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秉忠又說道:“朝廷不能光有國號,還要有典章制度。請陛下允許臣兄弟二人替朝廷制定典章制度。”
元世祖爽快地答道:“依卿所奏。”
劉秉忠、劉秉恕兄弟找來金國舊臣劉國杰、劉居貞兄弟,參考金國典章制度,夜以繼日地埋頭編纂制定元朝典章制度。劉秉忠、劉秉恕制定了完整的元朝官僚體系,把它繪制成表格。他還制定各官署衙門辦公規則、公文程式,呈報給元世祖。元世祖異常滿意,下令頒布實施,奠定了元朝統治的基礎。劉秉忠調來一百名大內侍衛,讓他們演習朝見禮儀,直到熟練掌握后,方才讓元世祖觀賞審查。元世祖看罷,論功行賞,賜給劉秉忠十壇美酒,封劉秉恕當平陽(今山西臨汾)總管。
劉秉恕走馬上任,平陽連年災荒,百姓饑寒交迫,掙扎在死亡線上。劉秉恕不敢怠慢,連忙開倉放賑,救活了百姓,自己卻死掉了。劉秉忠強忍悲痛,每日仍忙碌不休,身體日漸衰落。元世祖見狀,借避暑的機會,帶著劉秉忠來到上都,讓他住在南屏山下佛寺里養病。劉秉忠閑不住,整理自己的詩文,編成十卷《劉秉忠集》,累死在佛寺里。元世祖將他的靈柩運回大都安葬,追封他當趙國(今河北邯鄲)公,讓他的侄兒劉蘭璋繼承爵位。
新年元旦,在劉秉忠修建的大都宮城正殿里,元世祖按照劉秉忠制定的禮儀朝見眾大臣。劉整出班稟報道:“朝廷奪取襄陽,宋朝已無險可守,臣愿意率兵從襄陽出發,沿長江東下,直逼臨安,迫使宋恭帝俯首稱臣。”
元世祖聽罷,喜笑顏開地說道:“朕封愛卿當驃騎衛上將軍,跟隨丞相伯顏,率領二十萬人馬,攻打臨安,滅掉宋朝。”
伯顏、劉整率軍從襄陽出發,沿漢江南下,大敗夏貴率領的宋軍,攻占鄂州(今湖北武漢)。劉整率本部人馬繼續東進,奪取淮南(今安徽六安),準備橫渡長江,直搗臨安(今浙江杭州)。伯顏惟恐劉整立下頭功,嚴令劉整原地待命,自己帶著劉國杰等部人馬沿長江順流東下,來到安慶(今安徽舒州),宋朝守將范文虎獻城投降。伯顏在長江南岸登陸,兵臨蕪湖(今安徽蕪湖)城下。劉整得到戰報,氣得捶胸頓足,口吐鮮血,癱倒在地,臨終前咬牙切齒地喊道:“伯顏搶了本將軍的頭功,本將軍死不瞑目!”
宋恭帝讓丞相賈似道率軍駐扎在蕪湖,抵擋元軍。賈似道被伯顏打得全軍覆滅,狼狽逃回臨安,被宋恭帝殺掉。伯顏窮追不舍,攻克臨安城,俘虜宋恭帝,宋朝滅亡。宋朝翰林掌書劉濠不愿意當元軍的俘虜,乘亂逃出臨安城,回到家鄉青田(今浙江青田)。劉濠組織武裝抗元,寡不敵眾失利,只好帶著兒子劉庭槐躲進深山密林中。元世祖論功行賞,封劉整的兒子劉埏、劉均、劉垓和孫子劉克仁當官,封劉國杰當漢軍都元帥,統領劉整原班人馬,封劉國杰的兒子劉脫歡當駙馬,讓他娶公主做妻子。
卻說劉骃隱居在太行山中,研究程朱理學,招徒授課講學,常常把自己比做諸葛亮,在門口高掛“靜修”匾額。對于上門求教的元朝達官貴人,他一概不見,閉門著述,寫下《四書精要》三十卷、《小學四書語錄》十一卷、《丁亥集》五卷、《劉骃集》十卷。元世祖派伯顏、劉整率兵南下進攻臨安,劉骃聞訊后,派弟子趕到大都,給元世祖呈上《渡江賦》。元世祖看罷,知道劉骃不贊成滅掉宋朝,微微一笑,將《渡江賦》扔到旁邊。劉骃見元世祖不采納自己的建議,異常傷心,口吟《觀梅有感》詩,詩中說道:“東風吹落戰塵沙,夢想西湖處士家。只恐江南春意減,此心原不為梅花。”
元世祖派人到太行山中,強行將劉骃接往大都。路過原宋、遼兩國國界白溝(今拒馬河)時,劉骃觸景生情,詩興大發,隨口吟道:“寶符藏山自可攻,兒孫誰是出群雄。幽燕不照中天月,豐沛空歌海內風。趙普原無四方志,澶淵堪笑百年功。白溝移向江淮去,止罪宣和恐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