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一部《呻吟語》處處體現以民為本思想(2)

2013/10/25 11:31:31 點擊數: 【字體:

    主張減輕民眾負擔

    《呻吟語》不同于其他理學著作的一大特征是呂坤獨特的民本思想,這種思想處處體現在《呻吟語》中。

    呂坤認為,民是國之根本、國之命脈,國家政權的存亡與民眾的作用休戚相關。“盈天地間只靠二種人為命,曰:農夫、織婦”。進而發問:“吃這一箸飯是何人種獲的?穿這一匹帛是何人織染的?大廈高堂如何該我居住?安車駟馬如何該我乘坐?”充分肯定了天下之人賴以生存的吃、穿、住、行是由農夫織婦提供的。呂坤告誡統治者要時刻“知君身之安危,社稷之存亡,百姓操其權故耳”。

    在《呻吟語》中,呂坤繼承了孟子“君為輕、民為重”的思想,要想到老百姓勞苦,要尊重他們的志向,“匹夫有不可奪之志”,“匹夫匹婦未可輕,而下士寒儒其自視不可渺小也。”

    呂坤強調:“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民眾是國之根本,是國家主體,有了民眾,國才得以為國,君才得以為君。民眾之生不是為君主而生,民眾之存不是為君主而存。而君主的確立則是為了民眾,為民眾的需要而設立君主。閱此,君主不可將天下之子女視為一己之子女,將天下財富視為一己之財富,供一人恣意肆虐揮霍,反對“使一人肆于民上而剝天下山人的自奉”。

    明末大儒黃宗羲正是繼承了呂坤的這個觀點,寫出了《原君》一文,其中經典名句“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曾不慘然,曰:我固為子孫創業也。其既得之也,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視為當然”就是從《呻吟語》中得到了靈感。

    呂坤為官期間,體察民眾疾苦,主張減輕民眾負擔。“天下之財,生者一人,食者九人;興者四人,害者六人。其凍餒而死者,生之人十九,食之人十一。其飽暖而樂者,害之人十九,興之人十一。嗚呼!可為傷心矣。”

    呂坤對官場中漠視百姓疾苦、只顧一己私利的風氣進行了抨擊:“饑者汝饑,寒者汝寒,爾白爾民,我自我官。”他的民本思想成為顧炎武、黃宗羲和唐甄、顏元等興起的啟蒙思潮的先聲。

    呂坤《呻吟語》中這些人生箴言和重民觀點,細細品味,頗具明體達用特色,對治國理政、修身立命、處事應物、培養品行等不無裨益,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面對病態國家只能呻吟

    呂坤所處的時代,正值明王朝日趨腐朽、危機四伏之時。萬歷初年,在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下,整頓吏治、加強邊防、治理黃河,繼而推行“一條鞭法”,大刀闊斧地在政治、軍事、經濟領域采取強有力的改革措施,一時新氣象迭出。

    張居正死后,萬歷皇帝不僅將這位改革家抄家削爵,還否定了他的治國政績。張居正跌落神壇后,從皇帝到各地官員,爭相推翻他生前的變法措施,但呂坤在任山西巡撫時堅決反對否定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等措施,力主清丈全省地糧。1612年,張居正的兒子為其父編刻《太岳先生文集》,由于當時張居正尚未得到平反,很多人噤若寒蟬,呂坤主動為之撰寫了一篇很長的《書后》,對張居正的文章、人格給予高度評價,并呼吁為其昭雪。在“終萬歷世,無敢白居正者”的情況下,呂坤不僅敢于站出來為其疾呼,還在文中以“門生”自居,這是很需要勇氣的。

    由于萬歷皇帝徹底廢除了張居正的改革措施,整個朝政陷入混亂不堪的局面: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府,多缺乏主管長官,政事無人過問。而朝廷內外則是黨派林立,互相傾軋,一派混亂局面。在財政方面,國庫匱乏,入不敷出,國家機器難以正常運轉,社會矛盾日益突出。后世有“明之亡,實亡于萬歷”之說。

    這一時期,土地兼并之勢愈演愈烈,大批農民喪失土地,或淪為佃戶奴仆,或輾轉他鄉成為流民,加之萬歷派遣大批礦監稅使到全國各地,名為采礦榷稅,實則橫征暴斂、摧殘百姓,造成民怨沸騰,天下騷然。

    面對大廈將傾之勢的危局,頗有扶危濟困之志的呂坤屢次上書,坦言天下安危,并提出拯救危機、治理國家的方略,但壯志未酬,只能致仕歸鄉。

    對于時局的艱危和國家的病態,呂坤無力改變,他只能發出一聲呻吟,將他對人生、國家、社會的見解,發泄在一紙之上。正如他在《呻吟語》中所言:“呻吟,病聲也。呻吟語,病時疾痛語也。”

    《呻吟語》1593年付梓刊行,呂坤在談及刊刻之由時言道:“司農大夫劉景澤攝心繕性,平生無所呻吟,余甚愛之。頃共事雁門,各談所苦,余出《呻吟語》示景澤。景澤曰:‘吾亦有所呻吟而未之志也。吾人之病大都相同,子既志之矣,盍以公人!’因擇其狂而未甚者存之。”

    《呻吟語》,既是呂坤對那個時代的病態呻吟,也是對民生為本思想的一聲疾呼。【原標題:“魂兮歸來呂坤墓”系列之三 一部《呻吟語》處處體現以民為本思想】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河報 2012年12月11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