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秉忠辭別蒙古世祖,離開上都,趕到中都。
劉秉忠帶領數十萬民夫,把金國都城東北方向城墻向外擴大,增修了新的城墻,建成新的外城。新外城呈正方形狀,方圓六十里,設有麗正、順承、文明、安貞、健德、崇仁、齊化、光熙、和義、肅清、平則等十一門。外城內有可容納數十萬人的居民區,其中既有蒙古達官貴人的宏大府第,也有漢族平民百姓的低矮房屋,道路交錯,胡同縱橫。在居民區旁邊有一個小城,專供來中都做生意的色目商人居住。色目商人來自花剌子模(今蘇聯烏茲別克)、木剌夷(今伊朗)等地,早就在中都定居,已逐漸演化成回族,其中有不少人姓遼艾遼艾。小城北面是新建成的皇城,皇城內西側是北、中、南三海構成的御苑,東側是宮城。宮城被高大的城墻所圍繞,墻里建有正殿、寢殿、香閣、游廊等建筑,供蒙古世祖聽政和居住。劉秉忠每日在工地來回巡視,忙得不亦樂乎,數年如一日,終于將新都建成。蒙古世祖滿意地將中都改名叫大都,封劉秉忠當中書省領事。
卻說劉整來到大都覲見蒙古世祖,啟奏道:“朝廷已占據中原十分之八的土地,宋朝偏安一隅,茍且偷安。如果我軍攻占襄陽,宋朝門戶洞開,必定滅亡。臣愿意當先鋒,攻打襄陽。”
蒙古世祖聽罷,拍掌叫好,說道:“朕封愛卿當鎮國上將軍都元帥,攻打襄陽,滅掉宋朝。”
劉整異常高興,咬牙切齒地說道:“臣決不辜負陛下厚望,不攻下襄陽,誓不還朝。”
劉整、阿術分別率領漢、蒙古軍聯合進攻襄陽(今湖北襄陽),劉國杰隨蒙古軍出征。漢、蒙古軍把城池圍得水泄不通,輪番猛攻,時刻不停。宋朝少傅呂文德知道襄陽是軍事重鎮,因此依托漢江險阻,把襄陽變成抵御敵人的要塞,堅守不降。劉整見硬攻不奏效,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派人進城要求罷戰言和,請呂文德允許蒙古軍在城外鹿門山和白河口開辟市場,雙方通商貿易。呂文德不知是計,當即應允。劉整乘宋軍不防備,在市場修筑土墻、碉堡,派重兵把守,鉗擊襄陽。呂文德的弟弟呂文煥發覺劉整居心不良,趕緊告訴呂文德。呂文德如夢方醒,可惜為時已晚,后悔莫及,活活氣死。宋度宗論功行賞,封呂文煥當襄陽知府。劉整在漢江中填土建造小島,在島上修筑炮臺,切斷了樊城與襄陽之間的水路聯系。劉整又打造數千艘戰船,從本部人馬中抽調出數萬熟悉水性的士兵,編練成水軍,專門攻擊漢江中宋朝的水軍。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四年過去了,襄陽雖仍在呂文煥手中,糧草、兵刃卻十分缺乏。呂文煥派人到臨安求援,宋度宗當即派夏貴、范文虎率兵救援。夏貴讓都統張貴、張順駕船闖過劉整水軍和炮臺封鎖,給城中運送糧草、兵刃。劉整率兵堵截,殺掉張貴、張順。劉整見呂文煥在城頭觀戰,縱馬來到城下,大聲喊道:“呂將軍,你已被鄙人圍困四年,躲在城里不敢出來。有種的出城來,與鄙人單人匹馬斗一斗,看誰的本事大。”
呂文煥聽罷,羞得滿臉通紅,彎弓搭箭,射中劉整。劉整身著重甲,只傷到皮毛,捂著傷口,對城上破口大罵道:“你小子竟敢放冷箭,待老子抓住你,一定要把你千刀萬剮!”
呂文煥又堅守數月,糧盡援絕。他抱著僥幸心理,派人出城去見劉整,請他投靠宋朝,保證封他當燕王。劉整不愿向宋朝投誠,反而架起大炮,猛轟樊城。蒙古軍乘勢進攻樊城,劉國杰率先登上城頭,奪占城池。蒙古世祖論功行賞,封劉國杰當武略將軍。呂文煥眼睜睜地看著樊城失守,干著急沒辦法,氣得抱頭痛哭。呂文煥知道襄陽孤掌難鳴,萬念俱灰,只好開城向劉整投降。
且說劉秉忠上朝,向蒙古世祖啟奏道:“本朝地大人眾,應當有國號,才能名符其實。《周易》上說:‘大哉乾元’,因此國號該叫‘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