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來,他窮而思進,在生活磨礪面前不低頭,從一名提灰搬磚推車打雜的小工,逐漸成長為建筑行業技術過硬的行家里手。他富而思源,曾經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孤兒”,如今是700位孤寡老人共同的“兒子”。他不僅捐出了錢,更重要的是獻出了愛,用包容世界的善心和平凡無私的舉動,讓那些貧病老弱幼者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黃久生是個苦孩子,但懂得“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道理。為報答鄉親們的養育之恩,13歲的他曾在一個深夜,用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為鄰居家的水缸挑滿水。18歲出門打工、逐漸致富的黃久生,內心時刻激蕩著報恩的情懷。15年來,每逢年節,他都為雙柳樹鎮的孤寡老人送去衣被、米面和現金,從未間斷。村民呂中秀的丈夫患了癌癥,黃久生把治病錢送到她的家里,呂中秀的丈夫去世后,黃久生把她接到家里贍養。2008年,黃久生投資45萬元在雙柳樹鎮建設一所敬老院。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國家補貼外,其他費用全部由他個人承擔。
黃久生總是不遺余力地支持家鄉建設,先后為助學、修路和改善文體、醫療設施捐資數十萬元。2010年,他出資260萬元為家鄉新修一條道路。黃久生還從家鄉帶出1萬多人的務工隊伍,每年可為家鄉帶回上億元勞務收入。
面對遭遇困境的人,他慷慨解囊,先后為白血病患者小黃冠、曹靈、陳輝,癌癥患者曹芳、邱炳東等人捐款20余萬元,資助22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汶川地震發生后,他捐款15萬元,繳納“特殊黨費”5萬元。
黃久生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敬老之星等榮譽稱號,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入選中國文明網“中國好人榜”。【原標題:河南省潢川縣黃久生:全國助人為樂模范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