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為太原解放獻身的黃樵松

2013/8/28 16:48:37 點擊數: 【字體:

為太原解放獻身的黃樵松
抗日戰爭時期的黃樵松將軍

    原國民黨第30軍軍長黃樵松,是一位具有愛國思想和民族氣節的軍人。在抗戰中,他擁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參加娘子關、臺兒莊和保衛武漢等戰役,屢建功績。抗戰勝利后,他不滿蔣介石的內戰政策,1948年11月在太原醞釀起義,事泄被捕,被押解南京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就義前他面對敵人的屠刀,寫下“戎馬仍書生,何事掏虎子,不愿蠅營活,但愿藝術死。”的《絕命詩》,表達了他矢志追求真理,愿為光明的新中國而獻身的精神。

    一、開始戎馬生涯

  黃樵松原名黃德全,字道立,號怡墅,1901年出生在河南省尉氏縣蔡莊鄉后黃村。幼年時,他家境貧寒,父親黃金玉常年給富戶扛長工,農閑時走街串巷,靠賣麻花、糖塊等糊口。后來舉家逃荒到太康縣城,在北大街開了個賣香箔的小鋪。為了改變貧困的家境,黃金玉節衣縮食供兒子讀書。黃樵松小時在村里念私塾,后入小學,1920年考入淮陽省立第四中學。在校兩年多,因交不起伙食費,每星期靠父親送一次饃饃。這使黃樵松少年時就體會到生活的艱辛,因而發憤讀書,每學期考試成績都名列前茅。

  尉氏縣附近有個朱仙鎮,是岳飛大敗金兵的古戰場。鎮內有金碧輝煌的岳王廟,民間流傳著“岳母刺字”、“馬踏番營”的動人故事。中學時代的黃樵松,幾次來這里憑吊,深為岳飛“驅逐胡虜,還我河山”的壯志雄風所感動。這對他后來愛國思想的滋長起了重要作用。

  1922年,河南久旱不雨,饑鴻遍野。黃樵松憤于國家貧弱,立志從軍報國,便毅然中斷學業,與同學張宗衡一道去報考馮玉祥的學兵團。檢查體格時,因個頭不高,在腳下墊了一塊磚頭,結果被發現,未予錄取。失望中黃樵松走出大門,抱著一棵大樹放聲痛嚎。中午,監考官出來,見他把樹皮咬掉一大片,問明情由,深為這種立志從軍的精神所感動,破例將他錄取。(董永昌:《回憶我的好友——黃樵松軍長》,《尉氏文史資料》第一輯)

  學兵團先在開封演武廳受訓,要求頗嚴。黃樵松不怕苦累,勤學苦練,測驗時各個項目成績優異。10月底,馮玉祥調任陸軍檢閱使,學兵團隨之開往北京南苑受訓。為了提高訓練質量,馮玉祥請來陸軍大學和保定軍校一批畢業生任教官。學習科目有軍人教科書,八百字課,簡明軍律,軍歌等等。出操訓練,包括刺槍、劈刀、射擊、器械體操,要求人人都會套數,人人都能在杠子上拿大頂,能跑八道阻攔;冬季還要舉行野外疊溝比賽。經過兩年多訓練,學兵們都達到了相當于軍校畢業生的程度。黃樵松的軍事知識和技能,就是在這個時期打好基礎的。直到后來他當上師長,還時常到靶場和士兵比賽射擊,而且常常彈不虛發。

  1924年,馮玉祥聯合胡景翼、孫岳發動“北京政變”,組成國民軍。黃樵松被挑選擔任馮玉祥衛隊連連長,旋升任營長。這年,馮玉祥與李德全結婚,黃隨待左右,出于尊敬,將其原名德全改為樵松。

  1926年廣東革命政府誓師北伐,馮玉祥從蘇聯回到國內,在共產黨人推動下組成國民聯軍,于9月17日在五原隆重誓師,強調要戰勝軍閥,達到北伐目的,“必須先打倒帝國主義”,“將國民軍建立在民眾的意義上,完全為民眾的武力,與民眾要相結合”。馮玉祥還鄭重宣布擁護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這時,一批共產黨員參加到國民聯軍中工作,共產黨員劉伯堅任聯軍總政治部主任。各級也開始建立革命的政治工作制度。所有這些,都使黃樵松處在一種熱烈的政治氣氛之下,并有機會與共產黨人接觸,初步懂得了一些革命的道理。

  1930年,黃樵松隨馮玉祥參加蔣、馮、閻中原大戰。馮失敗出走,殘部由蔣介石收編為26路軍,孫連仲任總司令。從此黃樵松離開馮玉祥而成為國民黨軍隊的一員。翌年3月,黃擔任孫部第27師高樹勛部81旅2團團長,隨該部由山東開往江西參加對紅軍的第二次“圍剿”。4月1日“圍剿”開始,孫部25、27兩師從宜黃、樂安分左右兩路出動,向東韶、小布進攻。5月22日,27師西援被紅軍包圍的蔣軍,在中村被紅軍殲滅近一個旅。黃隨殘部退往招攜。戰后,許多被俘放回來的士兵,暗中議論蘇區平分土地、婚姻自由以及受到優待的情況。黃樵松聽到這種議論,不僅沒有追查,內心也產生向往之情。此時正值梅雨季節,天氣炎熱,蚊蚋成群,北方來的士兵又多不服水土,虐疾流行,官兵厭戰情緒日增。促使黃樵松對這場內戰進行思考。1931年7月,蔣介石又發動了第三次“圍剿”,黃樵松在宜黃負責訓練新兵,沒有隨師出征。不久,九一八事變發生,中國共產黨向全國人民發出抗日救國的偉大號召,26路軍官兵中傳出“回北方,打日本”的呼聲。黃樵松面對民族危亡,內心十分痛苦。一天,他走到宜黃縣城外卓資山,遠眺北國大好河山,不禁在廟宇墻壁上寫道:“遙望東北半壁淪于日寇之手,實我輩軍人之奇恥大辱,何不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暴春霆:《回憶黃樵松將軍》,《尉氏文史資料》第一輯)抒發了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反對內戰的憤激心情。是年12月14日,26路軍參謀長趙博生、73旅旅長董振堂等率部1.7萬人在寧都起義。黃樵松與董振堂原有師生之誼(董曾在馮玉祥部學兵團任見習),又在西北軍共事多年,彼此思想接近,交誼甚厚。這次舉義黃雖未能參加,但思想上受到很大震動,對董振堂等的行動十分贊賞。在董振堂擔任紅軍第五軍團副總指揮后,黃在對部屬講話時,還毫不忌諱地稱贊董如何愛護百姓等高尚品德。

  蔣介石對寧都起義極為震驚,為防止其他有進步傾向的軍官步其后塵,黃樵松等被集中到南昌接受“整肅”。

    二、在抗日烽火中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發生,駐守湖北的26路軍27師官兵分頭由孝感、花園、廣水等車站開赴華北前線御敵。行前,將士們懷著戰死疆場的決心,紛紛給親屬寫了訣別書。黃樵松時任79旅旅長,他寫給妻子王怡芳的信中說:“此歡揮師北上,將與日倭決一死戰!他不死,我便亡,最后關頭便是今日。”

  當黃樵松揮師北上時,北平已經失守,長辛店、良鄉等地亦為日軍占領。為阻滯日軍沿平漢路南進,黃樵松奉命率79旅為先頭,挺進良鄉附近。7月29日夜,占領琉璃河、馬頭鎮,繼而派出便衣隊在良鄉以北地區襲擊敵人。8月2日,在良鄉、竇店間遇敵裝甲車一輛,載日軍數十人。黃指揮部隊將敵車包圍,全殲日軍并將裝甲車擊毀。在戰斗進行中,日機曾掠空低飛盤旋,被擊落一架。敵不甘心,復以汽車數輛,裝甲車兩輛載步兵百余人瘋狂反撲,黃指揮部隊沉著應戰,將其擊退。8月11日,南口方面戰事吃緊,為牽制日軍,蔣介石急電孫連仲令27師“即速進占良鄉”。黃奉命派出一個營、一個機槍連及便衣隊,當夜出發,翌日凌晨2時半一舉攀上城垣,沖入街市,與日軍展開巷戰。日軍經此意外襲擊,支持不住,丟盔丟甲。良鄉城幾乎全部克復時,接到蔣介石停止進攻良鄉的電話命令,黃率部撤出,返回琉璃河陣地。

  黃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太原道網 2000-04-2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