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夔自幼聰明過人,對音樂特別感興趣,曾向許多名家學習音樂知識及樂器的演奏,因此,他對金、石、絲、木、竹等材料所制的鐘、鐃、塤、鼓、琴、弦、箏、笙、竽、簫、笛等樂器皆很精通,還能制造出各種精美的樂器。他對當時各類音樂界的名師也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其所長,為己所用,使自己的理論及實踐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他并不滿足于此,而是“遠考諸經(jīng),近采故事,教習講肆”。他廣收學生,向?qū)W生傳授自己的音樂知識。經(jīng)他培養(yǎng)的學生,不少人成為當時的音樂精英,如洛陽人邵登、張?zhí)⑸pザ荚僦撂珮坟纶愵@(háng)曾為司律中郎將。
漢靈帝時期,杜夔為雅樂郎,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因病辭職,后為避戰(zhàn)亂,投奔荊州劉表。劉表死后,曹操占領(lǐng)荊州,杜夔又歸曹,參與處理太樂事宜,并受命創(chuàng)制宮廷雅樂。
由于杜夔對音樂的高深造詣,所以他僅憑耳朵,就能辨聽出銅鐘的含銅量。曹操為丞相時,有一位叫柴玉的鑄鐘名匠,技藝精湛,曾造出不少樂器,后來為宮廷制鐘時,在原料上偷工減料,貪污自肥。杜夔聽出問題后,向曹操作了匯報,經(jīng)審事實果然如此。曹操大怒,將柴玉貶去養(yǎng)馬,同時,也更加佩服杜夔。
魏文帝黃初年間,杜夔被任命為太樂令、協(xié)律都尉,并負責校正國家樂律。但魏文帝更喜愛柴玉,由于柴玉因杜夔而被貶,文帝心中深感不悅,總想找機會捉弄杜夔。有一次,在一個賓客集會上,文帝故意讓杜夔吹笙奏琴,杜夔面有難色,文帝不悅。不久,杜夔即被罷官,后憂懣而死。(資料提供:洛陽市地方史志辦公室)【原標題:杜夔:音樂造詣高深 校正國家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