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子夏易學考論(4)

2013/7/15 8:54:24 點擊數: 【字體:

》曰:“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顯然以“始”釋“元”。案《公羊傳》傳自子夏,何休《春秋公羊傳序》“傳《春秋》者非一”,唐人徐彥疏引戴宏《序》曰:“子夏傳與公羊高,高傳與其子平,平傳與其子地,地傳與其子敢,敢傳與其子壽。至漢景帝時,壽乃其弟子齊人胡毋子都著于竹帛。”可見《公羊傳》以“始”釋“元”正是承自子夏。而《子夏易傳》也以“始”釋“元”,與子夏《公羊傳》相同,這正是《子夏易傳》的作者為子夏的一條明證。

  考今本和帛本《易傳》,可知子夏“元,始也”的講法承自于孔子!跺鑲鳌丰尅肚吩唬“大哉乾元,萬物資始。”《文言》釋《乾》曰:“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帛書《易傳》的《二三子》曰:“[卦曰:黃裳元吉?鬃釉唬捍搜註□□□□□者也。元,善之始也。”將今本和帛本《易傳》相印證,可知孔子已經以“始”釋“元”,子夏的講法正是秉承孔子。

  再者,《彖傳》和《文言》都有對《乾》卦辭“元亨利貞”的解釋,我們將《子夏易傳》的解釋和二者相對照,會發現子夏和《彖傳》相一致,而與《文言》不同,這表現出子夏易學的思想特點。我們看:《彖傳》“大哉乾元,萬物資始”,正是《子夏易傳》“元,始也”;《彖傳》“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正是《子夏易傳》“亨,通也”;《彖傳》“保合大和”,正是《子夏易傳》“利,和也”;《彖傳》“乾道變化,各正性命”,正是《子夏易傳》“貞,正也”,二者在內在精神上完全一致。《彖傳》釋“元亨利貞”,是“性與天道”的講法:天道為萬物之始源,萬物的性命得之于天道并上通天道,在天道的流行變化中,萬物各得正定其性命,呈現一個和諧的宇宙。這一種形上的講法,正是孔子本于古《易》象數而發乎義理,將卜筮之《易》提升為哲學典籍的典型體現,也是孔子本于《易》之“古義”而開創出《易》之“新義”,開創出易學研究新理境的體現。

  再看《文言》對“元亨利貞”解釋說:“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我們知道,《文言》的這種說法完全承之于孔子之前的《易》之古論,《左傳》襄公九年載穆姜筮卦,她就引用了這段古語說:“元,體之長也。亨,嘉之會也。利,義之和也。貞,事之干也。體仁足以長人,嘉德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文言》所襲用的古語以“體仁”“長人”釋“元”,以“嘉會”“合禮”釋“亨”,以“利物和義”釋“利”,以“事干”“固”釋“貞”,這是一種倫理的講法,與《彖傳》哲學的講法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理論層次和思想境界。子夏承于孔子而不取古語的講法,說明他對孔子所開創的新易學,對新易學所蘊涵的精微大義,已有深入契會。

 。吨芤准狻丰尅肚烦蹙“潛龍勿用”,引《子夏傳》曰:“龍所以象陽也。”子夏是以“陽氣”釋“龍”,這與《象傳》《文言》一致,《象傳》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文言》“潛龍勿用,陽氣潛藏。”子夏和《象傳》《文言》以“氣”,具體而言以陽氣和陰氣言《易》,這正是古代“《易》以道陰陽”的特色,也與孔子以龍之德言陰陽二氣變化之《易》義同。帛易《二三子》記載了孔子向弟子論述此義的情形:“二三子問曰:《易》屢稱於龍,龍之德何如?孔子曰:龍大矣……高尚行乎星辰日月而不晀,能陽也;下綸窮深淵之淵而不沫,能陰也。上則風雨奉之,下綸則有天□□□。窮乎深淵則魚蛟先后之,水流之物莫不隋從;陵處則雷神養之,風雨辟鄉,鳥守弗干。曰:龍大矣。龍既能云變,有能蛇變,有能魚變……唯所欲化而不失本刑,神能之至也……知者不能察亓變,辯者不能察亓義。”孔子的論述強調“變”,他以龍的變化來講陰陽二氣的變化,所彰顯的正是《系辭》所言變易的道理:“《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孔子講龍之德既能陽,也能陰,子夏講“龍所以象陽”,應該說是承之于孔子。

  (七)今本《易經》《泰》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朱震《漢上易傳》引《子夏易傳》:“子夏曰:帝乙歸妹,湯之歸妹也。湯一曰天乙。”王應麟《困學記聞》、趙汝楳《周易輯聞》皆載《子夏易傳》此條!稓w妹》六五亦言:“帝乙歸妹。”《漢上易傳》引《子夏易傳》:“子夏曰:湯之嫁妹也。”可知子夏是以《泰》和《歸妹》的“帝乙歸妹”為“湯之嫁妹”,以“帝乙”為成湯。

  案“帝乙”為誰,《象傳》沒有明確指出,只是本爻位闡發義理,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古人認為此“帝乙”是商代帝王。在商代有兩個帝王稱為“帝乙”,一是成湯,一是紂王的父親。因此也形成了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帝乙”是微子和紂王的父親。《左傳·哀公九年》記陽虎以《周易》筮,遇《泰》之《需》,即《泰》卦六五爻動,陽虎觀其爻辭“帝乙歸妹,以祉元吉”斷其吉兇,其中說到:“微子啟,帝乙之元子也。”可見陽虎是以微子的父親為“帝乙”。東漢虞翻承此說,《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帝乙,紂父。”

  另一種認為“帝乙”是成湯。《易緯·乾鑿度》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國學網《學燈》 2008年第1期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子夏與《論語》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