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克明其人
2002年,創辦黃河流域第一家民間環保組織“綠色未來環境保護協會”;
2003~2005年在黃河灘區濕地建成6個鳥類保護站;2005年,籌建我國第一家由民間組織實施的“黃河生態監護站”;2005年,榮獲“中國青年豐田環境保護獎”;
2006年,榮獲“地球獎”;
2007年,入選“2006杜邦環境新聞人物排行榜”,排名首位;
2008年,當選為河南省新鄉市環保大使、環保十大杰出人物。
宋克明是河南省新鄉市長垣縣城關鎮呂樓村一名普通的農民。他獲得的榮譽很多,頭上閃耀著無數的光環。但他卻訥訥寡語,很少談及自己輝煌的事跡。
1
宋克明清楚地記得,兒時的天然文巖渠水清澈得幾乎透明,但隨著渠邊企業的增多,渠水逐漸變渾濁。尤其是到了2000年,渠水變成了黑色。
記者初次見到宋克明是在北京觀旗賓館的大堂里,當時他看上去很疲憊,微闔雙目,斜倒在沙發上,似睡非睡。他說,晚上要乘10點多的火車趕回新鄉,為節省一天的住宿費,所以提前辦好離店手續。后來據中央電視臺新聞報道,那天恰是暑運最高峰。從站臺上往車廂里望去,黑壓壓一片,地板上擠滿了無座的乘客。而宋克明為省下臥鋪錢又在人粥中熬了一夜。
新鄉市火車站距長垣縣還有近60公里的路程,宋克明是清晨4點多下的火車,那個時間段還沒有駛往長垣縣的公交長途汽車,他只能等到天亮后再走。于是,宋克明住進了兩塊錢1小時的大車店,與幾十個人擠在通鋪上忍到天亮。
他跟記者說:“這樣一天省下來的費用,足夠一個護鳥巡查員一年的支出。”
宋克明家住長垣縣呂樓村,走進村子發現,家家戶戶幾乎都住二層小樓,給人殷實富足的感覺。然而在村子東北角,兩棟小樓的夾縫間,藏著兩間不足30平方米的破舊房屋,如果不是低矮院墻圍著,誰見了都會誤以為是被人遺棄的院落,然而這就是宋克明家。
宋克明對自己很摳,但他曾經卻是村里的有錢人。據他的朋友說,早在20世紀80年代,人們還守著一畝三分地時,他就已經擺脫傳統意識的束縛,率先注冊了自己的建筑隊,攢下了十幾萬元錢。后來,“中國青年豐田環境保護獎”獎勵他10萬元,“地球獎”獎勵他3萬元。再加上建筑隊每年的收入,他至少也有幾十萬元的“家底”。但這些錢基本上全被他用于環境污染調查,保護濕地,維持黃河生態監護站及每年的6·5世界環境日的宣傳,并且還在繼續投入。這使得宋克明家徒四壁,就連他唯一的兒子也因家里實在拿不出錢供他上學,不得不輟學去昆明打工。目前,他家只能靠妻子在附近一家網吧打工每月掙500多元來維持生活。
對此,他的家人不理解,別人也發出質疑,不斷地問:“這小子怎么了?是瘋子還是傻瓜?”然而,宋克明卻誠懇地說:“在我還當村委會主任時,便開始對周邊的環境污染進行調查,隨著對污染源調查的深入,我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也越來越清晰,越是認識的深刻越覺得環境保護這件事必須做,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每個人都應承擔一份社會責任,對它給予珍惜和保護。”
宋克明有這樣的覺悟并無怨無悔地走上環保之路,應該說是從他父親得癌癥開始的。
1993年,呂樓村附近準備建一家冶煉廠,當時他是村委會主任。當企業籌辦負責人找到他提出建廠時,他和村民們研究,認為村里太窮,應該有企業作為支撐,如果村里有工廠,至少可以招一些村民進廠上班,擴大就業,同時也可以改變村里的落后面貌,因此大家都非常支持。可是冶煉廠建成一年后,村民們發現廠里的煙囪不斷冒黑煙,隨著煙塵的飄落,總伴有刺鼻的怪味,熏得村民晝夜不敢開窗通風。而煙塵落到莊稼和樹葉上,植物竟一片片地發黃、枯萎,很快便死掉,甚至冬天下的雪竟然是黑色的。
企業一天天地興旺起來,村里患癌癥的人卻增多了;貞浧甬斈甑那樾危慰嗣餮酆瑴I水,心情沉重地說:“當時我們村有407人,兩年時間內,竟有10余人患上了癌癥,其中年齡最小的只有7歲。1995年,我父親患上了食道癌,去安陽醫院住院治療。在老人住院期間,我發現住院的癌癥病人中有八九位是我們村的。對此我很不明白,為什么我們村得癌癥的人那么多?于是,我咨詢了有關專家,從專家那里得知,人類80%的癌癥與環境污染有關。”
從此,宋克明踏上了漫漫環保路。
天然文巖渠是黃河的一條支流,它從呂樓村經過。宋克明清楚地記得,兒時的天然文巖渠水清澈得幾乎透明,但隨著渠邊企業的增多,渠水逐漸變渾濁。尤其是到了2000年,渠水變成了黑色。每當他從渠邊走過,看到黑呼呼的水,心就止不住地顫抖。
他對記者說,讀高中時,他經常閱讀《中國青年》等雜志,至今他還記得在雜志上看到的一些有關環保方面的文章,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幅漫畫。他說:“這幅漫畫的名字叫《21世紀的乞丐》,畫了一個身著西裝革履的中年人,手里拿著一個乞丐碗,乞求別人施舍他一點兒干凈的水。這幅漫畫給我的震撼非常大!我想,如果水真的都被污染了,人類的末日可能就到了。”
然而天然文巖渠真的污染了!為了查清污染原因和污染的實際狀況,2002年8月,他騎著摩托車開始為期10天,行程200多公里的污染源調查。
天然文巖渠流經原陽、延津、封丘、長垣,至濮陽市渠村排入黃河。從2002年起,由于沿渠各縣眾多的造紙廠、水泥廠將大量生產廢水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放到渠內,致使天然文巖渠成為河南省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
沿途,宋克明采取各種暗訪手段,掌握了大量翔實的資料,他把這些資料和具體事實證據進行認真整理、分析,寫出正式書面報告送交給當地的有關部門。他的報告引起了當地人大代表們的重視,代表們根據他的調查報告整理成5份議案,提請當地政府關停向天然文巖渠排污的企業。
為鞏固來之不易的調研成果,宋克明又自掏腰包,從全國各地請來環保專家、政府官員和新聞單位,在長垣縣召開了“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萬人大會。會上他發放了1萬多份“保護母親河倡議書”,并將環保理念通過各種方式向世人傳播。會后,他邀請與會的專家、記者沿天然文巖渠邊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實地調查。
這一系列的環保行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2005年初,河南省政府做出決定,對天然文巖渠等三大污染流域進行重點整治。根據省政府的決定,新鄉市對天然文巖渠流域的污染源進行了拉網排查。依據調查結果,新鄉市政府決定取締8家中小企業,關閉5家污染嚴重的造紙企業,并對造成污染的一大批相關責任人進行了處理。
面對被關閉的企業,宋克明沒有盲目樂觀。他說:“這是一個好消息,也是一個壞消息。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