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日前派專人將錄取通知書送到河南襄城陽光福利院。在這所由59歲農民牛志遠自費創辦、專門收養孤兒的福利院里,已走出21名大學生。
6月26日,河南省高考成績和錄取分數線對外公布的第一時間,從許昌市襄城縣傳出喜訊:該縣陽光福利院今年參加高考的17個孤兒全部上了大學專科線,其中8人上了重點分數線,600分以上的就有7人。
“加上去年4名考上大學的孤兒,福利院已經培養出21名大學生。”襄城縣陽光福利院院長牛志遠興奮地說。
7月19日,是陽光福利院陽光最燦爛的一天,北京大學黨委組織部副部長遲行鋼特地從北京趕到襄城縣,親手把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送到了福利院孩子仲書芬手中。
隨后的幾天里,孩子們陸續收到了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南京大學和鄭州大學等高校的錄取通知書。
7月23日上午,牛志遠領著他的一大群孩子到縣城趕集。一路上,孩子們不停地叫著“爺爺”,59歲的牛志遠不時應答,紫銅色的臉上掛滿燦爛的笑容。
其實,牛志遠不是這些孩子的親爺爺。把這群孩子和老牛聯系起來的,正是老牛創辦的許昌市首家民辦社會福利院——襄城縣陽光福利院。
4年供養39個孤兒,先富起來的農民花盡40萬家產
今年59歲的農民牛志遠,年輕時曾自學銅像鑄造工藝。童年流浪街頭的孤兒生活,使牛志遠從小就富有愛心。多年來,他固定幫助的孤兒就有十多個。
在牛志遠的青少年時代,正是全國人民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時代。“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最高追求的雷鋒,至今仍是牛志遠心目中的偶像。
在21世紀的今天,怎樣以實際行動向英雄人物學習呢?于是,牛志遠萌發了辦福利院的念頭。
2002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牛志遠花費14萬元在自家的責任田上蓋起了13間房的院落,把第一批9個孤兒接了進來,門口掛上了“襄城縣陽光福利院”的牌子。
每年的期末考試過后,牛志遠都會騎著自行車,趕到縣城的幾所中學找老師和校長,打聽家庭困難的孤兒學生。這讓學校的老師們非常感動,遇到一些困難學生,就主動跟牛志遠聯系。就這樣,福利院的孩子很快增加到了現在的39個。
來到這里的孩子,牛志遠管住,管吃穿,管學費。39個孩子,從小學到初中,從高中到大學,除了學雜費,還有生活費、服裝費、看病費、零花錢,一年下來沒有七八萬元根本不夠。這兩年,隨著孩子的逐漸增多,牛志遠又蓋了十來間平房。他的經濟便顯得捉襟見肘了。
來福利院時間最長的孩子朱志豪說,爺爺4年多都沒買過一件新衣服,外出幾十里都是騎自行車。許多當地人提起牛志遠都有這么一句順口溜:自己騎個破“伏爾加”(自行車),大把銀子往孤兒身上花。
而牛志遠的大兒子牛戰峰卻不無擔憂地告訴記者,隨著原材料的不斷漲價,銅加工工藝品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生意上賺不了錢,父親也不得不改弦更張。最近,父親正在向鄉里、村里申請,他想承包30畝土地種煙,希望每年能增加幾萬塊錢的收入。
“這里就是我們的家,我們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走進陽光福利院,20多間瓦房一字排開,客廳、臥室、廚房、餐廳、衛生室、洗澡間一應俱全,院子里蔬菜成畦,綠樹成陰。
走進孩子們的宿舍,每間屋子里都擺著四五張到十多張不等的單人床,中間擺著學習桌,電視機和電暖氣擱在屋角。
“牛爺爺待我們可親了,在這里,我們能感受到家的溫暖。上大學后,我們都會想‘家’。”今年考上南京大學碩博連讀的郭京克告訴記者。
牛戰峰告訴記者,老人每天早上5點半就要起床做飯,每天都想著法子給孩子們做些好吃的。孩子上縣醫院看病,他會陪著跑前跑后。住校讀高中的孩子們每3周回家一次,有的孩子回來得晚,他會一直坐在門口等著。返校時,他要把孩子們送上車,買好車票,然后看著公共汽車慢慢遠去。對在家的孩子,他晚上陪著他們一起做作業、談心。
“他無償供養這么多孩子,可自己孫子、孫女的學費還是我們自個兒交。”牛戰峰說,父親對待孤兒勝過親生。不僅如此,牛志遠還把全家都動員了起來:孩子們帶回家來總是由牛志遠的妻子照顧,幫他們換衣服、洗澡;衛校畢業的二兒媳開個門診,平時專為這些孩子保健問診。
“無論再怎么困難,俺都會把孤兒院辦下去”
牛志遠的心愿是,這個福利院能夠長期保持在40個孩子左右。他說:這個數字是從實踐中得來的,少了不濟事,再多了就供養不起了。今年高考成績一出來,老牛就開始活動了。
“襄城一高、二高我都跑過了,又找到了10多個困難孤兒。”牛志遠說,等9月份這一批大學生一開學,馬上就把他們接過來,因為自己承諾過,10年之內要培養出100名大學生。
今年,17個孩子全部上了大專線。據牛志遠估算,根據目前的大學收費狀況,17個大學生就得十三四萬元,這可是個不小的數目。還有去年考上學的4個孩子,暑假開學后也要繳學費。另外,家里還有18個正在讀中小學的孩子,學費和生活開支也要幾萬元……
“無論再怎么困難,俺都會把孤兒院辦下去。俺有辦法讓孩子們上學!”牛志遠說。
令我們欣慰的是,采訪結束時,記者在襄城縣教育局了解到,今年年初,縣四大班子一把手簽名發出倡議,建立了助學基金會,如今已籌集資金1000萬元,專門用于解決貧困生的上學難題。
牛戰峰也告訴記者,父親總有走不動的時候,但不要緊,他和幾個弟弟也舍不得這些孩子,會把福利院接著辦下去。去年考上大學的兩個福利院的孩子在接受采訪時也說:“我們已經上大學的兄弟姐妹們商量好了,如果爺爺老了走不動了,我們就會接下來,一定讓福利院的弟弟妹妹們長大成人。”時常感動別人的老牛說,聽到這話,他自己也被感動了。
送別記者的時候,牛志遠還在掰著指頭盤“點”:2007年希望能送走幾個大學生……
附圖:牛志遠近照。郭炳德 攝 本報記者 郭炳德 通訊員 李見新【原標題:農民牛志遠的百名孤兒大學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