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一古《易》系統的八卦之序。從我們的考證可知,這一八卦卦序是:乾、坤、艮、兌、坎、離、震、巽,而這一八卦卦序正與傳本《歸藏》八卦卦序完全相同!
案《歸藏》之名,現存文獻最早見載于《周禮》和《山海經》。《周禮·春官·大卜》:“(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梁元帝《金樓子·立言篇》引《山海經》曰:“黃帝氏得《河圖》,商人因之,曰《歸藏》。”(此言今本《山海經》無之)漢代杜子春、桓譚、鄭玄等人皆言及《歸藏》。但《歸藏》之書,《漢書·藝文志》不載,《隋書·經籍志》始載《歸藏》十三卷,并云:“《歸藏》漢初已亡。案晉《中經》有之,唯載卜筮,不似圣人之旨。以本卦尚存,故取貫于《周易》之首,以備殷《易》之缺。”可見此時,學者已對自晉《中經》以來所載《歸藏》的真實性產生懷疑。此十三卷本《歸藏》至宋時已殘,《文獻通考》引《崇文總目》云:“今但存《初經》、《齊母》、《本蓍》三篇。”《文淵閣書目》已不著錄,大概在元明之際此《歸藏》已亡佚。晉干寶《周禮注》、宋朱震《易叢說》、李過《西溪易說》、羅泌《路史》等書存有《歸藏》的一些佚文,清馬國翰、黃奭等人有輯佚本。但對于此《歸藏》,很多學者懷疑其真實性。1993年,湖北江陵王家臺15號漢墓出土秦簡“易占”[20](第37—43頁),據說“該墓的相對年代上限不早于公元前278年‘白起拔郢',下限不晚于秦代”[20](第43頁),可見此秦簡“易占”乃抄寫于戰國晚期。據學者研究,已確定此“易占”即上述文獻所記載的《歸藏》,由此可證傳本《歸藏》不偽,是真實有據的。
從干寶《周禮注》、朱震《易叢說》以及李過《西溪易說》等書所存《歸藏》佚文,可知《歸藏·初經》的八卦之序是:初乾、初(筆者案:朱震注曰‘坤'[21],廖名春先生考證‘
'乃寅字訛體,本是卦辭,誤為卦名[22](第17—18頁)。朱震所注是對的,初
即初坤)、初艮、初兌、初犖(朱震注:坎)、初離、初釐(朱震注:震)、初巽,即乾、坤、艮、兌、坎、離、震、巽。干寶等人所記《歸藏·初經》八卦之序,定當有所古本。其實在今本《說卦》中,就存在《歸藏》八卦卦序的蹤跡。《說卦》曰:“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此為四句話,其順序反過來,則為《歸藏·初經》之序,即“乾以君之,坤以藏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雨以潤之,日以烜之;雷以動之,風以散之”,正為乾、坤、艮、兌、坎、離、震、巽。而其中“坤以藏之”,以“藏”為“坤”之象,正與重“坤”、以“歸藏”為名的《歸藏》符合,也說明這四句話確實應與《歸藏》有關。
對照我們考證出的子夏所了解的古《易》八卦之序,可看到二者完全相同!據此我們可以推斷,子夏所了解的古《易》八卦系統,很可能就屬于《歸藏》,子夏對《歸藏》應該是了解和熟知的。
而汲冢竹書出土《歸藏》,說明子夏不僅熟知《歸藏》,而且傳習《歸藏》。
西晉武帝時(具體時間三種記載,即咸寧五年、太康元年或二年,即公元279至281年三年),汲郡人盜發魏襄王墓(李學勤先生推斷,墓葬時間約為公元前299年或稍晚一些[11](第181頁)。出土竹書約七十五篇,其中有《易》類書,據唐房玄齡等撰《晉書·束皙傳》記載:“其《易經》二篇,與《周易》上下經同。《易繇陰陽卦》二篇,與《周易》略同,繇辭則異。《卦下易經》一篇,似《說卦》而異。《公孫段》二篇,公孫段與劭陟論《易》。”可見其中有兩種《易》書,一種即今本《周易》古經。另一種《易繇陰陽卦》應該是《周易》之外的另一種《易》書,正如學者指出:“從篇名《易繇陰陽卦》來看,此書也是由卦符(所謂陰陽卦)和文字解說(即‘繇')兩大部分組成的。所謂‘與《周易》略同,繇辭則異'是指該書之卦符與《周易》之卦符略同,而文字解說則與《周易》相異。顯然這是與《周易》類似但不從屬于《周易》的另一種易書。”[23](第59頁)那么它是那一種《易》書呢?《藝文類聚》卷四十載王隱《晉書》言汲冢竹書曰:“有《易卦》,似《連山》、《歸藏》文。”束皙所稱《易繇陰陽卦》,王隱稱為《易卦》,并指出它是《連山》或《歸藏》。那么它到底是《連山》,還是《歸藏》呢?我們知道,《歸藏》漢初已亡,晉人荀勖所編撰的《中經新簿》(后人稱為晉《中經》)始著錄《歸藏》。考《晉書·荀勖傳》:“(荀勖)領祕書監,與中書令張華依劉向《別錄》整理記籍。及得汲郡冢中古文竹書,詔勖撰次之,以為《中經》,列在祕書。”《文選·王文憲集》注引王隱《晉書》亦言:“(荀勖)領祕書監,與中書令張華依劉向《別錄》整理錯亂。……太康二年得汲冢中古文竹書。勖自撰次注寫,以為《中經》。”可知荀勖與束皙等人一起參與整理汲冢竹書,最后由荀勖依照劉向整理古籍的方法(如重定書名),自己“撰次注寫”,將汲冢竹書束皙所稱的《易繇陰陽卦》、王隱所稱《易卦》定名為《歸藏》,而將其列入晉《中經》。另外,“《易繇陰陽卦》”中“陰陽卦”的名字,也說明它應該就是先坤后乾的《歸藏》。學者指出:“所謂《陰陽卦》,如果用《周易》的卦名術語來翻譯,不恰恰就是陰在陽前的《坤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