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堅守五筆字型的王永民

2013/9/4 17:49:13 點擊數: 【字體:

    “一介書生、半個農民”,是王永民給自己下的定語,座右銘是“科學是一本永遠也寫不完的書”,行為準則是“愛國、務實、創新”。
 
    王永民用自己的行為一步步地驗證了自己給自己下的定義、實踐著自己的行為準則、追求著自己的座右銘。

堅守五筆字型的王永民
攝影/典軍

 王永民白描
 
    性格特征:坦蕩正直,熱情幽默,人稱“通俗易懂”。為事業能吃別人不愿吃的苦,有耐心干別人搖頭的麻煩事。在公司里對事不對人 ,說事不說人。至少有四分之一時間脾氣不好。
 
    四大不高:血壓不高,血脂不高,膽固醇不高,個子不高。
 
    工作風格:工作狂,下班沒點。對自己、對別人做的事都不完全放心。不厭其煩追求完美,一絲不茍令人厭煩。文章越寫越慢,越改越長。公開表揚給自己糾正錯別字的人。擅長把部下的9分改進成10分或11分,認為從5分、6分改起太累。
 
    生活習慣:不睡懶覺,起早睡晚,不嗜煙灑但吃瓜子,中午必得睡20分鐘,害怕打麻將,逛商場。
 
    名利觀念:金錢、名譽如過眼煙云。占我便宜的人未必發財。“八寶山”天天都接待風云人物,一切都會成為過去,自己也會過去。
 
    業余愛好:讀書、書法、刻章、游泳。
 
    處世交友:寧肯扔掉一部車,也不去拿別人一顆釘。朋友,有一知已足矣。父親曾教導說,“只要你對別人好,別人自然對你好”。實踐證明此話常常不靈。
 
    治學體會:七十二行,干好任一行,都得忙乎一輩子。
 
    合作經驗:害怕隔行合作,沒功夫把他們培養成電腦業的內行或博士,還因為“越是無知越膽大”,遠點好。
 
    醒世驚言:科學不能長期偽裝。金錢和權力可以推動科學和技術,但終究不能代替科學和技術。
 
    善舉之一:大學二年級,假期做小工每天8毛,25天掙得20元。時有一福建同學家父病危,無錢買票回家,遂拿出75%的血汗家當,大義凜然贈送15元救其燃眉。
 
    善舉之二:以稿費收入投資家鄉農村,建三層樓39間房小學校一所。
 
    電腦時代的“活畢昇”
 
    歷史不戀舊,但歷史終究會正確對待每一個在它身體上留下痕跡的人。
 
    相比之下,我們卻更容易忘舊,或者更容易被時興的亂花迷了眼。
 
    在進入21世紀之后,電腦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過去那個將“微機”視若神明的年代,微機代表的是高尖科技,是高高在上的。記者在上個世紀90年開始接觸電腦,第一課上的就是五筆字型輸入法。在那個時期,許多人的認識中,學計算機就是學五筆字型,會不會電腦,就是會不會用五筆字型。
 
    在中國,有很長一段時間內,五筆字型與電腦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操作之一。這代表的是一個時代,一個輸入法在電腦普及應用早期占據著舉足輕重地位的時代。
 
    王永民發明五筆字型輸入法是無心栽花。他一開始只是想找一個現成的輸入方案,用這個輸入方案做一個鍵盤來解決漢字照相排版的校對問題。
 
    1977年10月,王永民離開呆了8年、病了6年的四川永川國防科委某軍事部門,回到家鄉河南南陽。離開時,這位中國科技大學的高才生傷感地填了一首詞,“無才西蜀圖相仕,有志南陽學躬耕。”學不了諸葛亮在西蜀成就一番大業,就學諸葛亮在南陽做點實事吧。1983年,王永民經過5年的潛心鉆研發明了“王碼五筆字型”輸入法,破解了電腦漢字輸入這一難題,為中國跨過信息技術這道鴻溝作出了貢獻。五筆字型獲中、美、英三國專利,王永民被國內外媒體譽為“當代畢昇”和“將中國帶入信息時代的人”。今年元月,“當代畢昇王永民”上了個性化郵票。五筆字型還被中國科學院列入20世紀全世界100項最偉大的發明,與開創人類科技新世紀的愛因斯坦相對論和引發生物科技大震動的克隆技術相提并論。
 
    1984年,五筆字型第一次在聯合國總部演示的情景:當漢字在電腦屏幕上以每分鐘120個字的速度跳出的時候,在場官員目瞪口呆。一位聯合國官員下意識地把鍵盤翻過來看看,檢查一下其中有沒有“貓膩”。
 
    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普及與深入,輸入法在計算機領域的耀眼光輝逐漸暗淡了下來,這是無法改變的現實,但因此就給王永民下一個“不就是先入為主地發明了一個輸入法嗎?而且五筆字型也不見得是最好的輸入法”的結論卻有失公允。
 
    從某種意義上講,王永民是中國電腦普及時代的先行者,他最早涉足了電腦輸入法的研究,沖破了國內漢字形碼快速輸入須借助大鍵盤的思想束縛,首創26鍵標準鍵盤形碼輸入方案,這個意義比五筆字型本身的意義要深遠得多,它開創了漢字輸入能像西文一樣方便輸入的新紀元,并且解決了漢字輸入的問題。在王永民之前,幾乎沒有人能夠相信,并接受這樣一個可能性:僅僅用26個鍵,就解決這么多漢字的處理與輸入問題。
 
    王永民的發明,避免了中國PC可能出現的大鍵盤畸形路,力促中國的電腦發展盡可能快地跟上了國際的發展之路。王永民的發明,不僅僅只是對中國的信息產業產生作用,甚至在更大程度上,對整個漢文化圈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正如新加坡政府經濟發展局中國代表李培勤先生說:“今天,我們每一個華人,都應感謝王永民教授。正是他25年的探索和鉆研,創立‘王碼漢字輸入系統’:第一次實現漢字輸入與英文鍵盤的結合,現在又實現漢字編碼輸入的數字化,使漢語言文字及文化搭上時代列車,駛入電腦時代”。
 
    為了漢字所承載的文化內涵
 
    漢字作為自源文字,是漢族的祖先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創造的,它是漢文化的產物。先有漢文化,然后才有漢字,但它又服務于漢文化,對促進漢文化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王永民不是因為鉆研了漢字輸入法,所以才對漢字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雖然是理科出身,但王永民是一個酷愛書法與篆刻的人,對于中國傳統文學也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對漢字在中華文化的傳承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有著特殊的感悟。也因此,采訪王永民,絕對不會繞過去的問題,就是字型輸入法與拼音輸入法之“爭”。
 
    王永民首先表示:“拼音輸入法是一個好東西,而且拼音輸入與五筆字型輸入法絕不沖突。我從來就不贊成說,漢字輸入法只能由一種輸入法占領市場,這種觀點不僅僅不科學,也不客觀。但是拼音輸入法,的確在某種意義上,對漢字文化的保持與傳承造成了困擾與影響。有一句話說過:‘要消滅一個民族首先要消滅他們的文字。’”
 
    王永民引用這句話再次強調了他認為,目前中國存在著嚴重的“漢字危機”,在漢字輸入中, 一度有著“拼音代替漢字”的說法大行其道,王永民對此表示可以理解,畢竟練習五筆字型有門檻,需要背熟一百余個字根,在現在不是每個人都愿意花時間去學習,而漢語拼音是早就在九年義務教育中普及了的,而且是最基礎的一門課,所以現在中國人都會用拼音來對付。
 
    但是王永民堅決不同意“五筆字型”比拼音難學的說法,他振振有辭:“大家不是在一個基準上比高低。別忘了,你小的時候,學了多久拼音?但拼音是我們規定要學的,所以你必須去學,學半個學期一年都得學,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把五筆字型也放到教材中,只要能夠有一個月時間學五筆字型,就絕對不會認為王碼比拼音難學。至于說王碼要記字根很麻煩那就更荒唐了,你打牌喝酒都有時間,就是沒時間學習,那我有什么辦法?我不能按著你學啊。”
 
    使用拼音辦理入法的好處是,門檻低,上手快,但負面影響就是往往導致同音別字出現的概率大大增加,王永民順手拿起當天的一份北京某報對記者說:“我幾乎每天都能在這份報紙上看到一堆因為使用拼音輸入法而出現的別字,你能說這份報紙的人都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嗎?不是,他們都是大學生、研究生,有的甚至是博士生,但是他們一樣容易出現錯別字,不是他們沒掌握這些字,而是長期使用拼音輸入,以至對同音字的辨別能力已經降低了。所以現在的報刊雜志和電視屏幕上,錯別字早已泛濫成災。”
 
    王永民早在2005年就指出,拼音輸入法出現的錯誤率是字形輸入法的9倍:“長期在電腦、手機上‘打拼音’,已經習慣了用拼音‘代替’,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會寫字,有‘提筆忘字’經歷者超過95%。造成這一危機的根源,就是把拼音字母當成了思維和書寫的載體,而漢字的筆畫和結構,卻變成思維和書寫的客體。漢字的‘音’是衣,‘形’才是身。漢語中不計聲調的有效拼音只有400多種,而最基本的國家標準漢字集的字數是6763個,其中讀‘yi’音的字有101個,發‘li’音的字有88個,拼音與字形根本不能一一對應。專家認為‘棄形留音’,等于‘舍身存衣’。‘拼音輸入法’離開了對漢字造字元素的直接思考和運用。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漢字必將因此而形神俱滅,漢字本身所固有的文化遺傳基因,也將因此種輸入方式大行其道而喪失殆盡。”
 
    盡管王永民不承認五筆字型和拼音輸入的對立關系,但不可否認,拼音輸入法的盛行直接導致的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現在的年輕小孩子更加忽略了五筆字型輸入法,甚至有人預言若干年以后五筆字型將退出歷史的舞臺。
 
    但王永民卻不這樣認為,小孩子忽略五筆字型輸入法從某個程度上來講并不是一件壞事,因為任何事情如果沒有壞到一個極端的話,是不會被重視的,只有事態極其嚴重的時候才會引起相關部門的關注。
 
    同時,王永民也對當前實行的簡化字提出一些異議,他認為簡化字是必須的,因為有些繁體字寫起來實在麻煩,所以必要的簡化很有利,但是如果把草書里的東西放到行書中去,就會產生不必要的麻煩,但是“簡化字已經是一個很難回頭的路了,所以目前我們更加需要珍視我們的漢字文化,千萬不能讓漢字在我們手上被遺失掉。”
 
    后記
 
    王永民快人快語,注重效率,因為他總是很忙。
 
    在不到一個半小時的采訪里,他接了兩三個不短的電話,談的講的包括廣告、合作等業務。
 
    他不愿意重復過去說過很多遍的“光榮歷史”,而要求記者有什么特別的,沒說過的想知道的直接來問,省得“浪費時間”了。
 
    所以,采訪王永民的過程顯得分外自由發散,因為都是他最即興最直接的表達,也都是記者最想知道最不明白甚至有點無知的問題。
 
    現在,王永民身擁50多項國內外專利,目前,他發明的王碼五筆已經歷經86版、98版、新世紀版,并在今年推出了大一統版。今年5月正式發布的大一統版將五筆字型三代版本融于一爐,創新25項功能,“三代同堂”并添加“數字王碼”和漢語拼音兩種輔助輸入法,成為正宗、權威的大型王碼輸入軟件。而且王永民還突破了手機王碼輸入,在2004年推出了“數字系列漢字輸入法”。
 
    但是有了發明專利,但不一定能夠最終獲得利益,王永民需要面對的,是現實中一些并不陽光的因素,比如盜版,比如某些行業潛規則,等等。
 
    但是,王永民表示將堅守五筆字型,并準備將字形輸入法進行到底。作者:戴欣平【原標題:堅守五筆字型的王永民】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科學時報 2008-11-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