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這個時候您的想法有改變嗎?
田桂榮:沒有改變。
記者:什么時候把收廢電池真正是作為一個環保的工作來做?
田桂榮:后來收的多了,環保局就知道這個事了,環保局說,老田這是一個好事,你做回收箱給環保局這里也送個回收箱。我說中中中,他說我們這兒有簡單的環保書,我說你不用說了,我買環保書我跑遍了,我都買不到。我到鄭州我說有環保書沒有?人家聽不清楚,說"黃色書"?我說有環保書沒有?整個都沒有環保書,當時書店都沒有。他一給我幾本,環保簡單的書,還有《地球變暖》這幾本書,晚上天天擱在我床頭我瞧, 越瞧越感到,這個比公益事業還重要,是個環保。
記者:得到環保局的支持了。
田桂榮:得到環保局的支持。
四、五個月過去后,陸續有人開始給田桂榮送來了廢舊電池,她們放在各個商場、學校等公共場所的廢舊電池回收箱也經常被裝滿,田桂榮和老范去把它們拉回自己的店里,再運回老家新鄉縣合河鄉范嶺村。就這樣,到2002年,田桂榮回收的廢舊 電池達到65噸。
記者:這個 65噸電池都是怎么收集起來的?
田:我到哪個地方都宣傳,到澡堂洗澡的時候也跟人家宣傳電池污染環境,連澡堂搓背的人,人家每天下夜班,到賣電池的批發市場把廢電池撿起來。我也很感動,我說搓背的人也喚醒她的環保意識了。河南師范大學的學生也主動站在那兒瞧,問我要環保資料,開始回收廢舊電池。頭一年大概二、三十噸吧,到第二年都五、六十噸了。
記者:都從什么地方來的呢?
田:大部分新鄉地區的,我們賣電池的,他們自己都沒有扔,都在那兒存放呢,都一網打盡。
記者:您怎么能做到一網打盡?
田:廠家都跟我特別好,跟我都特別熟悉,一說污染環境,小廠的都不報自己的名偷偷地給我。
記者:廠家也不回收電池,它怎么會有廢舊電池?
田:他做報廢的,有的過期的。廠家這個量也不小啊,我們新鄉是基地,廠家也經常都是一噸半噸的,
記者:開始作為一個公益事業來做,就是回收廢舊電池。想來幫助一下生意,后來達到這個效果了嗎,生意好轉了嗎?
田桂榮:那時候根本都顧不上生意了,生意天天賠錢,生意可不好。
記者:你自己的生活現在來源是什么?
田桂榮:我自己的生活來源非常艱苦。
記者:但是你還是一家之主,你還有孩子,你還有家庭。
田桂榮:有一次一個人在網上說田桂榮,你必然有個小家,不容易啊。我顧不上家,外孫女兒三歲了,不認姥姥,我說姥姥呢,她說姥姥在電視里,認姥爺,認舅舅。當時我心里可難受了。后來我就說,一定得叫外孫女認識。我說我是你的真姥姥啊,親姥姥,我給她講故事,最近這一年馬上認識我了。
就在田桂榮干勁十足回收廢舊電池的時候,新的問題又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廢舊電池堆放在田桂榮的父母家、女兒家,連自己準備給兒子娶媳婦的新房都堆滿了廢舊電池。此時,她才想到這么多的廢舊電池該怎么辦呢?
記者:這個時候你還覺得可以收這些廢舊電池,你收了做什么用,放到什么地方?
田:當時都遇到難處了,我想了,我說那我去找防空洞吧,老范的戰友是管防空洞的科長、主任。那我得問環保局局長,環保局局長說這防空洞可不敢,打起來仗一分一秒也不能放,防空洞也不能放,我說那怎么辦?那一段是心情最不好了。
記者:還有沒有繼續收呢,這個時候?
田:送的人也多了,每天都給你送。
記者:這個時候心里有沒有想,算了,到此為止吧,別再收了,沒地方放了。
田:老范說了,老范說別收了,別折騰了,老范是一直說我,我沒有打退堂鼓。我又去請教河南師范大學的楊教授,楊書廷說不要超過一米高,不接觸水不污染,通風,一米高,科學封存起來,就中了。
此時,環保部門向田桂榮提出:目前,在缺乏有效回收的技術經濟條件下,不鼓勵集中收集已達到國家低汞或無汞要求的廢一次電池。而且有人認為廢舊電池集中起來污染可能比分散污染更大。
記者:您聽到這個消息以后你覺得意外嗎?
田:心里頭可不是個滋味,心里頭可難受。我說這怎么辦,我跟我兒子就說了,我說海濤,如果說這電池要是處理不了,娘我死了都是張著嘴瞪著眼,肯定死不瞑目,因為我這一點事沒有弄好,又給你留下了禍根。
記者:您自己內心就沒打退堂鼓?
田:沒有沒有,后來我簡單想想教授說的話,我相信教授。
記者:他們肯定了你的做法嗎?
田:肯定我的做法,他們說你這樣做起了一個杠桿作用,起了一個無害處理往前推動的作用。
記者:我聽說這個時候有人提出來要跟你收購這些廢舊電池。
田:小商販都來,幾百塊錢一噸,賣給我們吧。
記者:你為什么不干?
田:我不賣。
記者:為什么不賣?
田:湖南有個小商販來了,他說我給你出三百塊錢一噸,我說你要什么?他說我要里面的銅針,我說你是哪兒的?他說是他湖南的,我說我要賣給你,我自己想,將來我又成毛主席家鄉的一個污染(源)了,我賣給他了,我說我不買,給我一萬塊錢我也不賣,很多人來找。
記者:你為什么不賣,你的原意不是變廢為寶嗎?
田:因為多了,因為這么多國內外的媒體關注,這個事成個大事了,一定要處理好。
2000 年 6月田桂榮在《中國環境報》上發表了題為《誰能幫我處理20噸廢舊電池》的文章,引起很大的反響,許多人都在為這些廢舊電池尋找出路,2002年12月24日,河南省環保局將田桂榮的這些廢舊電池拉到了新鄭市的一個倉庫里。
記者:這個跟賣給私人有什么不一樣?
田桂榮:那絕對不一樣,無償地交給政府特別高興。
記者:有什么不一樣?
田桂榮:你賣給私人,將來歷史上哪兒污染,找我的事。你交給政府,政府肯定要妥善處理的。
記者:您現在還收電池嗎?
田桂榮:現在還收,誰送來都收。
記者:不是說不讓你收了嗎?
田桂榮:他是說不讓收,他也沒有說制止你收,我認為,我從來沒有跟客戶、學生說,不收電池。
記者:收了以后怎么辦?
田桂榮:還拉到家。
記者:送了以后你沒有辦法處理這些廢舊電池。
田: 有文件已經卡死(要求)用環保電池,這些電池早晚都要得到解決的,肯定得到解決的。
記者:不做了行不行?
田:不做不中。
記者:怎么不中?是您自己不中,還是社會不中?
田:我做那個事從那么難到現在,好像結出來果似的,不做那不中。
記者:您為什么那么執著要做這件事?
田桂榮:因為環境保護特別重要,關系到每個人的身體健康,
記者:道理很對,跟您有什么關系,跟您個人有什么關系?
田桂榮:因為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自己,所以我要堅持這個事。我已經迷上這個事,我感覺到比做生意重要,比蓋一個大樓重要,
廢舊電池拉走之后,癡迷環保的田桂榮又開始了新的環保工作。2001年,田桂榮個人投資2萬多元創建了中國第一家農民個人主辦的專業環保網站--田桂榮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