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報:2012年,您將自己的作品《培培》捐贈給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會,并以此作品拍賣所得的505萬元作為啟動資金,成立了“靳尚誼專項基金”,旨在扶植和培養青年油畫家。您有沒有關注過武漢美術界?有沒有您覺得比較有實力的后起之秀?
靳尚誼:具體哪些青年畫家好,我沒關注。但我有一個總的指導意見,要多關注各大院校教授美術基礎課程的青年教員。中國人太急躁,往往忽視了打基礎,所以重視培養這群人很重要。
楚天金報:您說到了您這一代,中國油畫才解決了美學上的基本問題,您也直言“油畫是西方人的藝術形式,中國人畫油畫其難度,就跟西方人畫國畫一樣難”,那您認為中國油畫未來前景如何?
靳尚誼: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觀察方式,甚至對美的定義與追求都與西方人不同,但我想既然到我這一代已解決了這個問題,以后的水平會更進一步發展的。
楚天金報:現在一談到文藝創作就強調創造性,您認為應如何培養創造性?
靳尚誼:首先,我認為中國現代社會普遍彌漫著急躁情緒,基礎還沒打好就空談創造并不好。其次,要真正培養創造性,應該從每一個家庭做起,父母對孩子不要壓制,要充分尊重他們,這樣創造力自然就來了。
近日,油畫《青年女歌手》火爆網絡,畫中人物為當年22歲的歌唱家彭麗媛。普通大眾借由這幅畫知曉了一個名字——靳尚誼。但作為中國油畫界的泰斗級人物,人們對靳尚誼的關注與了解,不應僅僅停留在《青年女歌手》上。
靳尚誼是我國當代油畫創作代表人物之一,長期擔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他創作的《塔吉克新娘》肖像油畫,被中國油畫界認定為“新古典主義”開始之作。他的作品《毛主席全身像》,多年前就曾拍賣至2016萬元天價。可他仍堅持“作畫不應賣錢”的理念,多次將畫作捐獻給中國美術館、家鄉美術館,成為盛傳的佳話。
4月7日,記者專程赴京,來到靳尚誼位于北京東四環的家中,對這位畫壇巨擘進行了兩個小時的獨家專訪。
為了“省錢”選擇美術
進入靳老家中,一股淡雅的百合花香撲鼻而來,進門第一個房間即是他的書房,左手邊是一整面墻的藏書,右側墻面上則掛著倪瓚的水墨畫,他笑著說:“中國畫的寫意精神太妙了,其中的意境值得玩味。”
今年已79歲的靳老,依然硬朗,耳聰目明,談到學術問題至激動處,他利落地從書柜中取出畫作集,擺在地上,俯身為記者講解。
靳尚誼出生在河南焦作中站區東王封村的一個書香世家,年幼時的他常臨摹連環畫,畫得既準又快。
1946年父親去世后,原本清貧的家庭更捉襟見肘。1947年,他到北平(現北京)投靠外婆,在“九三中學”讀初中。這所中學以美術教學見長,有學校的長輩師長提醒靳尚誼說:“你對畫畫那么有興趣,又有繪畫的天賦,怎么不去考北平國立藝專?那個地方有公費,還有獎學金,可以省錢。”因為這種樸素的考慮,靳尚誼動心了。那時,已快到了入學應試的時候,靳尚誼只匆忙準備了一段時間,便通過了應試。靳老謙虛地回憶道:“那時流行一句話‘男學工,女學醫,調皮搗蛋學體育,花花公子學文藝’,文藝在普通人眼里是富貴子弟才學的,報考的人少,競爭遠沒有現在藝考那么難,我也就被錄取了。”
在“馬訓班”與油畫結緣
靳尚誼1949年考入“國立藝專”。1950年,在北平“國立藝專”和“華北大學”美術系的基礎上,國家建立了中央美術學院。
在“國立藝專”學習一年后,靳尚誼又成為中央美術學院建院后的一年級學生。1954年,靳尚誼順理成章地成了新中國成立后央美的首屆畢業生。
本科畢業后,靳尚誼接著研究生深造,靳尚誼此時才真正接觸油畫。而讓靳尚誼在油畫上找到感覺的,是在蘇聯著名油畫家、斯大林獎金兩次獲得者馬克西莫夫指導教學的油畫訓練班里。對于現今很多人詬病蘇聯油畫的正統性以及馬克西莫夫的水平問題,靳老嚴肅地說:“現在很多人把蘇聯的油畫和歐洲的油畫割裂開,其實這反而是意識形態的,是錯誤的。人家是‘一家子’啊。馬克西莫夫也許并不是那時歐洲最頂級的畫家,但是一位優秀的青年畫家兼優秀的教員,他第一次完整地向中國介紹了歐洲繪畫的一整套標準、程序。這段學習不但糾正了我以往對繪畫的很多誤區,可以說我的油畫基礎就是那幾年打下的。”
4月2日到 4月21日,武漢市民可以在武漢美術館里看到靳尚誼的鉛筆素描作品《拄棍的老人王大爺》,這幅作品正是剛滿21歲的靳尚誼,在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時所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