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二十年,十三個國家,河南籍志愿者葉欖用自己的足跡踐行著環保理念。二十年來,葉欖曾獲得多項與環保有關的榮譽,包括中國環保的最高獎項“地球獎”。對他來說,宣傳環保并非“堅持”,而是一種享受。
2002年,葉欖曾來石家莊做“綠色傳媒”活動。時隔十年,昨日,葉欖再次來到石家莊,準備為他的帶著“綠色餐桌”的活動做宣傳。
“綠色餐桌”,不只是“光盤”
多年來,葉欖發起與參與過多項環保宣傳行動:“希望工程萬里行”、“綠色希望行”、“傳媒綠色行”……。2011年元旦開始,他又籌劃發起了“綠色餐桌”的行動并身體力行,行走80多個城市做宣傳,石家莊就是其中的第82站。
“綠色餐桌”活動的緣起,和葉欖在馬拉西亞的一段經歷有關。2011年,葉欖在進行東南亞、南亞七國之旅時來到馬來西亞,參與當地一個環保協會300余人的聚餐。飯后發現,餐盤干干凈凈沒有一點浪費,甚至連廚房都沒有泔水桶。這次就餐給了葉欖很深的印象:只有觀念深入人心,環保行動才會暢通與徹底。
回國以后,葉欖便開始思考如何將減少餐桌浪費的環保理念進一步推廣,于是便有了“綠色餐桌”的創意。葉欖將這一活動的理念概括為八點:低碳生活,素食先行;多素少葷,健康一生;適度點菜,吃光打凈;節約糧食,反對浪費;野生動物,遠離餐桌;公筷公勺,衛生干凈,一次餐具,拒絕使用;禁煙減噪,文明清靜。
“主要是到學校和餐館進行宣傳。”葉欖說,來石家莊前,他曾在邢臺職業技術學院給學生做過一場演講,主要內容就是宣傳“綠色餐桌”的理念。餐館則是葉欖宣傳“綠色餐桌”的另一個陣地,葉欖希望有更多的餐飲店加入“綠色餐桌公益聯盟”,以餐館的力量倡導節約環保。
兩萬元窮游7國140天
葉欖宣傳環保理念并未將眼光局限在國內,為了借鑒國外環保方面的經驗,他曾先后游歷了13個國家,和當地的環保組織交流經驗。作為一個環保志愿者,葉欖采用了最節約的辦法游歷這些國家,用兩萬元人民幣在七個國家度過了140天,這也是葉欖十分引以為豪的事,他稱之為“窮游苦行”。
“作為環保倡導者首先要身體力行,不但不能浪費,對自己的要求還要更嚴格。”葉欖說,在印尼雅加達時,住宿標準是每晚20元(人民幣)上下,就一家一家旅店的問,結果在市區一直尋找到半夜,發現最便宜的旅店也要50多元,最后一直找到了貧民窟,終于尋到一家十幾元的旅館,這才安心住下。“那個地方沒有自來水,都自取地下水使用,可能已經被污染了,還有海水的咸味兒。”
近距離的出行,葉欖通常都是徒步,遇到非坐車不可的時候,葉欖就選擇搭順風車。“什么樣的車都做過,有時一天換好幾種交通工具,汽車、摩托、拖拉機、牛車。”葉欖說,身體受罪是難免的,但心里的成就感會油然而生。
葉欖告訴記者,他的游歷資金除了寫書、獲獎獎金所得外,還有有朋友資助。“這些錢要是浪費了就不僅僅是違背宣傳環保的初衷了。”
“做志愿者很上癮”
多年來,葉欖宣傳環保的行動并非一帆風順,“綠色餐桌”的宣傳也遭遇了不少困難。葉欖說,很多時候,連續幾天都找不到一個愿意讓他演講的學校,到餐飲店洽談“入盟”也困難重重,葉欖對此并不感到悲觀。“行動快有一年半了,有人反映冷淡也正常,改變是慢慢發生的。”葉欖說,在給學生演講以后,一屋子人聽了他的理念,哪怕只有一個人去做,他也會感到很欣慰,因為改變已經發生。“更何況有時一天就有好幾場演講,情況并不壞。”
除了來自事業方面的壓力,對于已近不惑之年的葉欖來說,和家人的交流也需要認真打理。葉欖告訴記者,在做志愿者初期,他的母親并不十分同意,認為這是不務正業,但在他的堅持下,他的母親雖然不支持,但還是默許了。“我媽平時比較節儉,家中的飯菜從來不讓浪費,我做的事總的來說還是合她的脾性。”葉欖笑著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有哥嫂在家照顧母親,他才能在外“瘋”這么多年。
面對各方的壓力,仍能環保宣傳二十年,葉欖說他并不是在“堅持”,而是“享受”。“其實做環保志愿者很上癮。”葉欖說,他在做環保宣傳時,每一天都能看到一些變化,看到聽過自己演講的人做出的改變,不時接到他們的電話,他就很高興。“這些小的改變慢慢就會積累成一股綠色的力量。”
葉欖告訴記者,今年他準備走50個城市,現在已經去過31個了,后半年的時間也排的滿滿的,除了繼續宣傳“綠色餐桌”外,下個月,葉欖也要著手準備“墨子綠色與和平獎”評獎活動,他是這一民間獎項的發起人。到年底,葉欖會到四川雅安,給那里的百姓現場書寫春聯,此前,他已經連續四年到汶川給當地的居民書寫春聯。【原標題:環保志愿者葉欖:窮游苦行是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