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你看!”河南省許昌市襄城縣十里鋪鄉單莊村的應屆高中畢業生仲書芬,收到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后,第一反應是送到爺爺牛志遠的面前,和她一起參加高考的“兄弟姐妹”中,有17人超過大專、本科分數線,其中接到錄取通知書的已有9人。數年求學路上,他們在同一個大家庭里生活,爺爺為此耗盡了40萬元的家產。
今年59歲的農民牛志遠,年輕時自學銅像鑄造工藝,20多年攢下了40多萬元的積蓄。也許曾經歷幼年喪父的苦難歲月,牛志遠在做生意的過程中,碰到貧寒的孤兒就伸手援助,多年下來,固定幫助的就有10多個,于是萌發了辦福利院的念頭。2002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他在自己的責任田上蓋起13間房的院落,配備了桌椅床鋪臺燈,第一批把9個失去父母的孩子接了進來,門口掛上了“襄城縣陽光福利院”的牌子。到去年末,共收進了39個孩子,最大的22歲,最小的只有9歲。
來到這里的孩子,老牛管住,管吃穿,管學費。中學孩子住校,兩周或三周回一趟家,老牛每次給他們100元或150元生活費。小學的孩子老牛就和他們住在一起,每天早上5點鐘準時起床做飯,晚上陪孩子一起做作業談心。看到誰的衣服、鞋子該換了,就帶到集市上去買。逢考試,牛志遠總要帶著整箱的牛奶和香腸跑到學校,給孩子們增加營養。每個房間里,夏天有電扇冬天有電暖氣……爺爺無私的愛心撐起了一個大家庭,孩子們在這里不僅生活學習有了保障,更學會了關心他人。平時,年齡稍大的孩子總是自覺擔當起照顧弟弟妹妹的任務,幫助補習功課,洗衣服整理房間,老牛也為此感到欣慰:“老師說孩子們在學校都樂于助人,愛集體,生活上我放心,就怕他們身體出毛病。”由于孩子們都來自貧困家庭,先天不足,為了保證他們健康成長,每個孩子到來,老牛就先安排檢查身體,有病及時治療。去年冬天,男孩徐光生突發鼻竇炎,爺爺冒雪送他到醫院,聯系最好的醫生做手術,春節也在醫院度過。
幾年下來,老牛每年的開銷都在七八萬元,做銅像積攢下來的40萬元基本花完了。一個大學生每年的花費得七八千元,今年考上的17個孩子就是十三四萬元,家里18個讀中小學的孩子每年也要幾萬元,但牛志遠已經有了打算,他說自己身體不錯,要把銅像加工生意再做起來,另外準備承包幾十畝地種煙葉。“我能堅持住,今年還要再收十幾個孩子進來,”老牛這樣說。
其實,牛志遠的信心還來自他的家庭,老牛有四個兒子,大兒子開了一家小飯店,二兒子跑小三輪載客,三兒子在家務農、搞養殖,四兒子在縣武裝部工作。起初,他們對父親的行為不理解,深知父親秉性的大兒子牛戰鋒說:“父親決定的事情,誰也攔不住。”他讓別人照顧生意,自己到福利院當父親的幫手?吹胶⒆觽兂砷L出息起來,其他三個兒子也轉變了看法,盡力幫助父親照看好每個孩子。
談到體會,老牛說得很簡單也很實在:“我不能讓他們因為家里遭遇不幸,沒有錢或者沒人照顧就放棄學業,改走別的道路。”孩子們學有所成是對他最大的回報,“郭景珂考了630分,南京大學,宋龍飛628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老牛帶著幾分夸耀的介紹,讓人感到他由衷的快樂。
說到今后,老牛透露出他的心愿:這個福利院要長期保持在40個孩子左右。少了不濟事,再多了就供養不起了。他最近已經把縣里的幾所高中跑過了,又找到了10多個困難孤兒。說好9月份一開學,馬上就把他們接過來,自己的長遠目標是在10年內培養出100名大學生。
值得欣喜的是,老牛生活的襄城縣是個歷來重視教育、倡導扶貧助學的地方。3年前,全縣干部就每人聯系一個貧困家庭長年資助,今年初,縣四大班子一把手簽名發出倡議,建立了助學基金會,如今已有了980萬元的捐款?h民政部門也一直關注著牛志遠,福利院成立的時候,民政局及時為他辦理了有關手續,送去了5000元。孩子們能入“五保”和低保的都一一落實。牛戰峰告訴記者,父親總有走不動的時候,但不要緊,他和幾個弟弟現在也舍不得這些孩子,會把福利院接著干下去。去年考上大學的兩個福利院的孩子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已經上大學的兄弟姐妹們說好了,如果爺爺老了走不動了,我們會接下來,一定讓福利院的弟弟妹妹們長大成人。”時常感動別人的老牛說,聽到這話,自己也被感動了。記者 劉先琴【原標題:農民牛志遠傾盡家產助孤兒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