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大多數人知道你的名字,是因為你多年來一直從事和綠色有關的活動,至于為什么要創辦“墨子綠色與和平獎”,這里面有什么緣起嗎?
葉欖:要說緣起的話,時間要上溯到上世紀90年代初的時候,那時,我就開始關注綠色與和平問題,并把自己原來的名字“葉春東”改為“葉欖”,即寓意綠色與和平。1993年元旦,我旅行全國,開始了自己的公益環保與和平之旅,一晃已經20年了。先是在中國旅行,接著開始把足跡向世界延伸。在公益旅行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讓綠色與和平理念深入人心,讓更多的人都來參與綠色與和平這一偉大而神圣的事業。便嘗試著做了一些活動,比如“希望工程萬里行”、“綠色希望行”、“傳媒綠色行”、“鐵路綠色行”、“綠色與和平之旅”、“綠色餐桌”、“大愛江河”等等,雖然名稱各異,但主題一直都是在呼吁大家關愛綠色,呵護和平。
這期間,我得過不少公益環保領域的獎項,僅獎金就得了10余萬元,這些獎金已全部作為我這些年開展公益活動的經費。在我得的這些獎中,有一個國際性質的環保獎“福特汽車環保獎”對我的觸動較大。去年12月初,我去北京領該獎的時候,當時就想,我們中國這么大,為什么就沒有一個面向國際的環保獎呢?再說到和平獎,我們倒是連出了兩個,一個叫“孔子和平獎”、一個叫“孔子世界和平獎”,打著國家文化部的旗號,而文化部根本不認賬,一個月內連續兩次叫停,因為這兩個獎有圈錢的嫌疑,評選程序草率,評獎過程缺乏透明,且評獎機構內部內訌不斷,最后鬧出了國際笑話。當時我就想,能不能設一個體現中國元素、面向世界的環保與和平獎,來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環保與和平理念?當我把這一想法和公益環保圈子里的朋友分享時,他們都紛紛表示贊同。
從地理上來說,我出生在潢川縣,從小就深受潢川和平文化的熏陶。我的家鄉潢川,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兩千多年前的古黃國在歷史上綿延千載,堪稱與周邊諸侯國和諧的典范。另外潢川縣南城小南海是舉世罕見的“五教共存”圣地,是世界和平文化的集中體現。
記者:中國古代圣賢很多,為什么獨獨選擇墨子冠名這個綠色與和平類的獎項呢?
葉欖:在中國古代圣賢中,我對墨子情有獨鐘,這是因為墨子不僅有“非攻、兼愛”的和平理論,更是一位偉大的行動者。歷史上有記載的就有止楚伐宋,止魯攻鄭,止齊伐魯等。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莫過于勸誡楚王不要攻打宋國,并用自己的智慧大破公輸般的云梯。另外,墨子在當時厚葬成風、勞民傷財、講究排場與奢華的社會大背景下,大力提倡節葬和節用,并帶領弟子們身體力行,這用現在話來說就是踐行低碳環保,其理論和行為都是綠色的生態的,是極其具有前瞻性的,對我們現在解決環境和社會問題有很強的借鑒意義。我在2009年出過一本叫《和平之魂》的書,開篇第一個人物,選擇的就是墨子,在書中我尊他為綠色圣哲、和平斗士!并借助該書,向很多為和平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物致敬!其實,除了墨子以外,我們東方智慧里還有很多環保與和平的元素,但缺少挖掘、提煉和拔高,我愿意在這一方面做一些嘗試。
記者:對很多人來說,一個人做一個面向世界的獎項,是想都不敢想的,而你既去想了,又去做了,最后還做成了,真是不容易。
葉欖:不敢說我把“墨子綠色與和平獎”做成了,揭曉才是第一步,以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說實在的,此前我心里也沒底。但我心態還算好,我知道,一件事情能否做成功,不僅僅是自身努力所能決定的,還和政治氣候,社會需求、人心所向關系極大。另外,我有一句座右銘是:有夢就有希望,努力就有可能。只要機緣好,一些看上去很難做到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記者:我發現“墨子綠色與和平獎”地球公民評審團里有很多在中國公益環保界、慈善界、社會科學界、教育界、文學藝術界很有影響的人物,比如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官員、世界徒步協會領導、全國人大代表、全球和平婦女、亞洲諾貝爾獎“麥格賽賽獎”獲得者等人物,你是如何說服他們參加評審團的?
葉欖:為了彰顯“墨子綠色與和平獎”評選的公正性、權威性和公眾參與性,我邀請或通過朋友邀請了118位“墨子綠色與和平獎”地球公民評審團成員,他們分屬各個不同領域,有的還是一些領域的翹楚和領軍人物,客觀地說,能做到這點確實不容易。我不知發了多少短信,打了多少電話,發了多少電子郵件,還有的親自登門邀請。可以這樣說,在整個活動中,邀請評審團成員的工作量最重最繁雜。當然,這118位評審團成員更多地是沖著先賢墨子“非攻、兼愛、節用、節葬”的精神,沖著活動的公益性來參與的,絕不是我葉欖有多大的能耐,換一個人來做,我想他們也會伸出支持之手。
記者:在118名“墨子綠色與和平獎”地球公民評審團成員中,我還看到了兩個特別的成員,一個是甘肅隴南的橄欖樹,一個是小狗樂樂,請問有什么寓意嗎?
葉欖:在本次活動中,我特別強調了“地球公民”概念,“地球公民”也即“世界公民”,是一種具有國際視野、開闊心態、獨立人格、自然關愛、人文關懷的公民類型,是世界綠色與和平的基石。另外選擇一棵樹和一只狗作為評審團成員,是一種創新,也是自然關愛的具體表現。在我們這個地球大家庭中,除了人類,還有植物和動物。而在我們的現實語境中,動物和植物長期缺席,它們作為自然萬物的組成,也要發聲,它們的聲音由誰發,當然是由關心它們的人或組織來代發。在本次活動中,這兩個特別的評審團成員也投了票,當然它們的投票,是由關心它們的人代投的。
記者:“墨子綠色與和平獎”有沒有獎金,獎品有那些呢?
葉欖:“墨子綠色與和平獎”沒有獎金,重在精神激勵,弘揚獲獎者“愛綠色,創和平,護地球”的精神。獎品主要來自評審團成員提供的一些和綠色環保有關的東西,目前,獎品創意和獎品征集還在進行中,希望有興趣的讀者朋友們可以和我聯系,如果您有好的創意或好的作品要贈送給獲獎者的話。
記者:首屆“墨子綠色與和平獎”揭曉儀式為什么選擇在信陽平橋“郝堂茶人家”舉行呢?
葉欖:“郝堂茶人家”是由信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