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了解謝延信這個特殊家庭的人都說:這一家算子,好人都聚一起了。
“焦作那邊目前的狀況還比較好,我丈夫雖然不能再干體力活了,但能顧住自己。我續娘如今身體也挺好,時不時還能做做飯,我的主要任務就是拆洗衣服和被褥。現在最讓我操心的是那個弟弟,因為他是個傻子,一走遠就找不到家,還得經常找他。”提及焦作家那個家現在的情況,謝粉香說。
“我續娘是個細心人,比如喝面湯,有一點疙瘩她都不喝。吃面條也和俺家掌柜不一樣,她愛吃軟一點的,其他人愛吃硬一點的,菜也是如此。這些開始我不太習慣,經過磨合,后來慢慢就習慣了。” 謝粉香快人快語,一口氣說完了她接替丈夫的“感想”。
“我已做好準備,等著當婆婆的替補隊員呢。”海霞接過婆婆的話茬認真地說,“其實,我也很心疼婆婆。這兩年,婆婆經常頭暈,她年齡也越來越大了,我很擔心她再有個什么毛病,時常想去焦作替換婆婆,讓她回家來休息一下。可婆婆總是說,我的孩子還小,要我等孩子大一點能脫身了,再去替她。為此,我常感到對不住婆婆。”
謝粉香卻說,其實媳婦早已成了名副其實的替補隊員。這兩年她的眼睛花了,做針線已做不成了,不管是焦作或是滑縣家里縫縫補補都靠兒媳了,就連她姥姥(謝延信的岳母)、舅舅現在穿的鞋子,也都是兒媳婦海霞做的。
愛心,真情,謝延信一家用博大的胸懷詮釋了當代中國的孝道。【原標題:老謝家的孝心接力棒在一代代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