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王廣慶:抗戰時期的河南大學校長

2013/9/2 18:02:14 點擊數: 【字體:

王廣慶:抗戰時期的河南大學校長

    百年河大

     名人印記

     (三十)

    王廣慶(1889-1975),字宏先,河南新安人。王廣慶早年加入同盟會,武昌起義中他投革命軍東路都督張鈁帳下任秘書長,參加西安起義,一鼓攻克潼關,連破閿鄉、靈寶、陜縣,直搗澠池,洛陽為之震撼,牽制清兵萬余不得轉戰武漢,為辛亥革命立下大功。此后,王廣慶相繼擔任開封縣長和臨潁縣長。北伐成功后,他擔任監察院監察委員。

    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寇鐵蹄踐踏黃河流域,古城開封吃緊,河南大學于1937年底遷至豫南雞公山、鎮平一帶,開始流亡辦學生涯。1938年10月,王廣慶在危難之際接任河南大學校長。他到任后立即與各方交涉解決學校經費,使學生學習和生活得以維持。1939年5月,日寇進攻新野、唐河,鎮平危急,王廣慶率河南大學師生北越伏牛山抵達嵩縣。河大醫學院住在嵩縣縣城,文、理、農三學院及校本部住在嵩縣西部山區潭頭鎮。

    王廣慶執掌河南大學6年之久,在烽火連天的歲月,為了支撐這所在敵占區辦學的高校,他想方設法穩定人心,尊師重教,誠聘名師,堅持按照部頒教學計劃開設課程,因地制宜進行教學,結合山區實際開展科研活動,提倡愛國愛校,尊重學術自由。這一時期,河南大學在教學、科研及學生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優異成績,在全國專科以上學生各種競賽活動中均取得過優異成績。

    河南大學在潭頭期間利用人才優勢,為地方培養各種人才,先后創立了“七七中學”、“伊濱中學”、“偉志小學”等學校,王廣慶還兼任“七七中學”校長。河南大學的到來促進了當地文化、教育和經濟的發展,改變了民風民俗,使潭頭成了“豫西人才庫”。

    抗戰前的河南大學按照國立大學的標準做了大量創建工作,師資力量、教學設備、教學質量、科研水平等都已進入全國高校先進行列。1942年3月,國民政府通過決議,將省立河南大學改為國立,河南大學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1944年5月15日,日寇血洗潭頭,部分師生慘遭殺害。逃離潭頭的師生,歷時月余到達淅川縣荊紫關。對于此次慘案,王廣慶心情極為沉痛,于1944年10月辭職,由張仲魯接任校長。

    在抗日戰爭最艱苦時期,王廣慶帶領全校師生始終堅守在抗日最前線,為維護中原文化,保全河南大學,培養抗戰人才做出貢獻,在中國抗戰時期高等教育史上寫下了值得自豪的一頁。

    退居家中的王廣慶潛心學術研究,抗戰勝利后,當選為立法院立法委員,1949年旅居臺灣。

    王廣慶從政從教之余不廢學術研究。他善小學、精訓詁、嗜金石、擅書法,尤長音韻。國民初年,河洛一帶出土大量文物,但常落入古玩商手中而流失國外,他十分擔憂,此后遇有新出土的漢晉隋唐人墓志,總盡力訪記存錄,以確保史實。1924年,洛陽城南出土正始三體石經,他諄囑石主勿售外人,以保國粹,并精拓數本,送給章太炎、于右任研究,自己作《洛陽先后出土正始三體石經記》,于是國內學人方知有正始三體石經。除此,他還撰有《河洛方言》、《洛陽近年石刻出土記》、《語文發微》、《復音詞聲義闡微》等著作。

    1975年2月24日,86歲高齡的王廣慶在臺北逝世。(陳寧寧)【原標題:王廣慶:抗戰時期的河南大學校長】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日報 2012年03月16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