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辛亥女杰劉青霞

2013/9/4 11:01:46 點擊數: 【字體:

辛亥女杰劉青霞
濟困辦學、襄助革命的義舉,使劉青霞成為與秋瑾齊名的“辛亥女杰”,有“南秋北劉”之稱。圖為尉氏縣的劉青霞的舊居,院中尚存有劉青霞女士生前親自栽植的一棵臘梅樹。

 在辛亥革命的歷史中,有兩位投身資產階級革命事業的女性,一位是“鑒湖女俠”秋瑾,而人們對于另外一位女性,卻不是那么熟悉,她就是被孫中山稱為“巾幗女杰”的劉青霞。

  作為一個女人來講,她紅顏薄命,18歲嫁人,25歲就守寡。但是,在物質上,她極其富有,丈夫留下的資產讓她在開封尉氏富甲一方。

  她一生重義輕財,熱心公益善舉,捐資辦學,贊助革命。她曾兩次南下與孫中山會面,想把百萬家產捐給政府修筑鐵路。她和“鑒湖女俠”秋瑾齊名,被后人譽為“辛亥女杰劉青霞”。

  紅顏薄命:18歲嫁人,25歲守寡

  1877年,劉青霞出生于河南安陽的一個封建官宦家庭,原名馬青霞。18歲時,遵父母之命,她嫁給了開封尉氏的劉耀德,改名劉青霞,后來只稱“劉青霞”。

  劉氏家族祖上以農作為主,兼賣豆腐。乾隆三年,八世祖劉致中中進士,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自此劉家開始發達,一發不可收拾。劉家占有土地20多萬畝,在門前還掛上了“雙千頃”的牌子,以示富裕。  

  另外劉家經商致富。據載,在開封、北京、南京等幾十個府州縣鎮,劉家有150多家錢莊、當鋪,還有數以百計的生意門面,“他們家那時是中原首富。”尉氏縣文物管理所所長王小秋說。

  劉耀德是劉家第十二代子孫,是家里的獨生子。劉耀德曾揚言:“南京到北京,不飲別家水,不宿別家店。”據傳,在開封,他還曾站在城頭往下扔包元寶用的金葉子,在南京往水里扔銀元寶,任人瘋搶。

  此時的劉家,分為五門,子孫們都吃著祖上的老本,不學無術,家道已明顯敗落。劉耀德本人也酷愛吸大煙,最終生了瘩背瘡而死。那年,劉青霞剛滿25歲。

  有人說,劉青霞也許根本不愛丈夫,甚至是看不起他。原因是,劉青霞的父親馬丕瑤官至山西布政史、廣西巡撫,是一位開明之士。劉青霞雖為其妾所生,但也極受父親的喜愛,從小學習詩詞書畫,是一位有品位、有格調的女子。而這種性情,顯然與不學無術的丈夫格格不入。

  1895年,劉青霞結婚第二年,游南京時,曾做一對聯“望玄武湖兮水天一色彩霞從何處飛來;登紫金山矣神人共處金鐘為誰人鳴音”,滿是孤寂之意。

  不管她是否愛這個抽大煙的丈夫,一個事實是,丈夫去世之后,她成了一名寡婦。至于再嫁,則需要極大的勇氣,那時,寡婦再嫁,富有人家只能坐小轎,貧家小戶則是步行,到了婆家不準從大門進去,只能從后門進屋。

  以劉青霞之心性,之富有,何必再嫁去受這種窩囊氣呢?她選擇了獨居。

  族人爭產:孤苦寡婦受欺凌

  在名義上,劉耀德留下來的財產有:桐茂典一(當鋪)、小鋪三四處、公茂典與桐茂典本金各15萬,土地200頃。另外,劉青霞還有私產50頃土地。

  劉青霞和丈夫并沒有兒女,很多族人爭著把自己的孩子過繼給她。她的一個女傭出主意說,不如謊稱已懷孕,然后抱養個孩子。于是,她抱了劉耀德姐姐的一個男孩兒,詐稱是自己親生,起名劉鼎元,以便繼承家產。

  但是,看著一個外姓女子占有這么多家產,劉氏族人心理極其不平衡,強烈要求分掉她的財產。

  民國六年11月17日《自由報》上,劉青霞發青了文章《豫人劉馬青霞披露》。其中說,應該歸她的200頃土“俱被族人霸種久假不歸”。而她擁有本金若干(相當于股份)的公茂典,不要說給她分紅了,由于族人經常從中支款,虧損得簡直一塌糊涂。

  在此情況下,劉青霞將自己占有的資產并房屋全數讓出,但族人還不愿意。于是,她又從私產中撥出18.5萬兩白銀,捐給公茂,以此斷絕和公茂典的全部關系。

  “以有用之金錢填彼無益之欲壑,亦青霞所飲恨無窮者也。”她說。后來,劉鼎元也聲明和她脫離母子關系。在1921年5月的《新中州報》上,即登出了兩人“離異分居”的官方消息。

  此時,想想當初她嫁進劉門時,6臺大戲在開封、鄭州、洛陽、許州、南陽和尉氏同時唱開,連唱三天三夜54場,光擠傷的就不下百人。那時的風光,再對比此時的孤苦,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物是人非,令人嗟嘆。

  重義輕財:游歷日本興義舉

  可以說,在劉氏族人與劉青霞爭奪財產的那一刻起,已注定他們的失敗。從很多文字中,劉青霞的性格可窺一斑,大體印象是“剛烈”和“善良”,善良不意味著柔弱,剛烈也不意味著莽撞。

  如此性格的她,在這場財產爭奪戰中,絕不會乖乖把本應屬于自己的財產拱手讓人,而是要據理力爭。

  在《豫人劉馬青霞披露》中,她雖稱“漫漫長夜如恒,孤苦伶仃,頻遭蹂躪”,但她并不屈服:“我不能欺人,人亦不能欺我。”這句話的語氣斬釘截鐵,透露出很強的剛烈之氣。她接著說:“彼如悔過,自可維持和平;若怙惡不悛,應許延律師以對付之。”

  與此同時,她把很多財產捐給了公益事業。她也出銀4萬兩重建祠堂、捐地15頃興辦義學,劉氏子弟可免費入學;辦“劉氏義莊”,劉氏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可從莊上免費領取75斤小麥。

  她做得更多的則是與革命、辦學密切相關的事情。

  1907年,劉青霞還跟著二哥馬吉樟游歷日本。正是在日本,她加入了同盟會,開始接受民主自由等進步思想。這之后,她的公益活動便與革命、辦學聯系了起來:出巨資資助進步刊物《河南》的創辦;捐給《中國新女界》雜志6600多兩白銀;資助同盟會地下聯絡點“大河書社”。回國后,她在尉氏創辦“華英女校”,捐給尉氏高等小學堂、開封女學堂等各3000兩白銀,捐給中州公學1000兩白銀等。

  后來,河南旅京人士在北京成立“河南公立旅京豫學堂”。這所學校是在“嵩云草堂”的地址上修建的,它原是袁世凱的祖父創建,為河南同鄉京官平時宴會之所。康有為等人發起著名的公車上書時,也聯合1300多人在此開會。

  此次建校共需5萬兩白銀,劉青霞自己就捐了3萬兩,時任直隸總督的袁世凱捐了1萬兩。

  “我1947年接任校長時,松筠庵禮堂上還懸掛著劉女士的遺像。這說明河南人對劉女士慷慨好義,公而忘私的行為是銘刻在心中的。”曾在該校任校長的李茂永寫道。

  該校幾經易名,1956年,北京各私立中學并入市立中學,該學校才宣告結束。

  劉青霞說:“凡屬公益善舉,寧節己襄助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商報 2007年12月16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