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愛情從央美開始
隨著油畫班畢業,靳尚誼的個人生活也發生了變化——他結束了單身生活。靳老笑著說:“我在美院是年齡較小的,畢業時只有19歲,然后又留校做研究生,所以,一直沒有機會戀愛。我真正開始戀愛,是進油畫班才開始的。我在那里認識了同學楊淑卿。她比我低一級,學的是雕塑。”
楊淑卿先生已于2006年仙逝,靳老深情地回憶道:“1957年,從油畫班畢業后,我們就結婚了。她是學雕塑的,我是搞油畫的,雖然專業不一樣,但都算藝術范疇,相互之間都有些影響。幾十年來我們的生活非常穩定,特別是在困難時期、文革時期,我們同甘共苦,互相支持幫助。相比起來,現在人們的婚姻太動蕩了。”
1978年,靳尚誼被任命為油畫系副主任,之后長期擔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我算勉強掌握油畫”
1983年,靳尚誼創作了《塔吉克新娘》,評論認為,這標志中國油畫界“新古典主義”的開啟。而靳老則樸實而直接地說:“1978年我去新疆、藏區采風,直到1983年才畫出《塔吉克新娘》,是因為1982年我去美國探親,在那一年中,我看到了世界最頂級的油畫作品,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他們給我總結了一個‘新古典主義’,其實這個古典主義在15世紀的歐洲就有的,只不過中國辛亥革命后才有了油畫,卻只拿來了同時期的‘印象派’風格,古典主義在中國是空白的。我也并不是為了創造什么風格而作畫,只不過是為了解決油畫中很基本的體積問題,才采用了古典的形式,從而達到了西方造型體系的審美要求。”靳老頓了頓,一字一句地說:“油畫傳到中國100年,到我這里是第三代,其實只可以算作勉強掌握。”
1984年,靳尚誼通過中央音樂學院的教授朋友牽線,請了三位女研究生做模特,其中就有當時還在中國音樂學院讀研的彭麗媛。
油畫《青年女歌手》背景處理別具特色,選取了宋代山水畫大師范寬的《雪景寒林圖》,他將北宋山水和現代人物通過西方油畫手法,奇妙地融為一體,畫面渾厚而單純。而畫中的彭麗媛質樸安靜,扎著簡單的馬尾辮,眼神中泛著光彩——這也是該畫作最具魅力的地方之一。畫家和畫中人都沒有想到,他們是在為30年后的中國第一夫人繪制重要歷史形象。現在此畫藏于中央美術館,很少對外展出。
而靳尚誼之后的作品,如《黃賓虹》、《八大山人》等,在中國山水畫與油畫結合的藝術探索上,走得更遠。講至此處,靳老情不自禁地比劃起來:“國畫講究空靈,留白即是學問。而油畫則要求畫滿,如何又創新又統一,我費了勁了。”正是這種一幅作品畫一年的求索精神,使靳老的風格不斷變化,但正如他所說,“再變也是我風格”。
捐獻畫作傳佳話
近年來,靳尚誼的作品深受收藏界歡迎,2009年6月,靳尚誼從藝60年最重要的代表作《毛主席全身像》在廣州2009春拍以2016萬元天價震撼全場,也是靳尚誼歷年來作品拍賣成交價最高的一件。
據統計,靳尚誼超500萬元拍賣價的作品有8件,超100萬元的作品達到34件,正是這樣一位“千萬級身價”的畫家,在迎接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的日子里,向中國美術館捐贈油畫、素描共39件作品,成為佳話。
對此,靳老的回答再次顯示了他的樸素與豁達:“我的觀點就是畫畫不賣錢。我們那代人生活里利益的元素比較少,我很滿意自己的生活,有房住,有工資,拿畫賣錢,我沒這個需求,也沒這個習慣。現在拍賣會上的畫,大多是文革時流失的,或我私人贈給別人的。不過現在的年輕人想賣畫我也能理解,這也很正常。”
現任中央美院院長潘公凱這樣評價靳尚誼:“靳先生作品的高明之處,在學識,在技巧,在閱歷,但背后卻是一種真誠,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
所謂大師,即是如此,靳尚誼幾十年來為美術創作、理論、教育各方面做出了杰出貢獻,在他的探索推動下,中國油畫開啟了新古典主義大門。而與他聊天時,他每一個細小的舉動,每一句簡單的話語,都于不經意間散發出令人敬佩的醇醇魅力。【原標題:畫壇巨擘靳尚誼:用筆繪就時代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