都強調原料的重要性,只有名貴、罕有的原料才能襯托一件作品的優秀和與眾不同。記者觀察張克釗的作品,大部分使用獨山玉中的黑白料,那么黑白料是不是獨山玉中最名貴的一種呢?答案是否定的,黑白料恰恰是獨山玉中最廉價的。
張克釗說:“獨山玉在玉石百花園中是小家碧玉、出水芙蓉。猶如發妻,宜室宜家,雖無大魚大肉之豐、燕窩魚翅之貴,鄉野青菜也能成為美味佳肴。我覺得獨山玉就是我鄉村題材創作的最好選擇。獨山玉品類繁多,各具特色,我把目光盯向了價格最低的黑白料。黑白料清如帶雨梨花,素如水墨白荷,賞之悅目,樸素之美能讓人忘卻一切喧囂和煩躁。名曰黑白,但并非單調,墨分五色,黑中含之,白非一種,青灰襯之,即便不做雕琢,亦是玉苑中的一朵奇葩。”
成功人士獨愛鄉土題材
眾所周知,牌佩歷來是玉雕收藏最受歡迎的主角,而獨山玉更適合創作擺件。但是張克釗創作的擺件已經在藏家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不可動搖。獨山玉色彩豐富,相互揉合,自然之景,生活之色,都濃縮在了獨玉之中。用獨山玉進行俏色創作就是對我們身邊活靈活現的事物進行藝術提煉,為人們留住的是對生活溫馨的回憶和品味。張克釗也曾經好奇到底是什么樣的收藏家對他的作品情有獨衷,經過多方證實,原來是那些曾經歷過上山下鄉,吃過苦,后來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人生價值的成功人士,對他那些鄉土題材的作品青睞有加。他們說,看到那滿頭白發的老人、頑皮的鄉下小子,年輕時的種種經歷仿佛歷歷在目。好的作品是能引起心靈深處的震顫和共鳴的,張克釗的作品即是如此。
來源:《鑒寶》 時間: 2010年11月特刊 大師風采
除非注明,文章皆由天一玉器原創,轉載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